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是重要的通用塑料之一,占塑料產品的40%左右,主要用于包裝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50多年來,以聚乙烯為代表的塑料產品產量以指數級形式增長,它們的不可降解性也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發展高效的生物降解方法對于高分子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聚乙烯全碳鏈的化學成分是其難以降解的真正原因,用普通的化學降解方法難以奏效。因此,使用生物降解的方法是一種可行的途徑的。最近,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化學系的科學家發現某種蠟蛾幼蟲(Galleria mellonella)可以以較快的速度降解聚乙烯塑料薄膜,并產生乙二醇降解產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旗下期刊《Current Biology》(影響因子8.9)。
當使用該種蛾幼蟲與聚乙烯塑料袋相接處后,約40分鐘后即可產生肉眼可見的漏洞。經定量測試,使用100條幼蟲與商業化聚乙烯塑料袋接觸12小時后會會消耗約92mg聚乙烯。
▲ PE塑料袋與100條Galleria mellonella幼蟲接觸后的外觀
為了排除在上述現象中昆蟲噬咬本身會破壞塑料袋,研究者將幼蟲蟲體勻漿液涂在塑料袋表面,發現接觸14小時可消耗13%的聚乙烯,平均降解速度可達到0.23mg cm-2h-1。該速度明顯高于先前已經報道的對于多種塑料產品的生物降解速率。
研究者使用FTIR對其降解產物進行了表征。在與對照組聚乙烯樣品相比,經過Galleria mellonella幼蟲勻漿液處理的聚乙烯樣品增加了3350 cm-1處的信號峰,該峰可與乙二醇的特征峰對應。
▲ 經幼蟲勻漿液處理的PE膜以及對照組PE膜紅外譜圖
此外,對經過處理的PE膜表面同樣進行了AFM表征。經過幼蟲降解后的PE膜表面明顯更加粗糙,從側面可輔證樣品膜表面的降解。
▲ 經幼蟲勻漿液處理的PE膜以及對照組PE膜AFM圖
該類昆蟲可以降解PE膜與其種屬有關。事實上,這種昆蟲幼蟲在自然界中以蜂蠟為食,成年蛾蟲將卵即產在蜂巢中,在蛹蟲階段之前,它們的食物就是蜂蠟,而蜂蠟中則包含大量的烷烴、烯烴以及酯類物質,蜂蠟化學成分與PE有一定的相似性。
比較遺憾的是,該項研究沒有證明到底是與Galleria mellonella幼蟲相關的微生物還是酶造成了聚乙烯的降解,這也成為了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