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礦井錨桿腐蝕因素、機理及防腐技術
    2024-08-26 15:47:41 作者:腐蝕與防護 來源:腐蝕與防護 分享至:

     

    錨固支護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巷道支護方式之一。錨桿腐蝕會降低錨固結構的承載能力,易誘發圍巖失穩、巷道變形等礦井安全事故,嚴重影響礦山企業的正常生產。

    錨桿腐蝕是錨桿與礦井腐蝕環境接觸并發生反應,進而改變錨桿原有結構性質的過程,按照腐蝕機理可將其劃分為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研究發現,電化學腐蝕貫穿于錨桿腐蝕的全過程,pH、溫度、相對濕度等環境因素均可影響錨桿電化學腐蝕速率。
    按照腐蝕形態可將錨桿腐蝕劃分為點蝕、應力腐蝕、磨損腐蝕、縫隙腐蝕等類型,其中點蝕、應力腐蝕是對錨桿承載能力影響最大的腐蝕形態,點蝕坑和應力腐蝕裂紋的形核擴展速率與礦井水中侵蝕性離子濃度密切相關。
    受礦井多屬性環境影響,國內外煤礦中錨桿腐蝕現象和錨桿腐蝕失效事故屢見不鮮。為保障巷道支護安全,減緩錨桿腐蝕失效進程,有必要對礦井腐蝕環境下的錨桿腐蝕因素、腐蝕機理及防腐技術進行研究。

    錨桿腐蝕因素


     

    錨桿作為巷道支護體系中的受拉構件,錨固段和自由段深入圍巖,錨頭裸露,其工作環境見圖1。

     

    圖1 錨桿工作環境

     

    錨桿的工作環境決定了其易受pH、侵蝕介質、溶解氧濃度、溫度、濕度等因素影響。如陜西省彬長礦區高家堡煤礦,其回采巷道支護錨桿在高溫高濕的硫化氫礦井環境中發生了嚴重的腐蝕現象,見圖2。

     

     

    圖2 高家堡煤礦回采巷道錨桿腐蝕情況 

    01

     應力 

     

    有效支護的錨桿在應力和腐蝕環境耦合作用下易發生應力腐蝕開裂。針對應力腐蝕,CHEN等分析了錨桿在礦井環境中的應力腐蝕行為,發現錨桿應力腐蝕開裂現象僅發生在特定的應力環境中,這主要是因為錨桿所處應力環境復雜,原巖應力、擾動應力等外加應力之間可能存在耦合作用,使錨桿基體金屬無法產生局部應力集中。

    褚曉威等開展了高礦化度礦井水環境中錨桿應力腐蝕試驗,發現拉應力參與了應力腐蝕裂紋孕育擴展全過程,其與局部腐蝕協同作用使錨桿金屬晶面產生應力集中,促進應力腐蝕裂紋形核并快速擴展;而壓應力會阻礙金屬錨桿產生局部應力集中,減弱錨桿應力腐蝕敏感性。

     

    吳擁政等研究了強力錨桿桿體應力腐蝕斷裂微觀機制,發現錨桿在承受足夠大拉應力并發生析氫腐蝕時呈現出了極高的應力腐蝕敏感性,錨桿應力腐蝕裂紋擴展速度與氫在金屬晶面的擴散速度呈正相關。

    02

     pH 

    礦井酸堿環境可改變錨桿電化學腐蝕反應進程,進而影響錨桿腐蝕速率。據統計,我國礦井水pH呈東高西低分布規律,如東部的擔水溝煤礦、東坡煤礦、葫蘆堂煤礦、峪溝煤礦礦井水pH在6~8;西部的下溝煤礦、蔣家河煤礦、楊家坪煤礦、亭南煤礦礦井水pH在2~4。

     

    針對礦井環境酸堿度對錨桿腐蝕速率的影響,HASSELL等開展了不同pH環境下的錨桿腐蝕試驗,結果表明錨桿腐蝕速率在pH>4的環境中變化較小,在pH≤4的環境中變化較大;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近中性和堿性環境中僅有少量H+,錨桿表面氧化膜不易被破壞,可以持續發揮保護作用;而酸性環境中H+含量較高,錨桿表面氧化膜易受H+破壞,使錨桿基體金屬大面積暴露于腐蝕環境中,從而加快錨桿腐蝕速率。

     

    03

     侵蝕介質  

     

