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微生物腐蝕機理研究進展
    2016-07-06 10:58:12 作者:張盾 吳佳佳 王鵬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來源:《腐蝕防護之友》 分享至:

        本文在簡單介紹微生物腐蝕的定義、研究發展歷程和微生物群落結構復雜性的基礎上,圍繞在微生物腐蝕中扮有重要角色的硫酸鹽還原菌、硫氧化菌、鐵氧化菌、鐵還原菌,重點介紹分析其腐蝕機理。

        微生物腐蝕簡介

     

        微生物腐蝕的定義

        微生物腐蝕是指有微生物參與的腐蝕,它有幾個顯著特點:首先,微生物腐蝕是一電化學過程;其次,微生物能夠影響腐蝕的程度和過程;再次,微生物腐蝕的發生除需要微生物外,還需要水、能量來源、碳源、電子供體、電子受體等。微生物腐蝕幾乎可在所有環境中發生,由其造成的損失約占腐蝕總損失的 20%。


       
    微生物腐蝕的研究發展歷程

        參照人類社會發展史,微生物腐蝕的研究歷史也可劃分為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時期。19 世紀中葉到 20 世紀 20年代可稱為微生物腐蝕研究的“古代”,在此期間人們意識到了微生物參與并影響腐蝕過程,而且確定了硫酸鹽還原菌(SRB) 在微生物腐蝕中的重要性。在 20世紀 20 年代到 60 年代的“近代”,出現許多里程碑式的研究結果,如氧化還原電位可作為微生物腐蝕的重要指示、氫化酶的發現、首例由微生物腐蝕導致的地下管道破壞事故的確定、SRB 經典陰極去極化理論的提出等。20 世紀 80年代以后,隨著不同學科之間交流的加強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斷進步與融合,微生物腐蝕研究報道在數量和質量上有了突躍發展,人們對微生物腐蝕機理的認知也在不斷深化,由此開啟了“現代”時期。


       
    微生物腐蝕所涉及微生物的復雜性

        在自然環境中,腐蝕金屬表面往往覆蓋有生物膜,生物膜可以為微生物的生存生長繁殖提供保護。在生物膜的不同深度,溶解氧、有機物、無機鹽等的濃度不同,使得分布在不同階層的微生物種類存在差異 ( 圖 1)。在接近流體相的生物膜表層,溶解氧含量高、營養物質供給方便,該層的微生物進行有氧代謝,降解有機物產生簡單聚合物和有機酸,硝化細菌、錳氧化菌、鐵氧化菌(IOB)、硫氧化菌 (SOB) 等均可在此層出現。隨著生物膜深度的增加,溶解氧濃度降低,可以利用來自表層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的兼性厭氧菌得以生存,如某些進行發酵、反硝化代謝的微生物。在靠近金屬基體的生物膜底層,溶解氧濃度非常低、處于貧氧狀態,這利于厭氧微生物的生存,包括甲烷菌、SRB、鐵還原菌 (IRB) 等。


        在以上提及的與腐蝕有關的微生物中,SRB、SOB、IOB、IRB 對腐蝕的影響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化,其腐蝕機理也不斷得到發展。


       
    典型腐蝕微生物的腐蝕機理

     

        SRB

        SRB 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厭氧腐蝕微生物,由其造成的腐蝕損失約占整個微生物腐蝕損失的一半以上。


        SRB 的突出特征為可將硫酸鹽還原為硫化物從中獲取能量。自 1934 年經典去極化理論的提出,目前被報道的 SRB 腐蝕機理有多種,下邊分別給以介紹。

     

