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紀美院士
人物簡介
肖紀美,生卒(1920 年 -2014 年)。材料科學家、金屬學專家和冶金教育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鋼鐵冶金、金屬材料和金屬物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肖紀美先生在科研方面最大的貢獻是在材料研發方面發明了 Cr-Mn-N 不銹鋼,在環境斷裂方面創立了“氯脆”和“斷裂化學”學說。在教育事業上,提倡用自然辯證法和科學方法論指導,教學、科研,學術思想不斷創新和發展。
肖紀美先生秉持“終生為士不為仕”的理念,一門心思做學問,曾婉辭了領導職務,卻積極參加有關學會的工作。20 世紀 60 年代初國家成立腐蝕領導小組,肖先生就是籌備成員,作為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的奠基人之一,學會成立時就擔任副理事長,后任理事長。為我國的防腐事業的蓬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此外, 他還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全國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理事、榮譽會員,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長,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等職。
在發展鉻錳氮不銹耐熱鋼過程中,肖紀美提出合金設計新方法,開創節鎳不銹鋼的研究。50 年代中期,肖紀美在美國坩堝鋼公司工作期間,首先接受美國軍方提出的研制能在 650℃以上溫度工作的節鎳不銹耐熱鋼的任務,歷時 3 年,首次提出節鎳奧氏體不銹鋼基本成分設計和力學性能計算的方法和計算圖。這種合金設計方法,改變了過去傳統的設計方法,為科學地設計合金開創了新路,獲得了美國的專利。肖紀美研制成功的 Cr-Mn-C-N 節鎳奧氏體不銹鋼,通過加入強化的合金元素得到的 W90 和鋼,其高溫蠕變斷裂強度優于當時美國航空工業上常用的高溫合金 A286。先后發表學術論文 5 篇。1957年肖紀美回國后,結合中國實際繼續研究節鎳不銹鋼和耐熱鋼的新鋼種,對中國鉻鎳氮不銹鋼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肖紀美先生還對斷裂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自 1974 年以來,肖紀美一面從事斷裂力學的教學和研究,一面運用斷裂力學的知識和方法,開展對中國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訊、電力、鐵道、建筑、航空航天、兵器、原子能等工業部門工程構件的斷裂分析和安全性評價。50 年代末期,對金屬構件的斷裂分析和安全性評價,主要通過測定材料的斷裂韌性 K1c(即材料抵抗裂紋擴展的能力)來確定。以肖紀美為首的課題組,在開展工程構件的斷裂分析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構件斷裂分析方法,對工程構件的斷裂分析和斷裂力學研究,解決了一批工程中的斷裂問題和產品的質量問題,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肖紀美先后發表了學術論文 10 余篇,出版了專著《金屬的韌性與韌化》(1980、年),對發展斷裂力學理論和斷裂學科作出了重要貢獻。
肖紀美先生被稱為冶金教育家,到目前為止已在各廠礦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作了 600 余場學術報告,尤其年屆 90 高齡,仍然堅持給本科生、研究生進行系列講座,在 91 歲高齡,不假他人之手,親自編寫自己的第 30 本書。在他 80 周歲成為資深院士時,宣布不再參加各種開幕式和鑒定會,但對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廠礦企業邀請的學術報告幾乎有求必應,真正體現了一個學者的風范。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