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無損可動態監測的鐵質文物真空脫鹽裝置設計及應用
    2024-11-19 14:11:15 作者:腐蝕與防護 來源:腐蝕與防護 分享至:

    鐵質文物銹蝕層大多含有氯離子,它們以游離態離子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游離態離子會直接作用于鐵質文物基體,導致金屬的進一步腐蝕;而化合物往往穩定性差,易發生物相轉換,導致體積膨脹或收縮,使鐵質文物進一步劣化甚至粉碎。鐵質文物出土或出水后首先開展的保護工作為除銹,但實際工作中除銹并不能去除所有有害銹,且高度礦化的鐵質文物不宜開展除銹保護。因此,對鐵質文物進行脫鹽,去除有害組分顯得極為重要。

     

     

     

     

     

     

    目前,鐵質文物的脫鹽方法包括浸泡法、索氏提取法、電化學法、紙漿包覆法、真空脫鹽法、亞臨界流體脫鹽法和微生物法等。索氏提取法和電化學法適合于小型鐵質文物,其中索氏提取法對文物的成分和外觀無影響,但效率極低,電化學法的效率高但存在發生“氫脆”現象等破壞文物的風險。紙漿包覆法適合大型不可移動鐵質文物的脫鹽,但其脫鹽效率低,且對銹層內部鹽難以脫除。亞臨界流體脫鹽法和微生物法因價格昂貴、試驗條件苛刻等,導致其應用受到限制。

    真空脫鹽法是建立在真空條件下的脫鹽方法,最早應用于石質文物的保護研究中,稱為“Kratz”法,其原理是采用抽真空的方法為文物提供負壓環境、排出孔隙內的空氣,使得溶液更易進入文物內部進行脫鹽作用。后續研究中,真空脫鹽法也主要應用于磚石文物的脫鹽保護,代替泥敷層或配合其他高吸水吸鹽材料吸出攜帶鹽分的溶液,均取得了良好的脫鹽效果。

    潘路等最早將真空脫鹽法應用于鐵質文物脫鹽中,設計了一套真空脫鹽裝置。但該裝置采用的脫鹽容器為塑料薄膜材料制得的真空袋,抽真空時容易堵塞,導致容器中的真空度較差,影響脫鹽效果;且難以在脫鹽過程中進行實時取樣監測,實際應用中存在過度脫鹽的風險。在隨后的脫鹽研究工作中,鐵質文物真空脫鹽研究較少,僅在吳相義提出的脫鹽方法中提及真空條件的應用:通過抽真空快速將加壓滲入銹層的溶液脫除。

    因此,本工作制作了一套鐵質文物真空脫鹽裝置,在最大化提供真空度的同時,可實現脫鹽溶液的動態監測,并將其應用于“南海Ⅰ號 ”出水鐵質文物 的脫鹽保護工作中,驗證其脫鹽效果。

     

     

     

     

     

     

    1 試  驗

     

     

    1.1 試樣及試劑

     

     

    待脫鹽試樣為“南海Ⅰ號”出水的鐵鍋殘片和鐵條。其中,鐵鍋殘片腐蝕嚴重,基體完全礦化;鐵條腐蝕輕微,基體保存完好。為便于對比脫鹽效果,設計空白對照組進行浸泡脫鹽,采用同尺寸脫鹽箱體,保證兩組待脫鹽試樣的各類及數量相同、總質量相近,如表1所示。脫鹽溶液選擇去離子水,體積為2.4L。

     

     

    表1 待脫鹽試樣基本信息

     

     

     


     

    1.2   真空脫鹽裝置設計及操作

     

     

    真空脫鹽裝置如圖1所示,可實現-101. 0~0kPa的控壓。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

    第一步:抽真空,即將文物置于脫鹽箱內,蓋緊蓋子;按圖1所示連接 ,保證各閥門處于關閉狀態。打開閥門a、e,啟動循環水式真空泵,觀察智能數顯控壓閥,待真空度達到-100.0kPa后 ,保持30min。

