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材料產業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成了全球最為完備的材料工業體系,是名副其實的材料大國。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玻璃、化纖等先進基礎材料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材料產業的產值占國民經濟GDP的23%。材料產業快速發展,有利地支撐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有利地支撐了我國制造業大國的快速發展,有利地支撐了高新技術的基礎發展。
但是,(材料產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過去40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體上是以跟蹤和模仿創建為主,原創新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比較缺乏。
二是,5G、顯示、集成電路等高端關鍵材料的“卡脖子”現象,還較為嚴重,成為我國諸多短板中的短板。
三是,先進基礎材料的質量和成本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國際競爭力有待提升。
新材料是國際競爭的關鍵領域,戰略地位比較突出。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新材料的技術支撐和先導引領作用,在積極制定發展戰略的同時,不斷強化對高端新材料的壟斷和封鎖。為了實現我們國家在2035年建成材料科技強國、制造業強國的宏偉目標,必須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十四五期間,高端新材料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有三個加強。
一是,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推動和加快新材料由跟蹤到模仿,向自主創新方向改變。
二是,加強“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提升新材料工程轉化和規模化生產能力。
三是,加強迭代提升,突破新材料“不好用”和成本高的難題。
十四五期間,先進基礎材料發展的重點,主要包括綠色化、數字化、提質量、降成本等幾個方面。
綠色化包括減少CO2、重金屬、毒性物質等的排放,減少資源的使用量,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的效率。
數字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礎,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的發展機遇。
提質量、降成本,是我國傳統材料產業升級換代的核心任務,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從國際發展的形勢、國家戰略需求和現有發展水平來看,我們認為,十四五是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重要時期,也是由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轉變的重要時期,為此,我們充滿期待,也充滿信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