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腐蝕防護之友》 的忠實讀者, 有幸受編輯部之約,為期刊寫一點東西。說實話,實在受寵若驚。寫什么?一直是縈繞在我腦海中的問題。一天,偶然翻得多年前的一張剪報。剪報刊登的是《中國化工報》記者在 1999 年對曹楚南院士的采訪。曹先生談到:“腐蝕科學與工程這一領域關系到保護資源,節約能源,節省材料,保護環境,保證正常生產、人身安全和發展新技術等一系列重大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將是支持一個國家的國防工業與經濟處于良好狀態的技術支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時過二十多年,細細品味這段話,使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中國腐蝕科學界的代表,曹先生對于腐蝕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與定位的高瞻遠矚。同時也給予了我們許多啟示:在今天,作為一個從事腐蝕學科的研究人員,必須知曉肩負的為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的重任,因為腐蝕可能成為當今高科技技術發展和工程化集成創新過程中的限制因素。為了實現中國夢,在參與國家重大經濟、國防工程項目的過程中,腐蝕控制作為技術支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當好 “配角” ,起到支持與保障我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處于良好狀態的作用。這就是今天我們腐蝕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今天,以中國高鐵為代表的中國制造名片正在走向世界。我國的航空航天工程、核電工程和深藍工程等已經成為我國高科技技術的發展、創新及其集成化工程應用的典范。在我國向工業制造 4.0 進軍的過程中,我國的腐蝕科學與工程學科面臨著眾多、重大的挑戰:開展高科技技術發展、創新及其集成工程化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腐蝕新問題,新型材料包括先進功能復合材料在高科技技術集成工程化過程中的環境適應性和重大工程化項目中多環境因素耦合、協調作用下的腐蝕規律及其失效機制研究,如何結合當今高科技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賦予腐蝕科學與工程學科新的生命力,促進腐蝕學科的創新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腐蝕科學工作者面臨的重大挑戰。正所謂,引領我們開展科學研究的核心力量是國家強大、發展的戰略需求,指導我們科研的理論基礎是基礎科學原理。在工業化進程和高科技技術創新過程中,如何兼顧理論研究與工程化應用開發,仍然是對我們腐蝕科學工作者的一個挑戰。
2016 年 6 月應該是我國腐蝕科學工作者值得慶賀的日子。由中國主導、聯合美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提出成立“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提案,經 IS0 標準化組織 172 個成員國三個月投票,ISO 標準化組織技術管理局 (TMB)15 個成員國一個月投票和 TMB 全體會議討論,歷時 3 年多,于 2016 年 6 月得到 ISO 標準化組織正式同意、批準成立。目前,已申請參加的有八個成員國,十六個觀察國。作為成立“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倡導者和秘書國,無疑我國在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壽命周期標準制定方面占據了先機,取得了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制高點,在我國腐蝕與防護行業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可以說這是腐蝕科學界的一個創舉。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缺乏整體性、系統性、相互協調優化性的綜合性的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管理標準,以致不能夠實現精準的腐蝕控制,也就達不到腐蝕控制的經濟化,并且因腐蝕導致的各種不安全事故還時有發生。眼下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為我國腐蝕科學工作者搭建了一個新型的研究平臺,也給廣大腐蝕科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廣大腐蝕科學工作者做好技術研究工作,而且也會促使大家開展腐蝕控制工程技術標準化管理研究。為了確保我國工業化發展之安全,促進中國制造的世界品牌化,開展腐蝕控制工程技術決策、運營質量控制,腐蝕風險評估及其精準腐蝕防護措施,腐蝕控制工程延壽、壽命預測及其工程報廢評估等方面的研究,將給予廣大腐蝕科學工作者更多的機遇。
上述為個人之想、 獨家之言, 僅供大家參考指正。 在此,祝各位同仁身體健康!碩果累累!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