    1

    圖1 腐蝕金屬表面典型生物膜的層狀特征及可能的反應


        (1) 經典去極化理論

        該理論的核心思想為 SRB 通過氫化酶的作用移除金屬表面的吸附氫用于硫酸根還原,從而加速腐蝕。在陽極區和陰極區分別發生鐵的溶解 ( 反應式 (1)) 和析氫反應 ( 反應式 (2)),陰極反應形成的吸附氫阻礙了反應的進一步進行;而 SRB 在氫化酶的作用下可將吸附氫利用 ( 反應式 (3)),實現陰極的去極化,使得反應得以繼續進行;陰極去極化產生的 S 2- 可與陽極溶解產生的 Fe 2+ 結合形成 FeS 腐蝕產物 ( 反應式 (4)),由于 SO4 2- 與 Fe 的反應比為 1 : 4,那么多余的 Fe 2+ 與水電離產生的 OH - 結合形成 Fe(OH) 2 ( 反應式 (5));總的反應式如式 (6) 所示。

     

    2

     

        雖然經典去極化理論第一次從電化學的角度解釋了 SRB 對腐蝕的影響,但該理論的合理性和適用性受到了人們的質疑。例如:有的研究指出氫化酶不能對原子氫起作用;根據該理論,腐蝕的 Fe 與生成的 FeS 的摩爾比為 4 : 1,但在實際情況下,比值為 0.9-1;有的 SRB 可以還原硝酸鹽,當硝酸鹽存在時,SRB 能夠有效氧化金屬表面的陰極氫,但并未導致腐蝕加速。


        (2) 硫化物的去極化作用

        該理論認為 SRB 作用下產生的金屬硫化物的氧化還原電位高于金屬基體的,這樣就會形成以金屬基體為陽極、金屬硫化物為陰極的腐蝕原電池,從而導致腐蝕速率的增加。


        (3) 揮發性磷化物的加速作用

        該理論認為 SRB 在生長代謝過程中可以產生腐蝕性強的磷化物 ( 如 H 3 P),其可與 Fe 反應,從而加速腐蝕。


        (4) 陽極去極化理論

        該理論認為 SRB 利用陰極反應產生的 H 2 將 SO4 2- 還原產生 H 2 S,H 2 S 電離產生 S 2- 和 H + 離子,而 S 2- 消耗陽極溶解產生的 Fe 2+ 生成 FeS,進而加速陽極的活化溶解。該理論與 (1) 中所示經典去極化理論的主要差別在于,前者認為Fe 的陽極溶解是速率控制步驟,而后者認為吸附氫的移除是速率控制步驟。


        (5) 胞外多聚物螯合金屬離子理論

        SRB 在金屬表面的附著生長繁殖形成生物膜,胞外多聚物是生物膜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理論認為某些 SRB 產生的胞外多聚物能夠與金屬離子螯合,從而加速金屬的陽極溶解。


        (6) 應力腐蝕開裂理論

        該理論認為 SRB 產生的 H 2 S 能夠降低局部微環境的 pH、抑制沉積型腐蝕產物的形成,從而促進氫的滲透、降低金屬材料的彈性,導致腐蝕應力裂紋的生長和氫脆。


        (7) 硫化物的生物礦化理

        論該理論認為 SRB 生物礦化作用產生的硫化物使得某些金屬材料的腐蝕電位負移,從而使得腐蝕速率增加。


        (8) 三階段理論

        該理論將 SRB 作用下的腐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受菌體細胞的吸附和硫化物 ( 主要是馬基諾礦和黃鐵礦 ) 在材料表面的沉積控制,由硫化物作為陰極、基體金屬作為陽極構成的微腐蝕原電池使得氫滲透峰出現。在第二個階段,細菌和無機物處于平衡狀態,由硫化物和胞外多聚物組成的較為致密的膜層使得金屬的開路電位略有正移。在第三個階段,SRB 的代謝活性使得局部 pH 降低,黃鐵礦向馬基諾礦轉變,導致嚴重的局部腐蝕,并發生腐蝕產物和生物膜的脫落。在第三個階段,腐蝕嚴重,但由于胞外多聚物的阻礙作用沒有氫滲透的發生。


