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鼎新學者”面向學術生涯成長初期的青年人才,學校提供一流的科研平臺、創新的科研環境、與一流高校教職相媲美的福利待遇,助力青年學者在其學術生涯起步的關鍵階段,心無旁騖地進行學術探索和科研創新,產出原創性、標志性的學術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
吉林大學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積極依托學校“鼎新學者”計劃面向海內外招募青年英才!
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吉林大學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于2016年5月成立,是吉林大學重點建設的“人才與學術特區”和“國際交流合作窗口單位”,是學校實體性科研機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于吉紅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實驗室緊密圍繞世界科學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依托高水平國際合作和學科交叉融合,開展基礎前沿探索與應用研究,產出重大原創性、標志性成果,努力構建世界一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實驗室已是科技部的“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外國專家局與高校合作共建的首個“中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基地”等3個國家級平臺。
實驗室依托優勢學科,首批建設先進能源與環境材料等8支中外聯合科研團隊,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推動關鍵領域邁向領先水平,每支團隊均由中外方首席科學家聯合領銜,以“大師+團隊”模式組織國際聯合攻關。
實驗室網址:http://icfs.jlu.edu.cn
先進能源與環境材料團隊
先進能源與環境材料研究團隊致力于研發新型能源材料,推進傳統化石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的發展,包括重要化工反應、生物質催化轉化、太陽能轉化與存儲、電化學能轉化與存儲等;發展高效的環境材料,推動環境污染治理技術的進步,涵蓋水處理,二氧化碳捕捉與轉化,汽車尾氣處理等;利用高通量計算、組合化學實驗、先進的原位表征與大數據技術等多學科方法和技術,發展以功能為導向的能源環境材料的預測方法,發現指導材料合成的新規律。吉林大學于吉紅教授任團隊首席科學家,西班牙巴倫西亞理工大學Avelino Corma教授任團隊外方首席科學家。先進能源與環境材料團隊的博士后招聘工作依托化學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研究方向1:分子篩多孔材料的創制及其在能源、環境及新興領域的應用
合作導師:于吉紅,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現任美國化學會JACS執行主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JACS-Au, Advanced Materials, Chem, Matter,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ACS Nano, ACS Central Science等國際期刊編委/顧問編委。其主要研究方向為分子篩納米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在能源、環境及新興領域的應用。迄今,在包括Science, Nat. Commun., Sci. Adv., Chem, JACS,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發表SCI檢索論文370余篇;獲授權專利30余項;出版著作7 部。現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等,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負責人。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獲得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化學化工杰出女性獎,“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等。
個人主頁:
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1.htm
聯系方式:jihong@jlu.edu.cn
招聘條件:博士畢業專業為化學、物理、材料、電子等相關專業之一;具有多相催化研究背景的博士畢業生為優先考慮;對科學研究富有熱情, 具有良好的科研創新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
研究方向2:多孔功能材料的計算機模擬與化學信息學
合作導師:李乙,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研究方向為納米孔功能材料的計算機模擬與化學信息學,包括納米孔材料的計算機高通量預測與篩選、納米孔材料構效信息、反應機理、晶化機制的機器學習等。在Nat. Commun., Chem,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Sci.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百余篇。獲吉林省青年科技獎(2016)、吉林省青年科技獎創新團隊帶頭人(2018);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現任國際分子篩協會結構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分子篩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化學會理事;Chem. Sci.顧問編委,Chin. Chem. Lett., Chem. Res. Chin. Univ.,《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青年編委。
個人主頁:
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0.htm
聯系方式:yili@jlu.edu.cn
招聘條件:具有計算化學、分子模擬或計算機機器學習方面的研究背景;具有較強的英文論文閱讀及寫作能力。
研究方向3:多孔納米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能源轉化機理研究
合作導師:關卜源,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從事多孔微納米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在電化學催化、儲能等能源、環境領域的應用。研究內容包括:1. 多孔納米功能材料的按需設計與制備;2. 多孔電催化劑及其能量轉化技術(如電解水、電催化氧氣/氮氣/二氧化碳還原等);3. 多孔納米儲能材料及相關技術(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空氣電池等)。近5年在Sci. Adv., JAC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Energy Environ. Sci.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2019年入選科睿唯安材料、化學學科全球高被引科學家。《高等學校化學學報》、Chem. Res. Chin. Univ.兩刊青年編委。
