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一:海洋腐蝕機理問題的焦點是“腐蝕電化學的過程”
鑒于海洋環境中材料腐蝕損傷的本質是電化學腐蝕,但目前腐蝕電化學不能滿足高濕熱、低溫高壓、復雜應力或微生物等多重海洋環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腐蝕研究,缺乏對材料在嚴酷或極端海洋環境中電極過程、腐蝕動力學以及防護關鍵技術等的基礎研究。因此,973項目旨在揭示海洋環境中材料的力學-電化學、化學-電化學、生物-電化學協同作用機理與規律這三大關鍵科學問題,發展海洋腐蝕研究的新方法、新理論,提出耐海洋環境腐蝕材料和防護涂層的設計方法,開發長壽命的防腐涂層。
李教授重點介紹道:“生物污損是在海洋環境具有特色的損傷方式,我國海洋生物污損的情況是十分嚴重的。我的老師師昌緒院士曾就生物污損問題談過,120年前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的甲午海戰,中國的戰艦”志遠號“實際上并不比日本的戰艦水平差,但卻最終喪失了戰斗力而被擊沉。后期經過研究,生物污損導致艦船無法提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北洋水師的許多戰艦都受到了生物污損的影響,速度跟不上,導致了甲午海戰戰敗的結局。”
圖3 生物污損樣例
焦點二:973聯合各界突破防腐產品中外對壘困局
習近平總書記與李克強總理所提出的,“要控制經濟發展的速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指導思想,在973項目中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與推廣,耐蝕材料的研發如星星之火燎原之勢,吹遍中國大地,所有相關企業緊鑼密鼓地布陣,已有明顯成效。
海洋耐蝕材料方面,國家經濟大發展時期,對鋼材的需求量供不應求,國內各個鋼廠的發展無暇考慮耐蝕性問題,開發和生產耐蝕鋼的迫切性較差。如今,普通鋼材需求量日漸削弱的情況下,海洋用的耐蝕鋼成了需求焦點,但卻面臨著耐蝕鋼技術不足的問題。至此,寶鋼、鞍鋼、武鋼、南京鋼廠等大型企業,包括一些中小型的鋼廠轉向耐蝕材料的研發。
表面防護方面,外國品牌,諸如佐敦、美國化學工業公司、日本立邦等外資企業以其優質的涂料產品和全球化的服務體系,占據我國涂料涂裝市場的半壁江山。
李教授說:“國有涂料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動員青島海化研究院、常州涂料研究院、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這些國內有實力的研究院所,積極參與進來,加上吸引民營企業的加入,壯大了我們科研隊伍與研發實力,這將大大推動涂料涂裝在海洋防腐領域的應用。”
在陰極保護方面,我國在陽極材料和陰保設計相關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陽極材料的生產基本上實現了全部國產化,并占據國際上85%的產能,但是其高端產品和技術仍需進口。
李教授強調:“在深海、高溫、高濕等嚴酷海洋環境下的陰極保護的綜合技術的方案設計、材料制備、參數制定等基本的關鍵數據并沒有進行積累,特別是深海陰極保護依然在高價進口國外軟件,進行相關的設計、研究、施工。這次973項目中,我們意識到了這點,將對陰極保護軟件進行國產化研究,使得海洋腐蝕陰極保護技術取得較大突破。”
焦點三:海洋腐蝕973項目成果必將受益全社會
腐蝕學科具有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特色,在各行業從事腐蝕防護的企業中,寶鋼、鞍鋼是耐蝕材料生產企業,中石油是腐蝕技術應用企業。而國內防腐民營企業約有2--3萬家,但都是小規模經營,發展大型企業,任重道遠。973項目參加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是目前最全面的海洋腐蝕研發與生產企業,在耐蝕材料、涂料涂裝、陰極保護及緩蝕劑方面都有比較全面的產業結構,年產能二三十億,這是比較典型的把準時代脈搏,在需求中把握商機的機構。