     

     

    礦井水中的Cl-、SO42-等侵蝕介質會加速錨桿腐蝕。據統計,我國礦井水Cl-、SO42-濃度呈西高東低分布規律,如東部的五家溝煤礦、元寶灣煤礦、南陽溝煤礦、水泉煤礦Cl-平均質量濃度為105.04 mg/L,SO42-平均質量濃度為768.36 mg/L;西部的高家堡煤礦、大佛寺煤礦、胡家河煤礦、水簾溝煤礦Cl-平均質量濃度為246.40 mg/L,SO42-平均質量濃度為921.00 mg/L。
    針對侵蝕介質對錨桿腐蝕的影響,王亮添等分析了不同離子濃度環境下的錨桿腐蝕行為,結果表明錨桿腐蝕速率隨著Cl-、SO42-濃度的升高而升高。當礦井水Cl-、SO42-濃度較高時,錨桿表面氧化膜更易受Cl-、SO42-穿透破壞作用形成大量孔洞,逐漸失去防腐能力,從而加劇錨桿腐蝕。

     

    石林等研究了Cl-、SO42-對錨桿腐蝕形態的影響,發現Cl-、SO42-因半徑較小而具有強穿透性,易破壞錨桿表面氧化膜,誘導點蝕形核發展。此外,Cl-、SO42-的穿透破壞作用隨著礦井水鹽度的增大而增大,錨桿在高鹽度礦井水環境中更易發生局部腐蝕。

     

    04

     溶解氧 

    溶解氧可以改變錨桿電化學腐蝕陰極反應進程,從而影響錨桿腐蝕速率。據統計,我國礦井水溶解氧濃度呈東高西低分布規律,如東部的馮營煤礦、焦東煤礦、鶴壁煤礦、白莊煤礦礦井水溶解氧質量濃度為7.50~7.70 mg/L;西部的羊場灣煤礦、任家莊煤礦、赤城煤礦、馬家灘煤礦礦井水溶解氧質量濃度為1.00~3.00 mg/L。
    針對溶解氧濃度對錨桿腐蝕速率的影響,汪家梅等開展了不同溶解氧濃度環境下的錨桿腐蝕試驗,發現在溫度恒定時,錨桿單位腐蝕量隨著溶解氧濃度的升高先增加后減少。

     

    謝飛等研究了溶解氧環境下的錨桿腐蝕行為,發現存在一個臨界溶解氧濃度使錨桿單位腐蝕量達到峰值,這主要是因為在高溶解氧濃度環境下錨桿表面金屬易氧化形成氧化膜,這層氧化膜可對腐蝕環境起到屏障作用,從而減緩錨桿腐蝕速率。

     

    05

    溫度 

    溫度可以改變化學反應和電化學反應速率,從而影響錨桿腐蝕進程。據統計,我國礦井溫度呈西高東低、深高淺低的分布規律,如東部的趙家寨煤礦、顧北煤礦、顧橋煤礦、丁集煤礦原始巖溫平均為23 ℃,地溫梯度為2~4 ℃/100 m;西部的高頭窯煤礦、唐公溝煤礦、葫蘆素煤礦、門克慶煤礦原始巖溫平均為25 ℃,地溫梯度為3~5 ℃/100 m。
    針對溫度對錨桿腐蝕速率的影響,YILMAZ等開展了不同溫度環境下的錨桿腐蝕試驗,發現在脫氧水中錨桿腐蝕速率與溫度呈正相關。隨著溫度的升高,錨桿表面氧化膜分解加速,錨桿基體金屬電化學反應加劇,錨桿腐蝕進度加快。

     

    曹琛等分析了不同溫度環境下的錨桿腐蝕行為,發現當溫度≤40 ℃時,錨桿表面氧化膜穩定,錨桿腐蝕速率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划敎囟?gt;40 ℃時,錨桿表面氧化膜破裂,錨桿腐蝕速率在侵蝕介質和溶解氧的共同作用下急劇升高。

     