個人主頁:
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89.htm
聯系方式:guanbuyuan@jlu.edu.cn
招聘條件:化學、材料、物理或理論計算等相關專業的申請者,優先考慮具有納米材料合成、聚合物合成、理論計算、電化學等相關研究背景的博士畢業生;擁有較強的英文論文閱讀及寫作能力,可以獨立撰寫研究論文;為人正直勤奮、對科研工作充滿熱情、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
研究方向4:多孔能源材料與高比能二次電池
合作導師:徐吉靜,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國家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主要從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具體研究方向包括:鋰(鈉、鉀、鋅)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鋰空氣(硫、二氧化碳)電池等新型化學電源和外場(光、力、磁、熱)輔助能量儲存與轉化新體系。近5年在Nat. Energy,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CS Chemistry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和國防專利10項。曾獲國家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2019年)、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2019年)和吉林省青年科技獎(2018年)等獎勵或榮譽。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重點研發項目、吉林省“十三五”科學技術項目等11項科研課題。
個人主頁:
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3.htm
聯系方式:jijingxu@jlu.edu.cn
招聘條件:工作作風踏實勤奮,具有良好科研素養,具有科研興趣及團隊合作精神;在國內外學術領域從事創新性研究,已取得標志性研究成果;因研究方向高度交叉性,專業背景視申請者具體情況而定,歡迎理論計算、材料、光學、物理等相關專業。有儲能材料和理論計算研究背景者優先。
研究方向5:多孔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及其復合材料的設計、合成與催化功能探索
合作導師:秦俊生,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主要圍繞金屬-有機框架多孔晶體材料的孔道結構的設計、剪裁與功能調控開展系統的研究工作。近5年共發表SCI論文40余篇,包括JACS,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Sci.等。
個人主頁:
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88.htm
聯系方式:qin@jlu.edu.cn
招聘條件:化學、材料化學等相關專業的申請者,具有多孔材料、光/電催化、納米能源、有機合成等相關研究背景的博士畢業生優先考慮;熱愛科學研究,工作勤奮,富有責任心和團隊精神。
研究方向6:分子光化學/電化學能源催化
合作導師:饒衡,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能源催化領域的基礎研究工作,包括光/電化學還原二氧化碳與裂解水,分子光/電化學電子轉移反應,人工光合成等研究方向。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Nature, JACS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曾獲得吉林省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吉林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等支持,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
個人主頁:
http://synlab.jlu.edu.cn/2013/11/3926.html
聯系方式:rao@jlu.edu.cn
招聘條件:化學、材料等領域具有能源催化、納米材料合成、聚合物合成、電化學、理論計算等相關研究背景的博士畢業生;為人誠實勤奮、對科研工作充滿熱情、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
薪酬待遇
“鼎新學者”年薪為30萬元,如同時獲得“博新計劃”資助,年薪為40萬元。此外,享受國家規定的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可租住精裝修博士后公寓;享受采暖補貼、健康體檢;享受教職工子女入學、入托政策等。
申報條件
1.在國(境)外世界大學排名前300的高校或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或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或在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獲得者及院士等國際頂尖學術大師的科研團隊獲得博士學位或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或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潛力,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
2.35周歲以下。
3.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三年,2021年應屆博士畢業生優先。
4.進校后須全職在吉林大學從事科研工作,按博士后管理。
申報材料
有意申報者請先與擬合作導師取得聯系,并準備以下材料,待申報系統開放后,按提示要求填寫相關申報信息、上傳相關證明材料。所需材料如下:
1.身份材料。已獲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須上傳博士學位證、畢業證掃描件;應屆博士畢業生須上傳學生證及所在學院出具的滿足博士畢業要求的證明掃描件。
2.學術及科研成果材料。
(1)博士畢業論文全文掃描件,要求上傳送審版本,論文中不得出現申請人姓名、導師姓名、單位名稱等暴露個人信息的相關內容。
(2)代表申請人最高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論文、專著、專利或獎勵等,可以從以上類型材料中任選,但總數不超過3個。其中:論文提供全文,專著提供封面、目錄和摘要,專利或獎勵提供證書掃描件。
申報截止后,學校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評審,評審主要考查學術水平、科研能力、發展潛力,擬開展研究內容的創新性及對所屬學科領域的推動作用等。
時間安排
系統申報:3月15日-3月31日
(系統網址:https://careers.jlu.edu.cn/product/recruit/website/RecruitPostNew.jsp?FM_SYS_ID=jldx&postTypeCode=6)
學院推薦:4月1日-4月16日
學校評審:4月19日-5月下旬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