    第二步:通入脫鹽溶液,即將通氮除氧處理后的脫鹽溶液倒入脫鹽溶液容器中,緩慢打開閥門b,使溶液通過負壓進入脫鹽箱內,待水位達到2.4L標記位置,關閉閥門b。

    第三步:脫鹽,即繼續抽真空,待真空度回到-95.0kPa開始脫鹽并計時,整個脫鹽過程中真空度需維持在-95.0kPa以上。

    在脫鹽第2,4,6,8,10,12,24h時分別取樣監測,每24h為一個脫鹽輪次,每個輪次結束后更換溶液。取樣時關閉閥門e,待真空泵相應表盤指針指向-0.1MPa以下后,保持30s,緩慢打開閥門c。控制閥門c,使溶液通過重力作用,緩慢流入圓底燒瓶內。每次收集10~20mL,方便測試且對溶液總含鹽量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圖1 真空脫鹽裝置示意

     


     

    1.3   表征方法

     

     

    脫鹽試驗過程中對脫鹽溶液的電導率及氯離子濃度進行監測。其中,電導率監測采用 PNT 3000 COMBI+型便攜式電導率儀;氯離子濃度監測采用PCl-1-01型氯離子選擇性電極,配合PHS-25酸度計和217-01型參比電極使用。

    經驗表明脫鹽尤其是脆弱鐵質文物的脫鹽過程常會造成鐵銹的脫落,有些甚至還會傷及文物本體。真空脫鹽過程負壓環境產生的力可能會破壞文物,因此采用觀察脫鹽前后文物外觀、對比質量變化的方法評價脫鹽過程對文物的損害程度。文物外觀顏色的變化也可反映成分的轉變,采用LabRAM  Aramis型拉曼光譜儀對文物表面銹蝕層成分定性表征,測試條件為:目鏡 10×,物鏡50×,激光器532nm線,光柵672lines/mm,采集信號時間為10s,掃描次數為5次,掃描范圍為50~2000cm-1。

     


     

    2 結果與討論

     

     

    2.1   脫鹽溶液電導率變化

     

     

    由圖2可見:在前三個輪次(0~72h)脫鹽過程中,真空脫鹽組的脫鹽溶液電導率均高于空白對照組的,電導率最高可達0.75 mS/cm,約為空白對照組的1.36倍,說明真空脫鹽可有效促進鐵質文物中離子的脫出。在脫鹽初期(2~24h),真空脫鹽組的脫鹽溶液電導率上升速度減緩不明顯,而空白對照組脫鹽溶液電導率的上升速度明顯減慢,說明真空脫鹽能促進脫鹽溶液與鐵質文物內部接觸,從而快速持續脫鹽;而浸泡脫鹽在前24h僅能脫除鐵質文物較表層的鹽分,脫鹽溶液不能滲入鐵質文物內部,導致脫鹽溶液內的離子僅與鐵質文物表面離子趨于平衡,電導率上升較慢。

     

     

     

     

    圖2 真空脫鹽過程中脫鹽溶液的電導率變化

     

     

    在隨后的脫鹽過程(72~480h)中,各脫鹽輪次內真空脫鹽組的脫鹽溶液電導率僅在前幾次取樣中出現略大于空白對照組的情況,之后真空脫鹽組的脫鹽溶液電導率基本低于空白對照組的,說明此時真空脫鹽組的鐵質文物內部所剩離子逐漸難以脫除,鐵質文物較空白對照組的更快趨于穩定。

     


     

    2.2   脫鹽溶液氯離子含量變化

     

     

    由圖3可見:真空脫鹽組和空白對照組脫鹽溶液中的氯離子均在第一輪脫鹽處理后最高,隨后大幅度降低。尤其是真空脫鹽組,第一輪脫鹽結束時(24h)脫鹽溶液中氯離子質量濃度高達332.89mg/L,而第二輪脫鹽結束時(48h)僅為96.00mg/L,說明氯離子在首輪更易溶出,這與電導率的結果類似,說明鐵質文物中的鹽分主要為Cl-。脫鹽前72h,真空脫鹽組的脫鹽溶液中氯離子含量明顯高于空白對照組的,脫鹽2h氯離子質量濃度便達到88. 11mg/L,相當于同條件下去離子水浸泡脫鹽法的5.32倍,也高于文獻報道的堿液浸泡法、索氏提取法、紙漿包覆法;而72h后,真空脫鹽組與空白對照組的脫鹽溶液中氯離子含量相差不大,部分輪次浸泡脫鹽的脫鹽溶液中氯離子含量大于真空脫鹽組,這說明真空脫鹽組的鐵質文物中氯離子含量降低更快,導致氯離子溶出難度逐漸加大。

     

     

     

     

    圖3 真空脫鹽過程中脫鹽溶液的氯離子含量變化

     

     