    06

     礦井相對濕度  

    礦井相對濕度通過影響氧氣和離子在礦井水中的溶解度,進而影響錨桿腐蝕速率。據統計,我國礦井相對濕度呈東高西低的分布規律,如東部的東灘煤礦、義橋煤礦、花園煤礦、岱莊煤礦礦井相對濕度為70%~90%;西部的楊家村煤礦、巴彥高勒煤礦、邵寨煤礦、永明煤礦礦井相對濕度為50%~70%。
    針對礦井相對濕度對錨桿腐蝕的影響,曾憲明等研究了不同濕度條件下的錨桿腐蝕特征,發現隨著礦井相對濕度的增大錨桿腐蝕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在高濕礦井環境中,錨桿表面可凝結形成水膜,對腐蝕環境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
    此外,高濕環境還會降低氧氣和離子的溶解度,減緩錨桿腐蝕速率。李英勇等開展了腐蝕介質作用下的預應力錨桿耐久性試驗,發現礦井相對濕度對錨桿腐蝕的影響具有相對獨立性。在潮濕環境中,外加應力對錨桿腐蝕進程的影響較小。

     


    腐蝕機理


     

    礦井腐蝕環境中金屬錨桿主要經歷3個腐蝕過程:

    ① 礦井水附著于金屬錨桿表面發揮電解質作用,誘導金屬錨桿發生電化學腐蝕;

    ② 礦井水中侵蝕介質破壞金屬錨桿表面氧化膜,誘導金屬錨桿點蝕形核生長;

    ③ 礦井圍巖應力與腐蝕環境協同作用,誘導金屬錨桿應力腐蝕開裂。

    01

    電化學腐蝕 

     

    電化學腐蝕在錨桿腐蝕中普遍存在,其具備3個基本要素:金屬、電解質、電子傳遞。錨桿電化學腐蝕與礦井酸堿環境密切相關,其機理見圖3。

     

    圖3 錨桿電化學腐蝕機理

     

    由圖3可知,在酸性環境中,H+參與陰極反應生成H2,金屬錨桿參與陽極反應生成Fe3+和Fe2+,酸性水膜作為電解質溶液,電子自錨桿表面經酸性水膜向H+持續轉移,導致錨桿發生電化學腐蝕,這一腐蝕過程也被稱為析氫腐蝕。
    在中性或堿性環境中,因錨桿表面水膜中不再含有大量H+,溶解氧(DO)將取代H+參與陰極反應生成OH-,OH-可與DO、Fe3+、Fe2+反應生成附著于金屬錨桿表面的鐵氧化物,而鹽類物質在水膜中水解形成的侵蝕介質對鐵氧化物具有強烈的破壞作用,如Cl-、SO42-可溶解Fe2O3、Fe3O4形成絡合物。

     

    在侵蝕介質作用下,金屬錨桿基體裸露,錨桿電化學腐蝕得以繼續進行。由于此過程中的陰極反應消耗了大量氧氣,因此在中性或堿性環境中的錨桿腐蝕亦被稱為吸氧腐蝕。

     

    02

    點蝕  

     

     

     

    點蝕是電化學腐蝕中陽極反應的獨特形態,是對錨桿承載能力影響最大的腐蝕形態之一,其形成過程主要包括點蝕形核和點蝕生長兩個階段。 

    點蝕形核機理


    點蝕形核與錨桿表面氧化膜的破壞密切相關。隨著氧化膜破壞機理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提出了穿透模型、吸附模型、局部破壞模型3種點蝕形核機理模型。
    穿透模型示意圖見圖4。在穿透模型中,受礦井腐蝕環境影響,錨桿表面會覆蓋一層由金屬氧化物組成的氧化膜,這層氧化膜處于“破壞-再生”的動態平衡中,其化學性質較為活躍,易在金屬錨桿表面夾雜物處或晶面位錯塞積處形成氧化膜薄弱點。

     

     

    圖4 穿透模型示意圖
    當錨桿表面水膜中存在侵蝕性陰離子(如Cl-、ClO4-等)時,這些陰離子因其半徑較小而容易從氧化膜薄弱點穿透界面Ⅰ進入氧化膜中,從而破壞氧化膜的致密性和完整性,形成缺陷,這些缺陷即為點蝕的形核中心。然而穿透模型雖然較為完善地解釋了基于侵蝕性陰離子穿透破壞氧化膜的點蝕形核機理,但無法解釋氧化膜與基體金屬之間(界面Ⅱ)的Cl-存在現象。
    吸附模型示意圖見圖5。在吸附模型中,侵蝕性陰離子和氧化膜中陰離子(O2-、OH-)在金屬錨桿表面存在競爭吸附現象。Cl-穿透界面Ⅰ進入氧化膜中形成氯的絡合離子(ZX-),一部分ZX-與Fe反應生成Cl-;一部分ZX-因具有強于O2-和OH-的吸附性而奪取錨桿表面更多的吸附點,并形成可溶性金屬-羥基-氯絡合物(MXZ)破壞氧化膜。MXZ進一步與Cl-反應生成ZX-,ZX-濃度的升高使氧化膜加速破壞,導致錨桿表面點蝕形核。該模型解釋了氧化膜與基體金屬之間(界面Ⅱ)的Cl-存在現象,但仍有其局限性,無法解釋形核中心集中出現于某些特殊位置(如金屬表面雜質處)的現象。

