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院士增選對高官和高管說No!
    2017-02-14 09:38:50 作者:賈南珍 來源:知識分子 分享至:

    640

     

        要說2017年科技界的大事,院士增選應該算一件。


        新年伊始,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先后發布了相關消息,開啟了2017年院士增選的大幕。這是院士制度改革之后的第二次院士增選,盡管較之以往,兩院在這一事情上非常低調、社會反應也相對平淡,但由于院士在我國科技界的極端特殊地位和院士資源的高度稀缺性,2017年院士增選也將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暗戰。


        所以,雖然院士增選已屬老生常談,但依然有說一說的必要,特別是兩院都特別強調的——“確保院士增選風清氣正”。


     
       平靜中的不平靜,兩院分別敲警鐘


        這次院士增選,中國工程院“先聲奪人”。除了1月2日通過媒體發布消息,工程院還在其網站上公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中院士行為規范》《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學部專業劃分標準(試行)》等10份相關文件,介紹了相關工作細節,及“注意事項”。


        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的幾條規定,引人注目:候選人材料存在弄虛作假,侵占他人科技成果,候選人及其所在單位、部門為候選人當選進行助選、拉票,干擾增選工作的,終止其當次候選人資格,在相關學部范圍內進行通報;情節嚴重的,除終止其當次候選人資格外,還取消其下一次被提名資格,直至取消其終身被提名資格,并記入誠信檔案。


        管中窺豹,院士增選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除了這10份相關文件,工程院還以“院黨組”的名義,公布了《致全體院士的一封公開信》。這封公開信雖然只有一千來字,卻是“微言大義”,把“守護院士稱號的榮譽性”、“把好院士‘入口關’”提升到“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高度,足見院士增選的重要性和時態的嚴峻性。


        公開信“先揚后抑”,在引述“黨中央高度評價院士群體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之后,觸及“敏感話題”——


        院士增選是院士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一直有關心工程院發展的各方面人士反映,有的部門和單位“包裝”院士候選人;有的候選人所在單位通過各種方式與院士“聯絡感情”;有的候選人想方設法“慰問”和“看望”院士,這些現象均有“助選”和“拉票”之嫌,也在廣大科技人員和群眾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2015年增選后,也有院士、人大政協提案以及群眾來信,提出院士們應加強自律,堅決抵制增選中的不當行為,不給個別候選人“助選”和“拉票”的機會,更不要被“糖衣炮彈”所擊中。


        從中不難看出,“個別”候選人“助選”和“拉票”的手段確實不像話;至于掌握推薦權、評審權和投票權的院士,有沒有被“糖衣炮彈”擊中的,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工程院黨組鄭重強調:院士要“從嚴治黨”的政治高度,嚴守院士增選工作的紀律規定,“努力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院士增選環境”,并以院黨組名義“重申”了幾條“院規”——


        全體院士要旗幟鮮明地抵制院士增選中的一切不當和違規行為,謝絕候選人及其所在單位帶有助選拉票嫌疑的各種拜訪、匯報等行為,不參加候選人及其所在單位帶有助選拉票嫌疑的一切會議、論壇等活動,不接受候選人及其所在單位贈送的任何禮品和禮金等。


        全體院士有責任向候選人說明和解釋我院相關規定,發現有不當行為的,要及時提醒、規勸和教育。對不聽規勸和發生違紀違規行為的候選人,要及時向工程院增選工作辦公室報告。


        全體院士有義務配合和參與對有關不當和違紀違規行為的調查與處理,對于不當和違紀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將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進行嚴肅處理。


        以如此高的站位、如此強的責任感、如此鮮明的態度和如此明確的鐵律,營造風清氣正的院士增選環境,工程院真是拼了。


        相比之下,科學院堪稱淡定。在媒體發布的消息中,科學院著重強調了幾條:本次增選延續“去行政化、去利益化”的院士制度改革精神,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和學術團體推薦,不受理本人申請;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


        淡定歸淡定,科學院并沒有“放松警惕”,肩負督查之責的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特別申明:


        院士要嚴格遵守《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從科技事業全局出發,堅持院士增選工作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努力構建并維護風清氣正的增選環境,切實負起推薦及評審責任,嚴把增選質量關,確保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和增選工作順利開展。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兩院或厲或溫的諄諄告誡中,不難想象:表面平靜的院士增選實際上并不平靜。


        嚴把入口關,擋住高官和高管


        在兩院發布的申明中,有一條“英雄所見略同”,即:“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簡言之,就是:行政高官莫進來。


        兩院如此旗幟鮮明地把行政高官拒之門外,不由讓人想起曾兩次參選、第二次差一票落選、后因腐敗而身敗名裂的鐵道部原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從被曝光的細節中,共識逐漸清晰:高官確實不宜參選院士——


        一、他們的成果,有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資源“包裝集成”之嫌,其真正的學術水平恐怕與提交的材料相去甚遠;


        二、由于掌握特有的行政資源和其它資源,他們在“拉票”“助選”的可能性最大、能量最大、手段最多,與“草民”候選人相比難言公平競爭。


        說到這兒,一些學而優則仕的官員們可能暗暗叫屈:院士增選不是看學術水平嗎?我過去的學術成就也不差啊,為什么不能“學術”面前人人平等?


