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墨烯市場規模增長超3倍
外媒Newswire5月2號發布的最新消息,據Innova Research公司的最新調研,2015年中國石墨烯的市場規模約為610萬美元,比2014年的140萬美元增長超過336%。Innova Research公司將會近期發布其2016年版的全球石墨烯市場報告系列,名為“將偉大的技術轉變為巨額利潤–全球石墨烯市場2016”。
石墨烯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使其在2015年實現了長足的進步。例如在觸摸屏,防腐涂料和鋰離子電池領域。這些應用是2015年中國石墨烯市場規模顯著增加的原因。第六元素,作為中國主要的石墨烯供應商,已經在觸摸屏和防腐涂料等領域實現了批量出貨,主要分別用于智能手機和海上風力發電。同時,石墨烯儲能領域的應用進程正在加快。石墨烯被視為改進鋰離子電池和其他儲能設備性能的可行途徑,比如可以延長其循環壽命和增強儲能容量。中國領先的鋰電池和超級電容器制造商已經開始試驗在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和其他消費電子設備中使用石墨烯功能電池。
盡管中國的石墨烯市場規模仍然很小,但是2015年收入的大幅增長,無論對于石墨烯供應商,還是工業界試圖將石墨烯用于現有產品的企業,以及石墨烯相關領域的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Innova Research公司的研究總監Nancy Wu博士指出:“石墨烯在觸摸屏、防腐涂料等應用領域的突破,將會加速中國其他應用領域中石墨烯滲透的步伐。在即將出版的2016年全球石墨烯報告中,我們將根重新梳理16大石墨烯應用的增長潛力,基于最新的市場發展情況。這些領域包括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防腐涂層、散熱器、導電油墨/膜、SIG陽極、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以及其他。”
電子皮膚“吹彈得破”
中國科學網報道,中科院半導體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震課題組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姜凱合作,研制出一種基于石墨烯材料的新型柔性觸覺傳感器,實現了類似人體皮膚功能,可快速感知微小壓力變化等,可應用于軍事、醫療健康等領域。
電子皮膚即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觸覺傳感器,是一種用于實現仿人類觸覺感知功能的人造柔性電子器件。
“它像人體皮膚一樣具有柔韌性,可以任意彎曲與變形,能夠實現仿人類觸覺感知的功能。”沈國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輕如羽毛、小似米粒的物體停留在其表面所造成的觸覺,也能夠清晰地感知出來,而且感應速度極快。”人類皮膚的感觸響應時間為30~50 毫秒,該器件響應時間僅需5毫秒,而且靈敏度高達15.6kPa-1,并能夠循環工作10萬次以上。從這些數據上看,電子皮膚的“感覺”一點都不比人類的差。“石墨烯材料與可穿戴儀器最近兩年很火,火到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要把兩者結合起來,結果顯而易見,效果非常好。”沈國震特別強調了石墨烯的優點。
石墨烯傳感器提高室內空氣檢測精度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和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發了一種以石墨烯為原材料的傳感器,能檢測出室內空氣污染且精度極高。這一研究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新研發的傳感器可以感應到來自建筑、家具用品的二氧化碳分子以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氣體分子。
近年來,由個人居住環境中的空氣污染引起的健康問題與日俱增。這些有害化學氣體的濃度水平一般在幾十億分之一(ppb),用現有的環境傳感技術難以檢測到,因為這些傳感器只能檢測到濃度為百萬分之一(ppb)的此類氣體。
該研究團隊研發出的石墨烯傳感器在通電后,可使單個的二氧化碳分子一個一個吸附到石墨烯材料上,并在分子水平上檢測其濃度。其具體方法是,通過監測石墨烯材料的電阻值,石墨烯材料對二氧化碳分子的吸附和釋放會以電阻“量子化”波動的形式被檢測到。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只花費了幾分鐘就檢測到濃度約為30ppb的二氧化碳氣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