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校簡介
華東理工大學坐落于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上海,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QS及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榜中,均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28位;在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榜中,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41位;在ESI中國大學綜合排名中,位列第28位。學校有徐匯、奉賢和金山三個校區;現有教職員工3100人,其中兩院院士8名,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人才100余人。
立足新時代,華東理工大學正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高尚情操、創新精神、國際視野、實踐能力和領袖氣質的高素質時代新人,重點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研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面向生命健康、環境安全、能源裝備、智能制造以及社會治理等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建設社會主義一流大學。
2. 課題組負責人簡介
軒福貞:1970年生。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先后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育部特聘教授、國家杰青、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等。主要從事能源與動力裝備的設計、制造與運行維護技術研究,在壓力容器、超超臨界汽輪機、核電裝備等高溫設備的強度與壽命設計、安全評價及智能檢測/監測方面取得創新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及省部級獎項多項。主持完成國家核電重大專項(課題)、國家儀器專項、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
張博威:1990年生。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副教授。入選2020年上海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2019年于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導師:Shan Hu教授)。2018年6月至9月在美國耶魯大學Hailiang Wang教授組訪學。2019-2020在美國西北大學Teri W. Odom教授組開展博士后研究。長期圍繞功能材料及能源器件的制備表征與多尺度動力學模擬開展研究。迄今以第一作者在Nano Letters, ACS Energy Letters, Nano Energy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1篇, 其中3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2020年入選美國Sigma Xi科學家榮譽學會會員并榮獲Zaffarano 獎,獲2019年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3. 擬招聘研究方向及招聘要求
課題組擬在能源動力工程領域(固態電池、太陽能電池及自供能技術等)和傳感監測領域(包括化學/壓力/應變傳感等)招聘博后。要求已經擁有或即將獲得相關背景的博士學位,背景可涵蓋但不限于:材料化學,光/電化學能源轉換及存儲,傳感器等。我們最為看重的是對科研充滿熱情和內在動力。
4. 崗位待遇
1、 博士后稅前年薪(21-51萬/年),具體年薪根據申請人情況而定;
2、 在世界排名100名之前的境外學校獲得博士學位的博后(不限國籍)可申報校高水平博士后津貼,年薪疊加10萬/年;
3、 博士后依托華東理工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可申請國家“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上海市超級博士后計劃”、“國家博新計劃”等。依據博士后獲得各類資助計劃,學校給予相應配套;
4、 享受正式教職工各項待遇,可申請博士后公寓;
5、 子女入托、入學(小學)等按照上海市相關規定辦理借讀;
6、 博士后出站按國家規定,享受家屬戶口隨遷政策;優秀的博士后出站可申請留校工作;
7、 優秀博士后可推薦到國外名校訪問深造。
5. 聯系方式
自發布招聘通知之日起至招滿為止,符合上述條件的應聘者,請上傳個人簡歷(包含完整學習科研經歷、論文清單、1-2篇代表作全文及至少兩位推薦人信息)。將會盡快安排面試。
直接訪問 https://www.cailiaoren.com/zp_940.html,投遞簡歷。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