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簡稱材料腐蝕平臺)在科技部和財政部的支持下,在材料腐蝕試驗條件資源和數據共享方面成效顯著。同時,材料腐蝕平臺也是我國材料腐蝕學科領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十分重視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平臺為從事材料腐蝕基礎研究的廣大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堅實的科研條件平臺和保障。近日,由北京市科協主辦的第十二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評選活動揭曉,材料腐蝕平臺牽頭單位北京科技大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吳俊升副教授和劉智勇副教授分獲一、二等獎。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評選活動已舉辦十二屆,是北京市促進青年人才成長的重要品牌活動,自舉辦以來,凝聚、培養和發現了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本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評選活動共有59個市屬學會參與,在學會初評的基礎上,推薦216篇優秀論文參加市科協組織的終評。經專家嚴格評審,最終評選出獲獎論文:一等獎20篇,二等獎40篇,三等獎60篇,鼓勵獎88篇。
吳俊升副教授的獲獎論文題目為“銅在水溶液中電化學氧化的納米尺度研究”,該項工作是在國家科技平臺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的資助下開展完成的關于納米尺度材料腐蝕方面的研究成果。吳俊升副教授近年來一直在從事納米材料腐蝕及納米尺度上研究材料腐蝕方面的基礎研究,以納米金屬材料大規模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環境適應性問題為研究背景,針對低維金屬材料尺寸納米化所表現出來的特異腐蝕現象及電化學行為,結合金屬腐蝕研究逐漸向微觀體系發展的學科發展需求,致力于將納米微加工技術、高分辨電子顯微術等先進研究手段引入金屬腐蝕研究領域,開展低維納米尺度金屬腐蝕行為及電化學特征研究。他通過將離子束刻蝕、焦離子束(FIB)等納米微加工技術、環境掃描電子顯微系統(ESEM)原位觀察分析技術以及微電極電化學測試技術等先進實驗手段綜合集成,發展建立了納米尺度金屬腐蝕和電化學研究實驗方法;基于高分辨電子顯微分析技術,系統研究了金屬Cu、Ni等納米尺度材料的腐蝕規律和電化學行為;通過所制備的納米微電極試樣,首次得到了清晰的鈍化膜高分辨電子顯微像,從原子層次上闡釋了鈍化膜的結構和形成過程。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在Electrochem. Commun.和J. Phys. Chem. C.,等期刊上。
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田文同志為吳俊升副教授和劉智勇副教授頒獎
吳俊升副教授的獲獎論文題目為“銅在水溶液中電化學氧化的納米尺度研究”,該項工作是在國家科技平臺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的資助下開展完成的關于納米尺度材料腐蝕方面的研究成果。吳俊升副教授近年來一直在從事納米材料腐蝕及納米尺度上研究材料腐蝕方面的基礎研究,以納米金屬材料大規模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環境適應性問題為研究背景,針對低維金屬材料尺寸納米化所表現出來的特異腐蝕現象及電化學行為,結合金屬腐蝕研究逐漸向微觀體系發展的學科發展需求,致力于將納米微加工技術、高分辨電子顯微術等先進研究手段引入金屬腐蝕研究領域,開展低維納米尺度金屬腐蝕行為及電化學特征研究。他通過將離子束刻蝕、焦離子束(FIB)等納米微加工技術、環境掃描電子顯微系統(ESEM)原位觀察分析技術以及微電極電化學測試技術等先進實驗手段綜合集成,發展建立了納米尺度金屬腐蝕和電化學研究實驗方法;基于高分辨電子顯微分析技術,系統研究了金屬Cu、Ni等納米尺度材料的腐蝕規律和電化學行為;通過所制備的納米微電極試樣,首次得到了清晰的鈍化膜高分辨電子顯微像,從原子層次上闡釋了鈍化膜的結構和形成過程。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在Electrochem. Commun.和J. Phys. Chem. C.,等期刊上。
圖1 金屬Cu和Ni鈍化膜高分辨電子顯微分析
圖2 陰極電位下應力腐蝕敏感性電化學極化過程的關系
(a)應力腐蝕敏感性,(b)極化曲線
責任編輯:郭靜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劉娟 電話:010-82387968-802
QQ: 2850329508 郵箱:liujuan@ecorr.org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