     

    圖5 吸附模型示意圖

     

    局部破壞模型示意圖見圖6。在局部破壞模型中,金屬錨桿表面雜質與侵蝕性陰離子反應脫落,致使錨桿表面氧化膜產生缺陷,進而誘發點蝕形核。以MnS雜質為例,MnS的存在破壞了氧化膜的連續性,如圖6中的破壞前所示。當錨桿表面水膜中存在侵蝕性陰離子(如Cl-、SO42-等)時,侵蝕性陰離子會與MnS反應使MnS溶解脫落,導致氧化膜產生缺陷,進而誘發點蝕形核,如圖6中的破壞后所示。此外,還發現MnS周圍存在一種納米尺度的八面體晶體結構MnCr2O4顆粒,在腐蝕介質中,MnCr2O4會與MnS形成納米微電池,促進MnS溶解。

     

    圖6 局部破壞模型示意圖

     


    點蝕生長機理


     

    點蝕生長機理模型見圖7。點蝕形核后,錨桿表面進一步腐蝕形成閉塞電池,一部分形核中心因處于封閉體系中逐漸消失,其余形核中心進一步發育形成小型點蝕坑。小型點蝕坑內Fe3+和Fe2+水解使孔內環境呈酸性,導致坑內金屬再鈍化電位升高。同時,Cl-經錨桿表面氧化膜大量轉移至小型點蝕坑內,提高了點蝕坑內溶液的導電性,使點蝕坑內金屬處于電位為負的活性狀態,而點蝕孔外金屬因環境中離子濃度的降低處于電位為正的鈍化狀態,進而形成以蝕坑內金屬為負極、蝕坑外金屬為正極的腐蝕原電池。此原電池具有小負極-大正極的面積比結構,會極大加速點蝕坑內金屬腐蝕,促使點蝕快速生長。

    圖7 點蝕生長機理模型

    03

     應力腐蝕 

     

    應力腐蝕遵循“環境、材料和應力”三因素理論,是一種低應力失效模式。目前較為典型的應力腐蝕開裂(SCC)機理模型有5種:滑移溶解模型、擇優溶解模型、腐蝕促進塑性變形模型、膜致解理模型、環境斷裂一致性模型。

     滑移溶解模型和擇優溶解模型


     

    滑移溶解模型和擇優溶解模型見圖8。金屬錨桿陽極溶解產生微裂紋,微裂紋尖端金屬溶解形成腐蝕產物膜,在圍巖應力或錨桿金屬基體滑移剪切作用下腐蝕產物膜發生脆性斷裂,導致應力腐蝕裂紋沿錨桿滑移剪切面形核發展。然而,該模型的應力腐蝕裂紋擴展機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其無法解釋金屬錨桿晶面或解理面應力腐蝕裂紋擴展現象。

     

    圖8 滑移溶解模型和擇優溶解模型作用下SCC裂紋形核擴展示意圖

     腐蝕促進塑性變形模型


     

    金屬錨桿在腐蝕介質中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微裂紋和H2,氫原子沿金屬晶面擴散產生晶面間局部應力集中,從而導致晶面位錯發射形成塞積群。氫原子和局部應力的軟化作用使應力腐蝕裂紋在晶面位錯塞積處不斷形核,致使滑移面和解理面張開,應力腐蝕裂紋沿位錯晶面擴展。然而,該模型的應力腐蝕裂紋擴展機制還有待完善,不適用于解釋無位錯晶面處應力腐蝕裂紋擴展現象。

     


     膜致解理模型


     