    由表2可見:兩組鐵質文物的氯離子溶出量隨脫鹽輪次增加逐漸降低至趨于穩定,說明鐵質文物中氯含量逐漸降低,氯離子溶出難度加大。其中,前三輪真空脫鹽組的氯離子溶出量遠大于空白對照組的,尤其是第一輪,真空脫鹽組的氯離子溶出量達798.94mg,相當于空白對照組的3.18倍。脫鹽第四輪起,真空脫鹽組的氯離子溶出量開始小于空白對照組的,這與鐵質文物中所剩氯離子含量有關,氯離子剩余含量低,溶出難度提高。但最終,真空脫鹽組的氯離子溶出量為1592.57mg,達到空白對照組的1.60倍。因此,自制真空脫鹽裝置可大幅度提高鐵質文物的氯離子溶出量,即加快鐵質文物的脫鹽速率,且較以往真空脫鹽研究的脫鹽效率有明顯提升。

     

     

    表2 真空脫鹽組和空白對照組的氯離子溶出量

     

     

     


     

    2.3   真空脫鹽對文物的損傷程度

     

     

    由圖4和5可見:去離子水真空脫鹽后的鐵條樣品表面變黑,幾乎無其他新的銹蝕出現 ,初步推斷黑色銹蝕為Fe3O4;而空白對照組中去離子水浸泡的鐵條表面整體變黑,大部分區域出現了新的黃色銹蝕。對比去離子水浸泡脫鹽處理結果,去離子水真空脫鹽處理可以抑制新的黃色銹蝕生成。

     

     

    圖4 真空脫鹽組脫鹽前后鐵條試樣表面形貌

     

     

     

     

    圖5 空白對照組脫鹽前后鐵條試樣表面形貌

     

     

    由圖6和7可知,兩種方法脫鹽處理后的鐵鍋試樣均未遭受明顯的破壞,但試樣表面發生了輕微的顏色變化,表現為顏色變深、部分黃色浮銹被去除。

     

     

    圖6 真空脫鹽組脫鹽前后鐵鍋試樣表面形貌

     

     

    圖7 空白對照組脫鹽前后鐵鍋試樣表面形貌

    真空脫鹽組和空白對照組脫鹽前后鐵質文物的質量變化如表3所示,其中,各組第一個樣品即1-1和2-1均為鐵條切割樣品,其他為鐵鍋殘片。鐵條切割樣品的銹層較薄、基體腐蝕較為輕微,經真空或浸泡脫鹽處理后質量損失率分別為0.19%和0.13%,差別不大。鐵鍋殘片銹層很厚、基體幾乎礦化,空白對照組脫鹽處理后鐵鍋殘片的質量損失率為1.34%~3.07%,不同樣品差別較大,無明顯規律;而經真空脫鹽處理后的鐵鍋殘片質量損失率為2.56%~2.95%,不同樣品差別不大,且對比空白對照組,真空脫鹽的質量損失率在可接受范圍。

    表3 鐵質文物脫鹽前后質量變化


    2.4   脫鹽處理對文物銹蝕層成分影響

    由圖8可見:黑色銹蝕TT-1-B在拉曼位移303、393、533 和 717cm-1處出現明顯特征信號,對應物質為β-FeOOH,說明鐵條的薄銹蝕層中存在著Cl-;紅褐色銹蝕TT-1-R在拉曼位移246、370、673cm-1處出現明顯特征峰,對應物質為γ-FeOOH;黃色銹蝕TT-1-Y1和TT-1-Y2分別在拉曼位移209、273、375、494、611cm-1處和678、549cm-1處出現明顯特征信號,可以推斷出α-Fe2O3和Fe3O4的存在。

    由圖8還可見:紅褐色銹蝕TG-1-R在拉曼位移302、391和670cm-1處出現的特征峰,可以判定α-FeOOH的存在,同時217、302、391、471、1296cm-1附近的特征峰對應α-Fe2O3;黃色銹蝕TG-1-Y1和TG-1-Y2分別在拉曼位移251、390、680、1298cm-1處和187、218、472cm-1處出現明顯特征信號,可以推斷出γ-FeOOH和S的存在。

     

     

     

     

    圖8 未脫鹽鐵質文物的拉曼光譜測試結果

     

     

