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良宇研究員是國內最早開展電鍍技術研究的人之一,他是我國第一批送往蘇聯門捷列夫化工學院學習,在中蘇關系不好時拒絕當時老師要他留下的要求毅然回國的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在此后的歲月里,曾良宇潛心治學做科研,全心全意為國家,曾良宇研究員以極強的創造精神和獻身精神,成為我國表面工程行業發展的功勛人物,2017 年中國表面工程協會授予曾良宇研究員功勛人物稱號,以表彰他在表面工程領域里做出的突出的科研成就,和在推動行業發展中激勵后來人在表面工程及電鍍科學創新道路上不斷前進做出的突出貢獻。這一稱呼曾良宇研究員當之無愧。
孜孜不倦 科研碩果累累
1965 年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正式成立了電化學研究室,內含電鍍、氧化、腐蝕三個專業組。曾良宇研究員成為研究室主任,在他的領導和組織下,對表面處理電鍍工藝進行了全面系統地研究和推廣應用,從 20 世紀 50年代中期起,他帶領課題組先后開展了代鎳鍍層、合金鍍層、復合鍍層、化學鍍、刷鍍、無氰少氰及低鉻酐鈍化、多種電鍍添加劑等技術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獲得過國家、部、省、市及機械院的各種獎勵。典型的研究項目如下:
銅錫合金代鎳電鍍層研究,由于當時我國鎳資源未開發,主要靠蘇聯提供,而國防工業需要較多,機械部要求所屬自行車廠及民用電鍍停止用鎳,因此,該項目的研究成功,對我國大面積推廣代鎳鍍層起到重要作用,及時解決了 1956 年到 1976 年間,電鍍領域中 90% 鎳的代用問題,每年節約金屬鎳數百噸,節約了大量外匯,解決了國內鎳源緊張的局面,有力的支持了國防工業。
×× 工程,制造重水設備陽極板電鍍厚鎳保護層的工藝研究,成功地解決了 80 微米厚鎳無孔隙及焊接結合力的問題,及時的打破了外國的技術及重水材料的封鎖,解決了蘇聯中斷的重水供應,為國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工程,關鍵零部件控制棒錐形鍍鎘工藝及其裝備的研究,在沒有獲得任何資料的條件下,要求 50-400 微米以上厚鎘錐形鍍層,在不銹鋼上無孔隙,結合力好,形成均勻的錐度,錐度誤差不超過 20 微米,在本項目中還自己設計自己制造自動補償設備,確保錐度的形成,保證了錐形厚鎘鍍層工藝的順利完成。為我國的原子能工業的發展解決了一個關鍵的重要部件和技術。
×× 機組分離鈾設備抗氟化物大面積鍍銅、鎳保護層工藝的研究,工件面積大,形狀復雜,要求鍍銅、鎳層光潔度 11 以上,不允許使用光亮劑,鍍層孔隙少,結合力好,要求運行五年不允許任何鍍層剝落,在此項研究中,打破權威,根據自己的試驗數據,對蘇聯技術指標提出質疑,并對蘇聯樣機進行實際檢測,最后提出一個比蘇聯樣機孔隙率低,為生產單位和使用單位所能接受的標準,同時制定出相應的技術方案。從材料表面質量,鍍液選擇,工藝條件確定,夾具設計,鍍液凈化處理,質量檢測方法及檢測孔隙率后破壞部位修復等技術,提供了可靠工藝。機組運行 10 年后拆機檢查,鍍層完好。電鍍質量超過蘇聯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工程主泵封閉環不銹鋼鍍銀工藝研究,要求銀層厚度 70 微米以上,經 25 次冷熱疲勞試驗后鍍層不產生任何裂紋、剝落等現象。
1965 年,針對快艇發動機快速刷鍍鉛錫減摩電鍍層修復工藝研究,要求軸瓦上電鍍 20-25 微米,軸背無鍍層,鍍層厚度相差不超過 5 微米,鍍層光潔度大于 8,鍍后不機加工,3-4分鐘完成,這是國內率先開展刷鍍技術研究,最早成功應用于快艇關鍵部件維修技術,并形成工藝裝備和輔助裝置、鍍液、工藝優化全套刷鍍技術。
幾十年如一日,曾良宇研究員牽頭的系列重大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獲得了國家的獎勵。比如,×× 工程反應壓力容器關鍵部件表面處理技術獲得1998年獲國家機械工業局二等獎;×× 工程壓緊彈簧接觸面鍍鉻工藝研究2002年獲得機械科學研究院一等獎;直線式電鍍自動線組合技術獲得 1988年機械電子工業部三等獎;屏蔽管錐形鍍鎘工藝與裝備的研究及生產獲得1978 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無氰鍍銅工藝:丙烯酸硫脲浸銅 - 焦磷酸鹽鍍銅獲得 1978 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無氰鍍鋅工藝的研究獲得 1978 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分離鈾設備抗氟化物大面積鍍銅、鎳保護層工藝的研究獲得 1978 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79 年獲得國防科委科技成果二等獎;×× 工程 O 型環鍍銀環的試驗獲得 1980 年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四等獎。
