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延壽與可持續發展
文/李金桂·中航集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文/李金桂·中航集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能否擺脫廉價勞動和透支環境的現象,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第二經濟大國,“中國制造”的產品遍布全世界,低廉的價格為世界人民作出了重大貢獻,僅美國在最近30年就節約了6000多億美元。“中國建造”的重大工程項目(比如“三峽工程”、“核電工程”、“高鐵工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載人航天”、“航母”等)已經遍布全中國。這些由各種材料制造成的中國產品、設備、裝備和重大工程項目,見證了中國30多年來國民經濟生產總值連續以10%左右增長的偉大成就,體現了中國人民在各個領域攀登高峰的豐功偉績、表現了我國能源的高速發展、也表現了我國成為材料生產大國的高速發展。
李金桂李金桂
但是“中國制造”有幾個特點:
(1)在數量上,“中國制造”隨處可見;在質量上,與發達國家“價差明顯”,無緣世界頂級品牌;在制造過程上,又“受制于人”。
(2)我國鋼產量已連續12年居全球第一;10種有色金屬連續7年生產量居世界第一;水泥產量已經連續23年居世界第一,稀土產量世界第一等,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材料生產國,但不是材料強國。
(3)我國經濟增長表現出資本高投入、GDP持續高增長、資源和能源的高消耗、污染物高排放和低效率。是犧牲資源、能源和環境換來的成就。面對這種形勢,中央把加快轉變這種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的主線,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真是非常的正確和及時。
然而完成這項任務是極其艱巨的,需要中國人民奮斗幾十年。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其中有一個小的系統工程,包括:材料科技人員研究與開發高水平高性能高質量的材料;設計人員選好材料、用好材料、設計好結構;制造工程師制造好零部件、組裝好產品,滿足設計要求,不損傷材料的優良性能;使用工程師提供使用維護和管理好“中國制造”和“中國建造”的產品、設備、裝備和重大工程項目;對到壽、退役、報廢的材料制成品實施“再制造、再循環、再利用”達到既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生活需求,又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能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為此需要實施“精心設計、精心制造、精心維護、精心管理”,實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的系統預防和控制可能遭遇腐蝕、摩擦磨損磨蝕和斷裂,使其具有優良的使用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和耐久性,使我國建設成為材料強國、制造強國、“中國制造”成為世界名牌、性能優良、質量上乘、經久耐用、那時,“中國制造”將會受到世界人民和中國人民更加熱烈的歡迎。
“中國制造”遭運三大環境作用
材料可以分為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還可分為鋼鐵材料、有色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
按環境要求,材料可分為環境適應型和環境友好型,前者是適應幾千年生產建設發展需求、挖掘資源、研究,開發而形成的材料,例如不銹鋼、陶瓷、水泥、玻璃等,絕大多數材料屬于這類;后者,例如天然材料(如木材)、循環再生材料、低環境負荷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從生產、使用到回收的全過程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小的一類材料。又稱為“綠色材料”或者“生態材料”。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材料延壽可持續發展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