    脫鹽處理后的鐵條試樣通體發黑,僅剩局部的原表面黃褐色銹蝕痕跡TTDV-Y,由圖9可見:拉曼光譜在246、391cm-1處均出現較強峰,分別對應 γ-FeOOH和α-FeOOH。而脫鹽后鐵條銹層表面的黑色銹蝕TTDV-B在670、540cm-1附近出現明顯特征峰,對應Fe3O4 。而鐵鍋試樣表面主要由黑色銹蝕TGDV-B、紅褐色銹蝕TGDV-R和黃褐色銹蝕TGDV-Y組成,根據拉曼光譜曲線的特征峰,分別對應γ-FeOOH、γ-FeOOH和 β-FeOOH。

     

     

     

     

    圖9 真空脫鹽組脫鹽處理后鐵質文物的拉曼光譜測試結果

     

     

    由圖10可見:空白對照組中脫鹽后鐵條試樣表面廣泛分布著黑 色銹蝕TTDI-B和黃褐色銹蝕TTDI-Y。黑色銹蝕為脫鹽處理后靠近基體的銹蝕,分別在拉曼位移251、658cm-1處出現較強的特征峰,結合382、535cm-1兩個特征峰,對應物質為γ-FeOOH和Fe3O4:而黃褐色銹蝕為鐵條表面新生銹蝕,分別在254、387、658 cm-1和220、277、599cm-1處出現特征峰,對應物質為γ-FeOOH和α-Fe2O3 。在鐵條的拉曼光譜中未發現β-FeOOH,表明鐵條表面的氯在浸泡脫鹽后基本脫除,這與鐵條銹蝕層較薄相關。而鐵鍋文物在去離子水浸泡脫鹽后銹層表面的氯未完全脫除,在黑色銹蝕TGDI-B的拉曼光譜中發現了302、391、719 cm-1處的特征峰,對應β-FeOOH。此外,分別在紅褐色銹蝕TGDI-R和黃色銹蝕TGDI-Y處發現了對應 γ-FeOOH和S的拉曼光譜信號。

     

     

    圖10 空白對照組脫鹽處理后鐵質文物的拉曼光譜測試結果

     

     

    綜上所述,以去離子水為脫鹽溶液,分別用兩種脫鹽方法處理后,鐵條試樣表面的含氯物質β-FeOOH均被有效去除。其中,真空法處理后的鐵條試樣由于缺氧條件產生了Fe3O4 , 而浸泡法處理后的鐵條試樣表面還出現了新銹蝕產物 γ-FeOOH和α-Fe2O3,這表明真空脫鹽法可明顯抑制鐵質文物在脫鹽過程中的氧化。然而,兩種方法處理后的鐵鍋試樣表面均留有β-FeOOH,這表明兩種方法處理后氯仍然存在,20d的脫鹽處理脫除的大部分為游離氯離子,這與成小林等的研究結果類似。

     

     

     

     

     

     

    3 結  論

     

     

     

     

     

     

    (1)真空脫鹽裝置優勢在于:

    ①以亞克力真空容器作為脫鹽容器,可避免脫鹽容器變形堵塞,從而盡量使鐵質文物內部達到真空,更易于氯離子的脫除;

    ②該裝置可實現脫鹽溶液的連續采集與動態監測,針對不同文物可進行預試驗或在操作過程中監測脫鹽溶液各項參數,及時判定更換溶液時間或脫鹽終點,防止過度脫鹽損害文物。

     

     

    (2)采用去離子水為脫鹽溶液,真空脫鹽法的脫鹽效率大幅度提升。第一輪脫鹽2h時脫鹽溶液中的氯離子質量濃度便達到88.11mg/L,相當于同條件下浸泡脫鹽法的5.32倍。前三輪脫鹽后,真空脫鹽組的氯離子溶出量遠大于浸泡脫鹽法。最終真空脫鹽組的氯離子溶出量為1592.57mg,是浸泡脫鹽組的1.60倍。

     

     

    (3)以去離子水為脫鹽溶液的真空脫鹽法較浸泡法不僅不會對鐵質文物造成額外的傷害,還可有效避免鐵質文物在脫鹽過程中的氧化,使鐵質文物內部脫鹽更加徹底。

     

     

     

     

     

     

    作者:

    張育喆,吳玉清,王菊琳,陸褚君文,李佳駿

    工作單位:

    1.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北京化工大學材料電化學過程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3.文物保護領域科技評價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來源:《腐蝕與防護》2024年10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標簽: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三 | 日韩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日本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 |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 最新国产亚洲精品免费v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