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海洋產業,先解“材料饑渴”
2015-10-09 10:27:30
作者:張曉鳴來源:=$docheckrep[1]?ReplaceBefrom($ecms_gr[befrom]):$ecms_gr[befrom]?>
海洋產業和經濟的進一步高速發展,將更加依賴先進的海洋工程裝備。但現實的窘境是,材料問題已成為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發展中的主要瓶頸。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尹衍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我國海洋油氣開發裝備中,其配套設備的國產化率平均不足10%。新建一座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僅鉆桿、鉆鋌、鉆頭和套管等鉆井工具就需要約1億美元的進口采購費用。建造一座4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鉆井工具的進口采購費用需五六千萬美元。“你說,這個市場值不值得我們去探索去爭取?”
材料需求迫切
要挑戰苛刻的海洋環境,材料必須優中選優。對此,上海天合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運明深有體會。位于臨港工業園區的天合公司是我國最大規模的石油鉆采裝備制造企業之一,產品出口至全球45個產油國,每年需10萬噸以上的特種鋼,但主要產品海洋石油鉆采鉆鋌需要的無磁鋼全部依賴進口。
李運明也很無奈,因為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國產無磁鋼距離國外先進水平的產品還有很大差距,材料的設計水平與制備工藝水平還明顯偏低,導致材料強度、耐磨性、耐蝕性均不盡如人意,甚至不少無磁鋼根本沒有通過腐蝕檢測。一些企業以犧牲產品質量和合格性來換取廉價,擾亂了市場秩序。“沒有相應的材料及制備應用技術,也就研制不出能滿足預定要求的海工裝備,海洋產業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李運明說。
高校率先探索
對此,尹衍升也深有同感。他說,從研發端來看,國家和教育部現行的關于材料的重點實驗室近100個,但沒有與海洋材料相關的研究平臺,特別是深海材料的研究基本處于空白,這使得深海領域的科技發展對于材料的需求處于一種泛泛的選擇狀態,也造成既懂海洋又諳熟材料的復合型人才匱乏。
為此,尹衍升所在的上海海事大學成立了我國首個以海洋材料和深海材料腐蝕研究為背景的研究院,他們自主設計、委托制造了可模擬1萬米深海高溫高壓環境的實驗裝置。目前,正致力于探索深海極端環境裝備材料的服役失效機制和規律,并有望取得突破。
改變各自為戰
看到了企業和高校的需求,上海市海洋局正籌劃改變這種各自為戰的局面,以期形成合力。最近,我國首個深海材料研發平臺—“上海市海洋局深海裝備材料與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由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上海天合、上海尖端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寶鋼特種材料有限公司5家單位聯合創辦。
五方合作建成一條集科學研究、材料制備、工程應用于一體的深海科技與海洋工程產學研鏈條,發揮互補效應,加快科技轉化周期,并實現研究成果的產業化。寶鋼特種材料是國內高合金耐蝕鋼重點生產廠,上海天合生產鉆井工具,外高橋船廠生產鉆井平臺。“這樣,我們就會面向企業規模生產的實際需求,就能更好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研發成果轉化平臺。”尹衍升表示。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尹衍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我國海洋油氣開發裝備中,其配套設備的國產化率平均不足10%。新建一座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僅鉆桿、鉆鋌、鉆頭和套管等鉆井工具就需要約1億美元的進口采購費用。建造一座4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鉆井工具的進口采購費用需五六千萬美元。“你說,這個市場值不值得我們去探索去爭取?”
材料需求迫切
要挑戰苛刻的海洋環境,材料必須優中選優。對此,上海天合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運明深有體會。位于臨港工業園區的天合公司是我國最大規模的石油鉆采裝備制造企業之一,產品出口至全球45個產油國,每年需10萬噸以上的特種鋼,但主要產品海洋石油鉆采鉆鋌需要的無磁鋼全部依賴進口。
李運明也很無奈,因為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國產無磁鋼距離國外先進水平的產品還有很大差距,材料的設計水平與制備工藝水平還明顯偏低,導致材料強度、耐磨性、耐蝕性均不盡如人意,甚至不少無磁鋼根本沒有通過腐蝕檢測。一些企業以犧牲產品質量和合格性來換取廉價,擾亂了市場秩序。“沒有相應的材料及制備應用技術,也就研制不出能滿足預定要求的海工裝備,海洋產業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李運明說。
高校率先探索
對此,尹衍升也深有同感。他說,從研發端來看,國家和教育部現行的關于材料的重點實驗室近100個,但沒有與海洋材料相關的研究平臺,特別是深海材料的研究基本處于空白,這使得深海領域的科技發展對于材料的需求處于一種泛泛的選擇狀態,也造成既懂海洋又諳熟材料的復合型人才匱乏。
為此,尹衍升所在的上海海事大學成立了我國首個以海洋材料和深海材料腐蝕研究為背景的研究院,他們自主設計、委托制造了可模擬1萬米深海高溫高壓環境的實驗裝置。目前,正致力于探索深海極端環境裝備材料的服役失效機制和規律,并有望取得突破。
改變各自為戰
看到了企業和高校的需求,上海市海洋局正籌劃改變這種各自為戰的局面,以期形成合力。最近,我國首個深海材料研發平臺—“上海市海洋局深海裝備材料與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由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上海天合、上海尖端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寶鋼特種材料有限公司5家單位聯合創辦。
五方合作建成一條集科學研究、材料制備、工程應用于一體的深海科技與海洋工程產學研鏈條,發揮互補效應,加快科技轉化周期,并實現研究成果的產業化。寶鋼特種材料是國內高合金耐蝕鋼重點生產廠,上海天合生產鉆井工具,外高橋船廠生產鉆井平臺。“這樣,我們就會面向企業規模生產的實際需求,就能更好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研發成果轉化平臺。”尹衍升表示。
責任編輯:鮑禹希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月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郭靜 電話:010-82387968-802
QQ: 815397784 郵箱:guojing733@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鋁合金LDH自修復自抗菌膜層構建
點擊數:466
碳鋼及合金鋼應用與區別
點擊數: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