        (9) 直接獲取電子理論

        該理論針對特定的自養型 SRB 物種,它們可以導致腐蝕速率的顯著增加,而不需要消耗氫氣。SRB - 方面通過與金屬材料的直接接觸獲取來自陽極 Fe溶解釋放的電子,另一方面伴隨著 FeS腐蝕產物的積累,SRB 與基體金屬材料之間被 FeS 隔離,但由于 FeS 是良好的電子導體,因而附著在和包裹于 FeS 的SRB 依然可以直接獲取來自金屬基體氧化釋放的電子 ( 圖 2)。與其它 SRB 物種作用下的腐蝕產物相比,該理論下的腐蝕產物層主要以無機硬質形式存在,而不存在大量的菌體細胞和胞外多聚物。

     

    3

    圖2 SRB直接獲取電子理論示意圖

     

        (10) 生物催化陰極硫酸鹽還原機理

        該理論從生物能量學角度出發,認為 SRB 加速腐蝕的原因為其需要從金屬基體上獲取電子來還原 SO4 2- 獲取能量維持生存 ( 圖 3)。與其它傳統理論不同,該理論沒有固定的物理陰極,而是將 SRB 作為生物陰極。

     

    4

    圖3 生物催化陰極硫酸鹽還原機理示意圖

     

        需要注意的是,該理論只適用于那些與金屬基體直接接觸的菌體細胞,而非整個 SRB 生物膜。


        以上腐蝕機理的提出,均針對厭氧體系。縱觀 SRB 腐蝕機理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其經歷了由突出微生物的作用( 理論 (1)) 到弱化微生物的作用 ( 理論(2)-(7)),再到重新認識到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 理論 (8)-(10)) 的過程。這些腐蝕機理均有一定的合理性與適用范圍,根據環境條件的不同,一種或多種機理可用于解釋特定體系 SRB 對腐蝕的影響。


        (11) 有氧條件下 SRB 對腐蝕的影響

        在實際環境中,SRB 往往可從有氧條件下形成的生物膜中分離得到,生物膜中其它好氧微生物的代謝可為 SRB 的生長提供厭氧條件,同時,SRB 也可能與氧直接接觸。那么,有氧條件下 SRB是否對腐蝕有影響?如果有影響的話,影響機制是怎樣?


        人們在一些 SRB 物種中發現了耐氧蛋白,然而 SRB 能否利用氧作為電子受體依然存在爭論。某些 SRB 能夠表達過氧化物酶、超氧岐化酶等,而這些酶可能對金屬表面的溶解氧陰極還原反應有影響,進而影響腐蝕過程。因而,我們研究組前期圍繞有氧條件下 SRB 對碳鋼腐蝕的影響及 SRB 對溶解氧還原反應的影響做了大量工作。已有研究結果表明相比厭氧環境,氧的引入使得 SRB 生長受到抑制、介質中 S 2- 的濃度較低,生物膜結構疏松且出現局部團聚現象,在與溶解氧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碳鋼腐蝕加速;SRB 的加入能夠抑制碳鋼上溶解氧還原反應的進行,且不同的代謝產物對溶解氧還原反應的影響不同,如硫化物、葡萄糖醛酸抑制該電化學反應,而D- 甘露糖則起促進作用。這些研究結果證實了有氧條件下 SRB 所致腐蝕與厭氧條件下的存在差異,同時,SRB 對溶解氧還原反應的影響可能影響有氧條件下的腐蝕。


       
    SOB

        SOB 的突出特征為利用硫化物、單質硫、硫代硫酸鹽、亞硫酸鹽等還原態硫化物氧化為硫酸的轉變獲取能量。


        一般認為,SOB 通過酸腐蝕機理加速材料的腐蝕,其代謝產生的硫酸能夠降低 pH、不利于某些保護性腐蝕產物的沉積,從而促進腐蝕的發生。目前,對SOB 的腐蝕研究主要集中于金屬材料的加速低水位腐蝕和混凝土的加速腐蝕。


