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饒毅教授:中國存在大量粗制濫造研究生的問題,很多博士不合格
    2022-02-07 16:46:40 作者:材料學網 來源:材料學網 分享至:

     研究生碩博分流


    目前中國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有一個重要問題沒有得到重視:中國存在大量粗制濫造研究生的問題,很多博士不合格,發表沒有意義的文章(或者有意義但自己不懂,而是老師包辦代替的結果),畢業后走向研究為主的崗位。

    有人提出:醫生因為晉升被迫寫文章,寫不出來所以產生各種造假,是目前全世界論文造假的第一原因。研究生因為需要論文畢業而各種造假,是目前論文造假的第二大原因。

    這里提出:

    研究生都試著朝博士方向,但如果發現不行(自己發現其實不感興趣、或者老師發現其實學生不合適,等等),以碩士作為分流,不用做研究、不用發論文,只要課程及格就畢業并獲碩士學位。

    研究生和導師雙方在培養過程中判斷是否合適,不行可以有碩士學位分流,兩年基本訓練得到肯定,而避免學生繼續進行自己不合適的研究。

    有個基本知識,需要教育部改:

    很多學科(如生物醫學)的碩士和博士,不合適分開(讀了碩士再讀博士),這樣的兩段分割出產的質量很低。應該一次以博士為目標,如果不行就中間以碩士結束,更合適。

    目前,研究生數量非常大,每一個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培養時間較少。而且實際上研究生只要入學了,基本保證畢業(入學后不畢業、不獲得博士學位的可能性非常低,肯定不到百分之五)。

    很多(超過50%)的老師把研究生(博士生)當成苦力,讓研究生賣力,也誤導一些發了論文的研究生認為自己是研究人才,以后就業時低不成高不就。

    中國培養研究生經歷

    從1996年起,我曾多方面想方設法幫助中國的研究生:

    1)在提高全國研究生收入的大規模層面

    2)在研究生課程改善的群體層面

    3)也在研究生個人可以離開有矛盾的老師、到我實驗室完成研究生學習的個人層面。

    1990年代的中國科學院人才外流嚴重,剩下的老師大多數不愿意教課。我先是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發起講課,再參與1999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講課。

    從2000年開始,與吳家睿發起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下含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神經科學、藥物、植物生理學等多個研究所)講“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課(2003年后擴展到北大、清華,課程改名“BIO2000”,早幾年的課應該是全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生課程里面質量第一的,曾獲中國科學院教學特等獎,后來多種原因導致質量下降,包括各個單位推出的課程多了、愿意教學的老師多了,也包括該課程后來的組織者——特別是北大的組織者——不負責任)。

    施一公和我全職回國后不久,我們在兩校都提高研究生收入,并提請國家全面提升研究生收入。7、8年后,一公還發起過一次提請國家提高研究生收入。兩次全面提升全國研究生收入。


    施一公

    隨著北大的生命科學研究力量提升,研究生課程全面提升,數量增加,質量有根本改變。現在,一大批后起之秀,認真負責,開出很多很好的研究生課程。

    我自己以前在發育生物學、遺傳學、神經生物學都參與(包括很深程度參與)研究生課程教學,到現在只參與神經生物學研究生課程教學,而主要是主持本科生的《生物學概念與途徑》一門,其他都是客串。

    到北大的幾年,為了化解其他導師和研究生的矛盾,我實驗室有很多研究生是其他實驗室轉來的,其中有些確實是老師的問題、有些則是學生的問題。我收留這些學生,是為了幫助他們。

    導師和研究生的關系,應該是雙方自愿——學生愿意探討科學,從事探索深入科研前沿的職業;老師愿意帶學生,也與學生共同有學術產出。

    北大生命科學的研究生畢業沒有論文限制,而是導師不能在內的答辯委員會投票。所以,如果只是為了職業而需要弄一個研究生學位,那學生學習期間得到的訓練是足夠的、委員會就會認可達到標準了,就可以準許畢業,并不需要發表論文。

    新的學生來了,應該有很好的摸索(老師也看學生特長所在),然后做合適的課題。早期可以指導,后期主要是輔導,而學生應該自我成長。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老師大可不必逼學生做研究、出論文。這種論文,有出問題的危險性,即使是對的、正常發表也不能給同行其他研究者帶來高興,更不會激發出同行的欣賞以及帶來學術成果新發現的興奮。

    導師對學生的幫助應該是有限度的,幫助過度,反而可能會害了學生、害了社會。

    有一天,學生答辯北大博士,我以為答辯委員會投票肯定通不過,所以等待答辯之后自己需要給學生善后。結果,卻通過了。我問答辯委員會,怎么通過的,答案是:還有比這更差的。


    饒 毅

    這可能是目前現狀,至少在中國的實驗科學,估計有相當一些碩士、博士是不合格的。

    對于不合適做研究生、不合適畢業的研究生,遲遲留在實驗室,不去探尋自己真正合適的職業,是幫助學生,還是耽誤學生?

    對于沒有能力發論文的研究生,導師和實驗室拼命幫助,制造的結果,是幫助了學生?還是讓學生誤認為自己能夠做研究、不知道應該早早轉行?

    不合格的學生,發的論文,有意義嗎?多用了國家資源,值得嗎?讓外界認為這是博士、學者,導師和單位算誠懇嗎?

    我勸退過學生不要讀研究生,做其他去。

    但有時忘記了勸,或者勸了無效。

    一個好的研究生,應該是或者對自己的研究充滿熱情,或者對研究沒有熱情、但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責任心。如果兩者都沒有,肯定不應該讀博士。

    碩士可以是一般職業訓練,不為了成為科學家。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首页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福利 | 日本免费a级片 | 亚欧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