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我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回想過去的歲月,許多往事仍然歷歷在目。我是 1983 年參加高考的,當時是全國統一試卷。記得當時的作文是針對上面的漫畫,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說的是一個人“找水”,在挖了很多深淺不同的洞穴以后,得出“這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的結論,盡管有的幾乎和地下水只有一寸之隔。
記得當時有很多人都跑了題,我很慶幸理解正確,語文也得了相對較高的分數。
其實這幅漫畫仍然有十分現實的意義,非常值得現在的年輕人深入思考。現在的 80 后、90 后,有著比我們 60 后敢想敢干、天不怕地不怕的闖勁兒,“想飛上天和太陽肩并肩”,這是他們的優點;同時,他們也有頻繁跳槽、想一夜成名的浮躁心理,各種選秀節目進一步助長了年輕人想一步登天的情緒。他們已經等不及踏踏實實,逐漸積累,經歷鍥而不舍,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總想找到迅速成功的捷徑。 有一些研究生, 不喜歡導師給的題目, 這山望著那山高, 渴望著 “納米材料” 、 “石墨烯”等所謂的高端題目。換成其它題目后,發現容易的事兒早被別人做了,頻繁換題的結果就是浪費很多時間,一事無成。
其實無論哪個領域,沒有十年八年的積累,可能無法對該領域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又怎么能夠做出高水平的工作呢?
不懈的堅持,能坐住冷板凳,往往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1987 年,碩士導師于福洲教授把我領入腐蝕研究的冷門沖刷腐蝕,之后跟隨柯偉院士和姚治銘研究員繼續開展多相流條件下的腐蝕、沖蝕和空蝕機理與防護研究。由氣/液/固等所組成的多相流動體系是引起各行各業各種過流部件如泵、閥、管道、水 ( 汽 ) 輪機、螺旋槳等嚴重損壞的主要原因,包括腐蝕、沖蝕和空蝕等多種損傷形式及其交互作用,涉及材料、( 電 ) 化學、流體力學和摩擦磨損等多學科的交叉,是力學 / 化學共同作用下材料腐蝕的一種重要形式。雖然研究對象十分復雜,但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得我在各方面都處于相對薄弱的科研方向上傾注了全部心血 , 效仿愚公挖山不止。先后經歷了沖刷腐蝕實驗設備研制、材料沖刷腐蝕性能評價、腐蝕與沖刷(空蝕)交互作用的定量研究、耐蝕耐磨合金及涂層的研制、多相流緩蝕劑、沖刷腐蝕的計算模擬和臨界流速現象與機理等研究歷程。正是近 30 年的堅持,才讓我得到國內外同行一定程度的認可,成為 Tribology - Materials,Surfaces and Interfaces (ISSN 1751- 5831)、 Corros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 (ISSN 1598-6462)、 The Open Corrosion Journal (ISSN 1876-5033)等三個國際期刊編委,并應邀參與 ASTMG 32 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avitation Erosion Using Vibratory Apparatus 標準的修訂,榮獲英國優秀期刊論文獎 (2008Highly Commended Award,Emerald Literati Network),并在三個國內高校任兼職教授。大師兄李勁教授給我的總結是:20年守著“料漿罐”,屬于“基業常青”類型。如果說我事業還取得了一點成就的話,與這種堅持到底的精神有著密切關系。
在此,希望年輕人也要有“心無旁騖、堅持到底”的精神,期待你們的成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