        當 SOB 與 SRB 共同存在時,SOB 產生的SO4 2- 可被 SRB 利用,而 SRB 產生的 S 2-又被 SOB 利用,如此實現硫循環,可導致更加嚴重的腐蝕。


      
      IOB

        IOB 利用 Fe(II) 到 Fe(III) 的氧化獲取能量,其往往被認為與管道中銹瘤的形成密切相關。


        IOB 生物膜及 Fe(III) 腐蝕產物在金屬表面的沉積使得被覆蓋部分溶解氧濃度降低成為貧氧區,而未覆蓋部分溶解氧含量高作為陰極區,小陽極大陰極的結構使得覆蓋區電流密度大。陽極溶解產生的金屬離子發生水解產生 H + 使得局部 pH 降低,同時,大量 H + 的積累引起體相溶液中腐蝕性陰離子 ( 如 Cl - ) 向陽極區遷移,從而誘發點蝕。同時,IOB生物膜和 Fe(III) 腐蝕產物沉積所形成的銹瘤為 SRB 等厭氧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便利,多種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得腐蝕速率進一步增大。


      
      IRB

        IRB 是 一 類 具 備 將 Fe(III) 還 原 為Fe(II) 能力的微生物,從對氧的需求角度來講,IRB 包括嚴格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在流動體系氧被頻繁引入的情況下,兼性厭氧菌比嚴格厭氧菌更有競爭優勢。


        IRB 對腐蝕的影響既可以是促進,又可以是抑制,這與菌株、測試體系性質等密切相關。圖 4 給出了一兼性厭氧IRB 對腐蝕過程影響的示意圖。在腐蝕初期,溶液介質中的溶解氧含量高,IRB在金屬材料表面的不均勻附著導致局部溶解氧濃度降低,溶解氧的濃度梯度導致局部陰陽極的出現,引發腐蝕加速(A)。隨著游離和附著 IRB 生長對氧的消耗,金屬表面溶解氧濃度梯度消失,因而局部陰陽極消失;一旦金屬表面氧被耗盡,兼性厭氧 IRB 轉向以 Fe(III) 為電子受體,產生的 Fe(II) 向體相溶液擴散;Fe(II) 容易與溶解氧反應使得溶解氧濃度進一步降低,腐蝕被抑制 (B)。IRB 的腐蝕抑制作用在靜態體系中比較明顯,因為 Fe(II) 得以大量積累,溶解氧難以到達金屬表面 (C)。在流動體系中,一方面,產生的 Fe(II) 被連續帶走,其濃度較低;另一方面,氧被持續輸入,再次出現局部陰陽極,腐蝕被促進 (D)。


        除由氧濃差電池造成的腐蝕促進外,IRB 對腐蝕的促進作用還可以通過將金屬表面具有保護性的 Fe(III) 氧化層破壞來實現。


    5

    圖4 兼性厭氧IRB對腐蝕過程的影響

     

        結束語

     

        盡管我們已對微生物在腐蝕中的作用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我們必須謙遜地承認這些微小的生物體的確具備使我們迷惑的能力。以上所提及的腐蝕機理在特定的體系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在實際環境中,多種微生物并存,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使得微生物腐蝕非常復雜。與對微生物腐蝕的未知相比,我們現階段的已有認知只是滄海一粟。因此,為了推進對微生物腐蝕更深層次的認知,必須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作者簡介

     

    6

     

        張盾,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長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海洋腐蝕與污損專業委員會主任。2006 年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污損重點實驗室主任。現從事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污損的研究,圍繞海水的微生物腐蝕與控制問題開展了海水中典型腐蝕微生物與腐蝕過程電化學反應作用機理的研究,研發了一系列基于腐蝕微生物的抗體、代謝過程和遺傳片段的生物傳感器,開發了具有防腐抗污性能的仿生超疏水和超滑材料、綠色光催化殺菌劑和分子容器防污緩蝕劑。發表論文 200 余篇,申請及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50 余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看h | 日韩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AV片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