        這聽似有理,實則不然:增選院士固然看的是候選人以往的學術貢獻,但也著眼于未來的科技發展。官學兩道,一入政界深似海,一心兩用很難,即便當了局長、部長、省長之后還“心系學術”,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你就好好地做好行政管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吧。


        在這方面,俄羅斯總統普京做得比我們徹底:所有官員都不得獲取科學院院士、通訊院士等高級學術稱號;“身兼兩職”的官員,要么請辭院士稱號,要么辭掉官職搞學術。據報道,去年就有俄總統事務管理局、聯邦安全局、國防部、內務部、科學教育部多位官員,因為不聽招呼、參選俄科學院院士或通訊院士,而被罷官。


        即便我國國情特殊、有既往不咎的傳統美德,也應在今年的院士增選中,一律把“處級以上官員”拒之門外——而不是“原則上”。


        除了把行政高官拒之門外,恐怕還有一條需要補充:“企業高管”莫進來。其原因,和高官不能參選院士的大同小異。


        有的企業高管、特別是那些科技實力確實不錯的技術高管會喊冤:我可是走技術路線上來的啊!


        算了吧,同學。比比蘋果的喬布斯、微軟的比爾·蓋茨,和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兼環保跑車公司特斯拉產品設計師馬斯克,你的水平如何?你看看人家,誰哭著喊著參選院士了?


        再補充一句:在拒絕企業高管參選院士方面,民企、國企應一視同仁,不能再給國企特別是央企開綠燈了。在這方面,失敗的案例已經很多,就此打住吧。


        治標更要治本,打破院士迷信


        細想下來,令人氣餒——擋住高官高管,院士增選就風清氣正了嗎?其實不能啊。即便沒有他們暗中運作,想方設法“包裝成果”、私下里“拉票”“助選”的,恐怕還不在少數。


        這到底是為什么?


        原因確實比較復雜,但有兩條很要命:一是院士被神化,戴上院士的帽子就似乎成了無所不能、無所不通、代表最高學術水平的“永久牌”大師;二是院士利益化。誠如一位論者所說,有了院士的名號,就儼然“黃袍加身”:代表著各種超規格待遇,代表著學界江湖地位,代表著種種話語權與資源分配權。


        因此,治標更要治本,應釜底抽薪,在去神化、去利益化上下功夫,徹底打破院士迷信,讓院士回歸學術榮譽稱號的本位上——


        一、從科技界到社會各界,從黨政官員到普通民眾,都要打破根深蒂固的院士崇拜、樹立正確的“院士觀”:要知道,院士只是依據過去的學術成就而給予的一個榮譽稱號,給你這個稱號只能說明你過去做出過成就,而不是說你現在高出一籌(極少數少壯派院士除外),更不能說你能永葆先進;要知道,科技創新是求新求變、突破既往和顛覆已有認知的智力競賽,更何況今天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稍不努力就會落伍,怎么可能“永立潮頭”?。


        因此,對于絕大多數院士來說,“最高榮譽稱號”并不等于“最高學術水平”。對這一點,已故院士王選心知肚明,他用自身的經歷戳穿了西洋鏡:


        “錯誤地把院士看成是當前領域的學術權威,我經常說時態搞錯了,沒分清楚過去式、現在式和將來式”“我38歲,站在研究的最前沿,卻是無名小卒;58歲時,成為兩院院士,但是兩年前就離開了設計第一線;到現在68歲,又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但已經遠離學科前沿,靠虛名過日子。”


        王選是這樣,其他大多數院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二、科技界特別是掌握科技資源分配的相關部門,應自覺遵循“自由、平等、公平競爭”的科學精神,在制訂科技規劃、遴選科技項目、進行項目評審和成果鑒定時,不看名頭看水平,徹底改掉“非院士領銜不可”的錯誤做法,讓那些真正有實力、有公心的一線科學家擔綱。


        解鈴還須系鈴人,現有院士的率先垂范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院士推薦權加重的情況下,現有院士的水平、做派,影響甚至決定著新當選院士的水平和做派。在院士去神化、去利益化的過程中,現有院士應現身說法,自尊自重自愛,以自知之明行明智之舉。比如,院士既不是職務、也不是職稱、更不是學位,可否與國際接軌、不把“院士”印在名片上、寫在牌牌上、填在表格上,而是代之以研究員、教授,或博士?能不能擋住誘惑,少去站臺、領銜、坐主席臺?能不能自覺拒當“花瓶”“擺設”,拒絕為本單位利益代言?


        與此同時,國家科技管理部門、高校、研究所以及普通科研人員,能不能多一些自信、多一些求真務實,在各種典禮、學科評估和項目評審、成果評定等學術活動中,少“拉院士作大旗”、給自己裝門面?


        要知道,我國科技界當前最為稀缺的不是院士,而是崇尚科學、潛心科研、去除浮躁、追求卓越的學術空氣;科學繁榮所依賴的,不是學術權威、更不是一言九鼎,而是民主、平等、自由爭論的科學文化。


        哪一天院士真正回歸榮譽稱號的本位、不再是稀缺資源,估計“包裝”“拉票”“助選”、削減了腦袋競選院士的現象就會自動消失;哪一天我們的學術風氣正常了,相信不用政治掛帥、不用警鐘長鳴,院士增選自會風清氣正。


        (來源:知識分子)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 | 亚洲伊人精品午夜在线视频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跟新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