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科技大學作為牽頭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共建單位的“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正式獲批成立。
材料服務于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是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的物質基礎和先導。材料基因工程是材料顛覆性的前沿技術,借用人類基因工程的理念,在研究材料的成分、相組成和微結構等基本屬性及其組合規律和比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基礎上,通過融合高通量計算、高通量實驗、專用數據庫三大研發平臺與關鍵技術,變革材料研發理念和模式,實現新材料研發由經驗指導實驗的漸進式、過程推進式“試錯法”模式向“理性設計-高效實驗-全過程協同”的新模式轉變,從而顯著提高新材料的研發效率,實現新材料的“研發周期縮短一半、研發成本降低一半”的戰略目標。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將抓住與國際“同期起跑”的歷史機遇,聚集世界頂尖人才,通過原始創新突破一系列國防和國民經濟發展亟需解決的新材料技術瓶頸,降低我國關鍵材料的對外依存度,滿足高端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發展對新材料的迫切需求,努力實現我國新材料技術跨越式發展。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的建設遵循“統籌規劃、需求導向、政策引領、激活創新要素”的基本原則,以“高、精、尖”為目標,拓展國際化視野、匯聚國內外的優質創新力量和資源,突出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著眼于為提高對北京和國家科技創新重大戰略任務保障能力做出實質性貢獻。該中心的成立,對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建設北京“科技創新中心”、推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成立學術委員會 云集世界級大師
Gregory. B. Olson
美國材料基因組計劃顧問,美國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崗位: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材料高通量設計計算和軟件首席科學家
John Allison
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材料咨詢委員會委員。
崗位:材料服役行為高效評價與預測技術首席科學家
Shuichi Iwata
日本工程院院士,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前主席,《Data Science Journal》主編。
崗位:材料數據庫首席科學家
Federico Rosei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
崗位:材料高通量制備與表征技術首席科學家
Tresa M. Pollock
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集成計算材料工程”委員會主席。
崗位:材料基因工程技術應用首席科學家
成立建設委員會
建設委員會
主任:張欣欣,教授,北京科技大學校長
副主任:王永生,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校長
中心主任
主任:謝建新,教授/院士,北京科技大學
副主任:李寧教授(信息科大)、李泓研究員(物理所)、賈云海研究員(鋼研院)
通過周期為五年的建設,中心將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力爭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和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并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和引領意義的科研成果;匯聚眾多材料基因工程和新材料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和高端人才,開展協同創新研究,培養出一大批具有材料基因工程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技術的復合型優秀人才;建立國內與國外創新資源深度融合、科研與應用相互促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的長效發展機制,形成國際一流水平的材料基因工程創新中心。
運行管理
? 推行“1 拖 N”高端人才引進模式;
? 建立多學科交叉、跨界融合的創新模式(高校的優勢);
? 資源配置“三原則”:開放、共享、協同,實現高效共享;
? 人事管理“四自主”:自主設崗、自主選聘、自主考核、自主定酬;
? 以任務為牽引,實行“流動不調動”的人才匯聚機制。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近年來北京市實施了“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計劃”。該計劃通過整合中央在京高校、市屬高校和國際創新資源多方力量,建立國內與國外創新資源深度融合、科研與應用相互促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央屬院校與市屬院校共同發展的長效機制。北京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經批準認定的高精尖中心給予持續穩定支持,五年為一個建設周期,每年每個中心支持5000萬至1億元,其中70%用于聘請國內外高水平人才的薪酬。北京市要求,各高精尖中心要瞄準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戰略目標,通過搭建高水平國際化科研平臺,以高水平學科隊伍建設為抓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造就一批杰出人才,力爭培養國內乃至國際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成為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大力推進高校“一流學科、一流大學”的建設。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