克服金屬和合金的強度-延展性權衡需要優(yōu)化成分和專門的微觀結構設計,這在實驗上仍然是費力和具有挑戰(zhàn)性的。
日前,來自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和中科院物理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組合方法來構建包含不同成分、微觀結構和機械性能的Cu-Ti合金庫,從而能夠有效地識別具有前所未有的3.8 GPa屈服強度和高變形能力的銅合金。這種特殊性能歸因于由納米晶粒、納米孿晶和非晶相組成的晶體玻璃納米異質結構(CGNH)。超高強度源于結構單元細化的極端強化,以及避免了因納米晶粒之間非晶相的夾雜導致的晶界滑動而引起的軟化。顯著的變形能力與納米非晶相中均勻流動的激活有關,并輔以協(xié)調的納米晶體旋轉。CGNH結構為克服合金強度和變形能力之間的權衡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相關工作以“Modular Combinatorial Development of Crystal-Glass Nano-Heterostructured Copper Alloys with Ultrahigh Strength and Large Deformability”為題發(fā)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3332
圖1 Cu-Ti合金庫的制備和特性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wǎng)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wǎng)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wǎng)官方QQ群:140808414
文章推薦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shù):9794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shù):7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