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生產能力和超級市場需求的碰撞,加上背后技術的支撐,大概再經歷兩個五年計劃后,包括電子信息材料在內的化工新材料國產化的步伐就會加快。
近幾年,新材料的發展在中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從研發到推廣整體鏈條的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些新材料也從跟跑逐漸向領跑進軍。但快速發展的工業領域,仍有諸多材料技術被“卡脖子”。“卡脖子”技術應怎樣突破?新材料推廣應用需從哪些方面發力?如何看待化工新材料未來發展的重點?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近日接受了《中國化工信息》記者的獨家專訪。
分三類突破“卡脖子”技術
【CCN】雖然經過多方努力,我國新材料領域的技術水平有所提升,但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仍然比較大。您認為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干勇】中國是材料大國,材料體系非常完整,再加上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所以高端裝備重大工程等各領域的幾乎所有材料我們都擁有。在傳統材料中國具有優勢,例如流程制造業的鋼鐵、石化、建材等以及排放指標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不是材料強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特別是在高端新材料上。我認為,我國傳統材料從流程技術來看已步入世界一流方陣,材料品種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高端品種仍有差距;戰略新興材料,如碳纖維、特種合金、稀土功能材料,集成電路、半導體材料等和國外差距比較大;前沿材料,包括低維材料、超導材料、仿生材料、拓撲絕緣材料、量子技術用材料等和國外有差距,但同時均在布局。
【CCN】目前還有很多材料技術被“卡脖子”,未來我國要突破這些技術,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干勇】一是要保底線。在最高端的材料方面,比如信息材料集成電路上8大類材料,包括光刻機用的光刻膠、光掩膜、特種氣體、化學機械拋光(CMP)材料、封裝材料等,必須要保住底線。目前,28納米的光刻機國內已實現自主可控,如果在22~28納米芯片材料能夠保證自主生產,就能涵蓋85%的中高端工業化應用。
二是要求發展。在碳纖維、高端鈦合金、稀有金屬、稀土材料、三代半導體和光電材料、高端樹脂、高端橡膠等領域,要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要搶先機。必須在面向未來的材料上加緊布局,不能再跟著國外走。現在很多高端技術被全面封鎖之后,我們希望靠自主研發在一些領域搶先布局。比如面向后摩爾時代或超摩爾時代的集成電路。這些材料都是新的體系,只要搶先布局,在我們巨大的市場應用拉動下,這些新材料技術很有可能走到國外前面去。另外,用自己巨大市場需求拖動功率、射頻混合系統集成,信息光電,能源光電等技術迅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結構材料市場獲得了爆發式增長,因此各種投資機構在新一代的結構材料輕量化材料、三代半導體材料上投資力度增大,光伏電池材料、儲能材料訂貨量巨大,投資翻了數番。國家層面也十分重視科技創新,在材料領域成立了將近8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包括軍工),100多個國際中心、工程中心、技術中心、新材料基地,材料相關的科研人員超過200萬。由此看來,在材料研發方面,中國后勁十足。可以說,美國的技術封鎖雖然造成了很大困難,但又倒逼我們實現“卡脖子”技術的突破。
不過,當前我國新材料領域的重復投資,同質化競爭現象比較嚴重,在中低端一團混戰,競爭激烈,影響了新材料的發展。現在每個區域在制定發展規劃時,應該全國一盤棋布局。
總體來看,隨著國內材料研發創新能力的增強,市場拉動力量足夠大,產業結構如果能調整好,5~10年后,差不多能保證80%左右的新材料領域實現自給。
以企業為主體促新材料走出實驗室
【CCN】國家在新材料研發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有不少科研成果發布在國際頂級期刊上,但是其實成果轉化率并不是很高。您認為怎樣能夠加速這些成果走出實驗室,真正在工業領域發揮作用?