    金屬錨桿腐蝕形成的腐蝕產物膜吸收了金屬錨桿基體的位錯運動,腐蝕產物膜在位錯應力作用下產生微裂紋。微裂紋沿腐蝕產物膜解理擴展至金屬錨桿基體,致使金屬錨桿基體形成應力腐蝕裂紋。隨后,裂紋尖端金屬受環境腐蝕產生腐蝕產物,裂尖金屬體積膨脹導致裂紋兩側出現壓應力,使得應力腐蝕裂紋快速擴展。然而,該模型有悖于自催化理論,不適用于解釋強酸環境中錨桿應力腐蝕開裂現象。

     


     環境斷裂一致性模型


     

    金屬錨桿裂紋尖端存在由原子鍵能組成的裂尖表面能,可減緩金屬原子鍵斷裂,阻礙錨桿應力腐蝕開裂。微觀上,裂尖表面能表現為由多個原子尺度的微電偶對共同組成的裂尖正負電勢區。在帶電粒子和圍巖應力的共同作用下,裂紋尖端微電偶對受電磁力影響依次分開,裂尖正負電勢區電勢能降低,從而減弱了裂尖表面能對金屬錨桿應力腐蝕開裂的阻礙作用,導致金屬錨桿脆性開裂。然而,該模型忽略了不同帶電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不適用于解釋多種帶電粒子協同作用下金屬錨桿應力腐蝕開裂現象。


    防腐技術研究現狀與展望


    礦井腐蝕環境中金屬錨桿腐蝕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科研人員從原材料防腐技術、表面防腐技術和防腐支護體系等3個方面開展了錨桿防腐技術研究。

    1

     原材料防腐技術



     

    原材料防腐技術可從源頭上解決金屬錨桿腐蝕問題。通過采用鉻、鎳、鉬等惰性金屬、玻璃鋼等有機復合材料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金屬錨桿原材料,從而增強錨桿耐腐蝕性能。

     

    鉻是原材料防腐技術常用的惰性金屬之一,當金屬錨桿內的鉻元素質量分數達到10.5%時,金屬錨桿表面會形成一層致密的鐵鉻氧化膜屏障,該屏障可以將金屬錨桿與礦井環境隔離,從而降低了礦井腐蝕環境對金屬錨桿的腐蝕作用。

    除鉻以外,鎳、鉬等惰性金屬也常被用于提高金屬的防腐耐熱能力,鎳、鉬的加入既可生成氧化膜屏障以提高金屬錨桿的耐腐蝕性能,又可使金屬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韌性,使金屬錨桿同時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力學性能。

     

    玻璃鋼是一種以合成樹脂為基體材料、以玻璃纖維為增強材料的有機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酸、耐堿、耐鹽、耐溫特性。以玻璃鋼為材料制作的錨桿同樣在兼顧防腐性能的同時具有極佳的力學性能。

     

    2

     表面防腐技術 



     

    熱浸(鍍)鋅工藝

    熱浸(鍍)鋅工藝可使金屬錨桿表面附著一層致密的鋅層,此鋅層可分為純鋅層和鋅鐵合金層兩部分,純鋅層可對礦井腐蝕環境起到屏障作用,鋅鐵合金層可為錨桿基體金屬提供電化學保護。

     

    與熱鍍鋅工藝相比,熱浸鋅工藝在礦山中的應用更為廣泛。通過將除銹后的金屬錨桿浸入高溫熔化的鋅液中,使金屬錨桿表面附著熱浸鋅層,熱浸鋅層具有更好的抗氯性,在相同的氯離子濃度環境下,熱浸鋅層可使金屬錨桿的使用壽命延長40%。然而,熱浸鋅層與金屬錨桿基體的結合強度較低,易在運輸、施工過程中磨損脫落。

     

    熱滲鋅工藝

    熱滲鋅工藝是一種錨桿表面防腐新技術。通過高溫使活性鋅原子由外向錨桿內部滲透,鐵原子由內向外界擴散,從而在錨桿表面形成致密均勻的鋅鐵合金滲層。該鋅鐵合金滲層既可將金屬錨桿與礦井腐蝕環境隔離,又可為錨桿基體金屬提供電化學保護。

     

    此外,與熱浸鋅層相比,鋅鐵合金滲層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和更高的金屬結合強度,顯微硬度達220~420 HV0.2,界面拉伸強度達600~700 MPa。然而,熱滲鋅工藝作為錨桿防腐新興工藝,價格相對昂貴,大量使用時的經濟效益較差。

     