李教授說:“我們希望中國涌現出一批企業,能和外國的企業一比高下。就目前的國內企業格局與各項能力,好比一串待穿珍珠,973項目的研究成果將穿起這串珍珠,形成國內腐蝕防護領域的戰斗力,從自身發展,修煉敏銳的觀察力與分析研發能力,針對國內可能預見或者正在需求的大量市場,提高自身產品性能指標,研發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與強化本地化優勢。”
他還說:“通過研究降低綜合防腐的成本,企業將得到更安全更廉價的技術;延長材料壽命,起到節能、環保作用,響應國家政策的同時,獲得經濟回報,相同的技術更物美價廉。過去5年中,我們團隊,包括我本人在內,對建筑部門、中海油等國營企業、中小型民營企業,軍口企業,多次親身到訪,指導解決問題,試圖推動形成一套理論方法與標準,對企業形成長久的實惠。最終,社會各界將達到多贏的效果,我們最大的榮耀之一就是及時解決了”天宮1號“目標飛行器某關鍵部件的防腐問題,得到航天部門的表彰。”
焦點四:海洋腐蝕973項目架起學術研究與工程應用的橋梁
海洋防腐問題聚焦,就在當下。我們以國內從事海洋環境腐蝕、磨蝕和微生物腐蝕等方面的科研院校和研究基地為依托,集中我國在海洋材料研發、材料海洋試驗、環境敏感斷裂研究、腐蝕電化學理論、摩擦學、海洋微生物腐蝕研究和高溫腐蝕研究等相關方面最高水平的優勢力量,通過各承擔單位通力合作和科研人員共同努力,有望對提出的關鍵性的科學難題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同時通過開放式的共同協作方式吸引國內工程應用單位,共同推動海洋腐蝕領域的學科發展和防護技術成果快速應用。
李教授說:“腐蝕應用型學科的特質,逃脫不了物理、化學里面的最基本的原理,其側重點在于應用的特點,讓腐蝕學科工作者,成為學術研究與工程應用的橋梁,讓海洋腐蝕原理與規律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所接受,學為所用,學以致用。在研究方面,發動研究生與團隊的研究人員,在海洋防護綜合技術的各個點進行研究,研究結果以系列化專著的方式集成獻給社會。973項目啟動以來,已經集結包括中海油、鋼鐵、基礎建設等行業部門和科研單位,已經設計了包含十余項海洋腐蝕與防護相關的國家標準體系,通過制訂強制性標準來達到海洋腐蝕綜合防護技術的推廣應用。”
結語
李教授最后總結道:“973項目以來源于我國海洋重大工程裝備對材料腐蝕和防護技術的重大需求這一重大研究背景。在戰略性方面,我國海洋制造業,腐蝕磨蝕問題是制約瓶頸。沒有掌握領先的核心防護技術更是痛中之痛;在前瞻性方面,抓住關鍵科學問題,培育成套核心技術,力圖五年”亮點“,十年總體拉平,二十年部分領先;在全局性方面,在比較準確凝練出科學問題之后,緊抓我國海洋工程中”量大面廣“和”關鍵突出“腐蝕磨蝕問題,發展系列化的”成套防護技術“;在帶動性方面,說得天花亂墜沒用,要用上,要用好,要用大!雖然研究工作是五年的時間,但是我們團隊已經開展了近十年的基礎研究工作,項目申報也歷經五年的歷程,當我們承擔這一重要的研究任務,深感肩上的擔子沉重,任重道遠。但我有信心帶領973項目團隊,通過幾年的協同研究,在國際腐蝕學科中形成有重要影響力的海洋腐蝕和綜合防護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腐蝕學科基礎研究在國際上的地位。”
責任編輯:張春穎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月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劉娟 電話:010-82387968-807
QQ: 2850329508 郵箱:liujuan@ecorr.org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