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腐蝕斷代法用于求解巖畫年齡之謎
2015-06-23 10:34:58
作者:艾福梅來源:=$docheckrep[1]?ReplaceBefrom($ecms_gr[befrom]):$ecms_gr[befrom]?>
巖畫被稱為“石頭上的精靈”,中國迄今已發現巖畫的省區有23個。這些遠古藝術歷經歲月的侵蝕,如何斷定它們到底是哪個時期人類活動的痕跡,成為巖畫界的一個難解之謎。寧夏巖畫作為中國北方巖畫的代表,因數量巨大、分布集中、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易于觀賞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6月17日至19日,寧夏首次舉辦巖畫微腐蝕斷代及保護高級研修班。世界巖畫組織聯合會執行主席羅伯特·G·貝德納里克等國內外專家受邀,向寧夏50余名一線文物考古專業技術人員傳授目前國內外學術界比較認可的巖畫斷代方法——微腐蝕斷代分析法。
微腐蝕斷代分析法通過對巖石的細小顆粒進行觀察、分析和計算,推斷出巖石在自然界中的腐蝕程度,從而達到巖畫斷代目的。貝德納里克正是國際上微腐蝕斷代分析法的權威人士。

“此次我們專門舉辦巖畫微腐蝕斷代及保護高級研修班,邀請國際權威專家來講解世界先進巖畫斷代方法,就是希望更多人能學習、了解、掌握這項技術,盡早解決寧夏巖畫的斷代問題,為正確評估寧夏巖畫的科學價值和重要意義提供主要依據。”寧夏巖畫研究中心主任李彤說。
“巖畫斷代非常困難,目前比較成熟的巖畫斷代方法包括碳十四斷代、鈾系斷代、熱釋光斷代等,但每種方法都有限制條件,要想準確斷定年代十分不易。”巖畫專家、南京師范大學文博系教授湯惠生說。
專家表示,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里,中國可能最適合進行巖畫微蝕分析,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具有許多可以進行科學標定的巖畫遺址,擁有大量可以精確知曉歷史年代的自然巖石表面,包括碑刻、雕刻及各類巖石結構。

據貝德納里克介紹,2014年,他與湯惠生、印度巖畫藝術協會主席吉里拉吉·庫瑪爾一起,第一次集中在中國寧夏、江蘇、河南等地運用微腐蝕斷代法對巖畫進行采樣分析。
“我們獲得了27個數據,此前從沒有一次性獲得如此多斷代數據。”貝德納里克說。
寧夏巖畫研究中心主任李彤表示,在去年的考察中,貝德納里克一行主要研究了寧夏賀蘭口、歸德溝、黑石峁的巖畫,盡管結果尚未公布,但他相信寧夏巖畫的年齡之謎很快就能解開。
“微腐蝕斷代法成本不高,適合大范圍推廣,我們期望能夠學習到國際專家的方法,并應用到中國巖畫斷代工作中。”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廣西民族博物館專家肖波說,“巖畫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保存于大自然中的巖畫總有消失的一天,最好的保護就是研究。只有準確測定巖畫的作畫時間,我們的巖畫研究才能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李玲珊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82387968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
標簽: 腐蝕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鋁合金LDH自修復自抗菌膜層構建
點擊數:466
碳鋼及合金鋼應用與區別
點擊數: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