注重實踐 推動行業發展
曾良宇研究員曾經擔任過北京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兼職教授,也曾是武漢市電鍍研究會的會長、中國電鍍協會的付秘書長、武漢市政協委員會科技工作組的付組長、機械工業工藝專業化辦公室電鍍組組長。作為行業科研帶頭人,在長期做科研的同時,曾良宇研究員積極推動行業的發展,他曾經主持全國電鍍專業化調整工作,發起和籌建了成立中國電鍍協會,并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組織和主持了 4屆中國電鍍協會技術交流活動,籌建了機械工業電鍍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1991 年根據國家對行業協會的調整精神改建成中國表面工程協會,原中國電鍍協會的組織機構不變,整體轉入中國表面工程協會,成為中國表面工程協會電鍍分會;1980 年組建了武漢市電鍍研究會,任會長,因社會的發展,依托研究會 1984 年成立了武漢風帆電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現已是表面處理行業的龍頭企業,上市公司。曾良宇研究員負責制訂了全國電鍍行業“六五”、“七五”、“八五”規劃,為我國表面工程電鍍技術與行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曾良宇研究員在 78 歲高齡時,還在關心支持和參加行業協會活動,并對行業的發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下圖為曾老參加 2007 年的全國轉化膜會議。
后記:
曾良宇研究員,他謙虛謹慎、堅忍不拔,他無私奉獻,甘于為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曾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一脈相承的堅守。作為一名功勛人物,作為一名學者,他用自己的境界和實際行動,做出了最好的傳承和詮釋,愿他的這種精神永遠傳遞下去。
● 人物簡介
曾良宇 , 研究員 ,1953 年在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任表面保護、電化學室主任,一直從事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三十幾項重要科研項目,獲 10 項省、市、院成果獎,3 項全國科學大會獎,2 項國防科工委二、四等獎,具有獨創性,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 6 項。
曾良宇研究員具有堅實的本領域技術基礎和極強的解決重大關鍵技術的能力,學術造詣很深。精通俄語、英語,多次參加國際電鍍學術年會,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 40 余篇,其中被美國電鍍和表面精飾年會評為優秀論文并獲銀牌獎。在從事科研的過程中,指導培養 6 名碩士研究生,為我國培養大批電鍍技術骨干。在科研生產中,認真負責,講究質量,嚴格把關,為國防建設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先進產品,深得軍工局和合作單位的信賴,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作為行業科研帶頭人,在長期做科研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行業的發展,曾經主持全國電鍍專業化調整工作,籌建組織成立中國電鍍協會,并擔任重要領導職務,負責制訂全國電鍍行業”六五“、”七五“、”八五“規劃,為我國表面工程電鍍技術與行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1992 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 年獲國家計委、國防科工委、國家科委、國家經貿委頒發”國防軍工協作配套先進工作者“,1996 年獲武漢市總工會、武漢市勞動模范聯誼會頒發”老勞模新貢獻標兵“。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