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電力集團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李辛庚帶領團隊,完成了國家電網公司2012科技項目“重工業污染區輸電線路桿塔和接地網腐蝕防治技術研究與示范”實施細則的編寫,開展了大氣腐蝕性快速評價技術和儀器的開發,進行了第一輪模擬實驗——材料耐蝕性能的實驗室評價。這標志著該科技項目進入了實施階段。
2008年南方冰災中,湖南、湖北等地區由于線路覆冰而大面積倒塔;2009年,山東煙臺龍沈等多條線路出現嚴重的架空導線腐蝕斷股和桿塔構件腐蝕斷裂而大面積更換。類似該類由腐蝕引起的事故呈逐年上升趨勢,極大地影響輸電線路的安全運行水平。因此,全面開展電網構件和設備材料環境腐蝕研究,充分掌握電網構件材料的環境腐蝕規律和地域分布特征,開發電網材料環境腐蝕檢測和評價技術,開發并應用新型耐環境腐蝕材料和防護技術,大幅度提高電網材料耐腐蝕性能,是電網安全可靠運行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項目負責人山東電科院首席專家李辛庚介紹說,該項目主要針對重工業腐蝕環境,研究電網構件材料的腐蝕分級原則,建立基于設備腐蝕特征參數的腐蝕安全評估體系;研制大氣腐蝕狀態檢測儀器,開發新型防腐材料實驗室快速檢測、評價與壽命預測技術;開發金具、螺栓專用防腐涂層,開發酸性土壤接地網防腐新技術;通過示范應用,形成重工業污染區輸電線路和接地網的綜合防腐方案,為輸電線路桿塔和接地網安全運行提供技術支撐。以大幅度提高國網公司電網構件材料腐蝕防護技術水平典型地域環境腐蝕的特征數據與特性規律,實現構件材料從設計到運行的可靠性壽命預測管理。對于促進我國電網材料環境腐蝕學科的發展,提升國家電網公司的國際材料應用技術領域的科研地位具有重大意義。
該項目牽頭單位是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參與單位有北京科技大學、陜西省電力公司、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等。項目完成推廣后,將對輸變電設備關鍵部件設計的材料選擇、新材料應用、防護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等產生積極的影響,平均防腐蝕壽命提高80%以上;初步建立重工業污染區電網在役關鍵部件材料自然環境抗腐蝕性能、力學損傷與運行可靠性評價技術體系,部分實現防護材料與工藝的更新換代,掌握部件服役狀態,指導電網構件的檢修與更換,全壽命周期的防腐蝕維護成本降低50%以上,并提高電網抵抗自然環境災害破壞能力,大幅度減少設備突發性失效導致的高昂搶修費用。該項目成果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將會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