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開啟第34次南極科考前,上海海事大學科研人員上船進行檢測和維護。 上海海事大學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8日電 中國“雪龍號”極地科考船8日再度啟航,開啟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
記者從上海海事大學獲悉,該校與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海洋極端環境鋼鐵材料制備與蝕損控制”聯合實驗室研發并首次批量生產的20噸極地特種低溫鋼已用于本次“雪龍號”的內部改造,科研人員7日上船做了相關檢測和維護。
此次跟著“雪龍號”一同上船的還有該聯合實驗室研發的一些特種鋼樣品,它們被焊在甲板上等處進行隨船試驗。從南極考察返程后,聯合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會再次上船,查看這些特種鋼的被撞擊、被磨損、被腐蝕情況。未來,這些特種鋼或將用于“雪龍2號”。
截至目前,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已有17人次登上雪龍船擔任船長、輪機長、駕駛員和輪機員,遠赴極地科考。 上海海事大學供圖。
截至目前,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已有17人次登上雪龍船擔任船長、輪機長、駕駛員和輪機員,遠赴極地科考。 上海海事大學供圖。
長江學者、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尹衍升告訴記者,此前,因為材料制備科學和工藝研究滯后、材料依賴進口,導致中國海洋極端環境裝備研發空白,成為制約中國深遠海、極地技術與能源發展的瓶頸。
今年3月,“海洋極端環境鋼鐵材料制備與蝕損控制”聯合實驗室在滬創建,重點研究極寒、極深、極濕熱、極遠等4種海洋極端鋼鐵材料。此番取得重大突破的極地特種低溫鋼,關鍵在提高了鋼鐵的低溫沖擊韌性。
目前,這種極地特種低溫鋼可承受在最低溫為零下60度的環境中使用,而科考船在南極的極端溫度不會超過零下20度,可以保證航程中的安全,被視為“雪龍號”的“防寒神器”。
事實上,包括科考船在內,要讓更多的航行船舶在極地冰海區域極寒超低溫、深海熱液區、南海高濕熱等極端海洋環境下作業,船舶及海工用鋼材料的研發和制備至關重要。
尹衍升說,中國極低溫船舶用鋼材料在關鍵技術、產業制造及工程應用上已經實現重大突破,將為建造更多的極地航行船舶提供物質材料保障。未來5至6年,前往極地冰海區的航行船舶或將大規模使用“上海制造”的極地特種低溫鋼,“這將助力中國極地能源開發和極地船舶建造升級,更打破了長年制約中國深遠海、極地技術與能源發展的瓶頸”。(完)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殷鵬飛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