    有機材料涂層

    環氧樹脂是錨桿表面防腐常用的有機材料。環氧樹脂具有良好的附著力,可與金屬錨桿牢固結合,形成致密的環氧樹脂涂層。環氧樹脂涂層具有良好的耐熱性、耐水性、耐磨性,且對離子、氧氣和水均有很好的屏障作用。

     

    然而,環氧樹脂涂層對處理、運輸和施工過程中的損害十分敏感,涂層的破壞易造成環氧樹脂附著力損失,降低錨桿的耐腐蝕性能。

    3

     防腐支護體系 



     

    “圍巖注漿+防腐錨桿+巷道薄噴+X”是常用的巷道防腐支護體系。采用水泥料漿對圍巖裂隙進行注漿作業,形成隔水帷幕,阻止巖層水向巷道滲透,從而改善金屬錨桿工作環境。

     

    采用防腐錨桿進行巷道支護以提高巷道支護體系本身的耐腐蝕性能。采用細粉體薄噴料對巷道進行薄噴作業,在巷道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細粉體薄噴層,從而將金屬錨桿與礦井腐蝕環境隔離。

    4

      防腐技術研究展望 



    防腐技術是錨桿腐蝕問題研究的熱點,單因素分析向多因素分析、宏觀研究向微觀研究、理論型向實用型轉變是錨桿防腐技術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腐蝕機理研究方面

     

    腐蝕機理研究是防腐技術研究的基礎。礦井環境中部分錨桿腐蝕因素之間存在相互影響,使得金屬錨桿腐蝕機理存在耦合問題,故有必要針對多因素耦合條件下的金屬錨桿腐蝕機理進行研究。我國礦井分布較廣,金屬錨桿宏觀腐蝕形態多樣,為了解不同宏觀腐蝕形態的形成過程及其本質區別,有必要從微觀角度解釋不同宏觀腐蝕形態的形核生長機理。

     

    防腐技術研究方面

    防腐技術研究是保障巷道支護安全的關鍵。礦井環境中影響錨桿腐蝕的因素多樣,現有防腐技術無法對所有腐蝕因素進行防護,如熱浸(鍍)鋅工藝抗氯性極佳,但抗硫性一般,故有必要研究兼顧多種腐蝕因素的防腐技術。

     

    我國不同礦區的礦井環境差異巨大,錨桿腐蝕形態眾多,故有必要針對不同礦井環境開發指向性防腐技術,針對不同腐蝕形態進行側重性防腐。此外,錨桿防腐技術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部分防腐技術因存在工藝復雜、程序繁瑣、成本較高等缺點僅具有理論應用可能,需進一步優化以提高實際應用能力,促使錨桿防腐技術由理論型向實用型轉變。

     

    結論

    ?

     

    a. 影響錨桿腐蝕的主要礦井環境因素有應力、pH、侵蝕介質、溶解氧濃度、溫度和礦井相對濕度。我國礦井環境pH、礦井水溶解氧濃度、礦井相對濕度呈東高西低的分布規律,礦井水氯離子濃度和硫酸根離子濃度、礦井溫度呈西高東低的分布規律。

    b. 電化學腐蝕與礦井環境酸堿度密切相關,其在酸性環境中以析氫腐蝕形態存在,在中性或堿性環境中以吸氧腐蝕形態存在。點蝕形核生長與礦井環境中侵蝕性陰離子息息相關,侵蝕性陰離子可破壞錨桿氧化膜,誘導點蝕形核發展。應力腐蝕開裂與礦井圍巖應力緊密相關,拉應力和腐蝕環境的耦合作用可誘發錨桿應力腐蝕開裂。

    c. 防腐技術主要包括原材料防腐技術、表面防腐技術和防腐支護體系。原材料防腐技術采用惰性金屬、有機復合材料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金屬錨桿原材料而改變材料性能,表面防腐技術采用熱浸鋅、熱滲鋅、有機涂層等工藝改變錨桿表層性能,防腐支護體系采用“圍巖注漿+防腐錨桿+巷道薄噴+X”提升巷道支護體系的耐腐蝕性能。

    d. 未來的錨桿防腐技術研究將從單因素分析向多因素分析、宏觀研究向微觀研究、理論型向實用型轉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標簽: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亚洲日韩欧美第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 久久精品少妇视频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性 | 亚洲精品二区360偷拍 | 日本中文乱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