【干勇】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成果研發需要的經費與成果轉化的經費,產業化的投資比例相差很大,僅靠學校的一己之力進行成果轉化有難度,還要依靠企業作為應用主體、創新主體、投資主體來起作用,推動實驗室成果的轉化。
另外,因為新材料的開發應用實際上是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材料的科學研究要以大學為主,材料的生產制備是研究院或企業,材料的應用是下游的企業,現在這三部分是割裂的。實際上,不光是材料,中國整體的創新成果轉化率都低,科研力量分散,沒有形成完整的創新鏈條。
從材料本身來看,投資大、周期長、應用慢,要真正實現產業應用,需要經過反復驗證、迭代。中國是一個新型工業化國家,一些國產材料的穩定性、一致性和國外有差距。下游企業對國內材料不同批次間性能指標的穩定性存有顧慮,影響了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當然,政府出臺了一些鼓勵政策,比如首批次、首臺(套)保險補償政策,但改變這一現象需要有一個過程。
【CCN】上述鼓勵政策出臺后,對于國產新材料的推廣有促進作用嗎?
【干勇】首批次、首臺(套)的政策,對大量使用的裝備、材料作用并不明顯,對于用量小的高端材料推廣應用還是有一定推動作用的。在很多中高端裝備上,這類鼓勵類政策在推動新材料和部件的應用發揮較大的作用,包括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以及智能裝備等。
化工新材料重點關注5大類13項技術
【CCN】高端的化工新材料也是石化和化工領域龍頭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未來高端化工新材料應該主要關注哪些領域?
【干勇】我對化工材料應用前景非常看好。新材料產能上得很快,市場拉動效應強勁。信息技術、新能源領域以及電子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所占比重很大。未來石化行業的整體結構要調整,隨著“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發展的提速,電動汽車比例將逐步提升,根據相關規劃, 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2700萬輛,占當年汽車總產量的60%以上,這時候汽柴油的用量將大幅降低,傳統煉油企業將加快實施“減油增化”戰略,也可能大部分轉向化工材料上來。所以我認為巨大生產能力和超級市場需求的碰撞,加上背后技術的支撐,大概再經歷兩個五年計劃后,包括電子信息材料在內的化工新材料國產化的步伐就會加快。
例如電子信息材料光刻膠原材料是環氧樹脂,現在國產光刻膠技術要求高純度環氧樹脂;此外,在高端橡膠領域,我們的整個占有率仍然很低;碳纖維我國已經實現了T300、T700的產業化,但在超高強、高模、高韌這方面還有待突破,當然也包括突破低成本、大絲束的碳纖維生產技術。在這些領域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所在課題組研究后認為,未來我國高端化工新材料要實現突破,應重點關注包括高端合成樹脂材料及單體、高端合成橡膠、高端合成纖維材料及單體、高端碳纖維、特種工程塑料在內的五大類技術。在高端合成樹脂材料及單體領域,應重點關注高壓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烯烴彈性體(POE)、聚丙烯電容膜用樹脂、聚乙烯醇(PVA)光學膜、甲基鋁氧烷(MAO)等材料技術;在高端合成橡膠領域,應重點關注特種氫化丁腈橡膠(HNBR)、特種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膠等材料技術;在高端合成纖維材料及單體領域,應重點關注長碳鏈尼龍單體、己二腈/己二胺、2,6-萘二甲酸等材料技術;在高端碳纖維領域,應重點關注高性能低成本PAN基碳纖維、高性能瀝青基碳纖維等材料技術;在工程塑料領域 ,應重點關注特種聚碳酸酯(PC)等材料技術。
在“零碳”驅動下,全球進入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最大一次全新的制度和產業革命。碳中和與“綠色”可持續發展已成全球共識。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要在短短40年內分別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無疑是一種自我加壓的行為,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把握碳中和機遇促進高質量發展,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助力我國重返世界巔峰。
以“把握碳中和背景下的發展機遇”為主題的2021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CEO高峰論壇將于11月17-18日在上海舉行。本屆大會已經邀請數十位重量級報告嘉賓蒞臨大會現場,將與數百位新材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家及業界交流思想,探討轉型升級及投資新機遇。席位有限,誠邀參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