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氣田輸氣干線腐蝕概況
四川氣田是我國開發最早的天然氣田,其發展規模也是我國最大的。隨著氣田勘探開發的深入及開發規模和供氣范圍擴大,輸氣管道工程的建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已建成約2000km的環形輸氣管網(管徑Φ426~Φ720)。
1)腐蝕現狀及歷年腐蝕事故概況
四川氣田輸送凈化天然氣的輸氣干線,絕大多數采用16Mn螺旋縫埋弧管。為滿足用戶對輸氣量要求,不得已將低含H2S天然氣輸入干線,使干線中H2S含量升高,其分壓達0.0003MPa或更高,具備發生SSC條件,加上管材質量和性能不佳,使輸氣干線破裂事故頻繁,造成巨大損失。據1993年一份報告統計,截止1993年,四川石油管理局輸氣公司經管的輸氣干線,共發生78次破裂事故,總共損失近700萬元。其中主要干線破裂事故列于下表4-1中。
2)輸氣管道失效原因分析
從四川氣田輸氣管道失效案例的調查分析看,含硫氣田輸氣管道失效原因,大致可分為氫脆和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局部化學或電化學腐蝕壁厚減薄,制管或焊接質量不合格,材質因素和自然因素等,以上五種因素一種或幾種共同作用,就會導致輸氣管道的失效。對四川氣田近40年來有記錄的管道失效事故統計分析看,氫脆發生頻率最高期為60年代至70年代,即氣田開發初期,局部電化學腐蝕發生高峰期多在管線投產3年以后,而制管或焊接質量問題多在管線投產1年后便會暴露出來。
2.中原油田腐蝕防護
中原油田于1979年投入開發,是一個多層系、多油藏類型的油田,油田服役環境腐蝕性很強。自投入開發以來,油田因腐蝕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尤其是腐蝕穿孔事故,嚴重影響到油田的正常生產。面對這種情況,油田在防腐治理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且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下面以1999年為主,對比前幾年的腐蝕及防護情況,介紹分析油田各生產、注水及油氣集輸系統的腐蝕狀況、防腐蝕措施、投入及防腐蝕效果等情況。
1)油田生產系統腐蝕及防護狀況
1999年生產系統綜合腐蝕穿孔1888次,比1998年減少16.31%。其中油系統穿孔次數1156次,比1998年減少10.03%,但是4-7占穿孔總數的1.23%,其中油系統中井口管線穿孔758次,占穿孔總數的40.15%。可見油系統的腐蝕,特別是井口管線的腐蝕十分嚴重。
油氣采集系統防護主要包括系統加藥、管線清洗、腐蝕監測、管線更換修復等項目。1999年防腐實施工作量情況為:a)油井加緩蝕劑1151口井,6558井次,加藥604噸;b)集輸干線端點加緩蝕劑73條,加藥730.8噸;c)污水處理水質改性加藥22288噸;d)注水干支線清洗56.7公里;e)容器防腐70座;f)集輸干支線更換(修復)防腐55.5公里;g)注回水干支線更換(修復)防腐1.4公里。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