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應用電化學專家、天津大學原化工系系主任潘正濤教授酷愛學習,終生都在學習的道路上求索前行。他精通英、法、德、俄等多國語言,能自由閱讀各國資料,時刻掌握國際前沿的科技動態。他不僅在語言方面的功力十分精深,而且在學術上有很深的造詣,研究視角獨特,對科學非常有遠見。早年就撰有《鋅電極低溫鈍化行為》《18-8 不銹鋼的應力腐蝕》等論文。生前,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他一直在思考著創建“新專業”。
1957 年,他親自主持籌建、58 年就創立了“電化學工程”新專業,其中包括“金屬腐蝕與防護”“化學電源”“電鍍”“電解”四個方向,當時的蘇聯有此專業,但不包括“腐蝕與防護”。潘老正承擔著國家重大項目,又憑借他早年在化工廠、冶煉廠等一線的經歷,使他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很強的研究能力。他深深體會到要大力發展經濟,如果沒有腐蝕與防護為工業生產保駕護航,生產的安全正常運行是不可能的。要想使新技術新工程早日實現,更是不可能。他決定創建腐蝕與防護放入電化學工程專業中一并建設和發展。
潘老急國家需要人才之急,當年(1958 年 ) 就提早從化工系 1956 年入學的在校學生中分出一個班(30 人)進入電化學工程專業繼續學習,以后每年招生一個班。由于當時天津大學已改成 5 年制,1960 年,首屆電化學本科還沒有畢業生時潘老就從 1960 年的無機物工學本科畢業生中招了一名研究生,專攻“腐蝕與防護”(3 年制,當時國家還未建立起學位 ),1963 年,潘老就為我國自己培養出首屆腐蝕學科的研究生。
對于研究生的培養,潘老更是精心,入研究生學習的第一天,他就用生動的事例告訴我“腐蝕與防護”的意義和重要性,研究課題的急需以激發我的學習熱情,他認為一個人只要對專業熱愛,對課題喜歡,就會產生強大的動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去攻堅克難。他還常說,作為研究生,應繼續苦讀外語,盡快學會查閱國內外資料,一個星期至少去資料室一次,要養成習慣,這樣,可隨時了解國內外科技動態,把握自己的研究,真正學會在知識海洋中去游泳。
盡管潘老的行政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仍然親自講授“理論電化學”“金屬腐蝕理論”,他每天必到研究室,指導研究生學習“電極過程動力學”,解決實驗和研究中的困難和問題。他總是鼓勵學生們,專業在建設中,沒有條件不能等、靠、要,應該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奮發前行。在潘老的帶領下,沒有儀器設備,就查資料、搞調查、自行研制,沒有試驗裝置,就自行設計、自行安裝制造。我為了研究“材料的鈍化”必須要用恒電儀,當時國內還沒有定型產品,只能自制,關于電子學潘老也不熟悉,他就陪我到電子學教授家去答疑。在潘老的親切指導鼓勵下,我用自制的恒電位儀證明了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在不銹鋼表面有“排代吸附作用”,從而就有力地支持了當時的“鈍化吸附理論”。在潘老的帶領下,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專業建設發展迅速,教學和研究的基礎越來越好,實力越來越強。
天津大學的這批學生畢業后,大多分配在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由于他們的電化學基礎扎實,實驗技能較好,研究能力較強。又有工程實踐能力,在各單位的“腐蝕與防護”專業建設和腐蝕研究中起到了骨干和引領作用,在電化學保護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中,尤其如此。
1970 年,在化工部的領導下,部屬院校,如北京化工學院,南京化工學院等,開始創建“腐蝕與防護”新專業。在專業建設中,都是基于潘老的教學理念和實踐而發展起來的。天津大學的腐蝕與防護,1972 年也從電化學工程專業中分出,獨立成新專業,放在應化系。
潘老是一個非常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很早就開始積極申請加入黨組織。抗美援朝期間,自覺送 15 歲還在中學學習的兒子參軍并赴朝鮮戰場。1953 年他自己不顧個人安危,參加了赴朝慰問團親自去慰問志愿軍。1957年,反右斗爭中,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被批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潘老是一個不搞特殊化的黨員系主任,他光明磊落,作風正派,嚴于律已,為人謙遜,待人平和,因此深受廣大師生的愛戴。潘老是一位和藹可親,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同事關懷備至的好導師。在他的心里,學生就是一切。恩師如慈父,在他的言傳身教培養下,不僅教給我知識,而且教給我如何克服困難去工作和研究。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如何做人。
潘老離開我們已經 50 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光輝形象永遠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