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2018年國家科技獎初評名單公示,中南大學表現異常出色,共有8項成果通過國家科技獎初評,初評數位居國內高校第三位(重磅: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初評結果出爐!)。這也意味著,今年中南大學國家科技獎將迎來大豐收。
除了國家科技獎外,最近中南大學又迎來重大利好消息。2018年7月12日,中南大學對賴延清教授團隊“高比能鋰硫電池技術”成果和杜柯副教授團隊“鋰離子電池三元材料及新型正極材料產業化技術”通過協議定價方式確定轉讓價格的成果轉讓事項進行了公示,而這兩項成果轉讓總經費分別高達1.4億元和1.5億元,如此高額的成果轉讓金額在國內高校中極為少見。
更令人贊嘆的是,在過去的三年里,中南大學周宏灝院士團隊、趙中偉團隊和劉楚明團隊均有成果技術轉讓費過億元,加上最近的2項成果,5項科研成果的技術轉讓費累計高達7億元!
“高比能鋰硫電池技術”成果轉讓1.4億元
“高比能鋰硫電池技術”成果由中南大學賴延清教授團隊完成,受讓方為中南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轉讓方為中南大學。本次技術轉讓的具體內容如下:
由于“高比能鋰硫電池技術”涉及的8項專利技術是其產業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并使用是其產業化的基礎,中南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與中南大學采用專利權轉讓及以專利權作價入股方式開展合作。此次成果轉讓費用包括現金和股權兩部分,共計人民幣14000萬元,其中現金為4000萬元,股權為10000萬元。
中南大學與中南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將共同出資(含專利技術出資)成立兩個合資公司,包括一個技術孵化公司和一個產業化公司,分別負責專利技術的中試孵化與產業化實施。課題組所獲獎勵(含現金及股權獎勵)將全部用于課題組主要成員的個人獎勵。
賴延清教授簡介
賴延清:男,1974年10月生,江西石城人,工學博士。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輕金屬及工業電化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輕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中國金屬學會熔鹽化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美國礦物、金屬及材料學會(TMS)會員、國際電化學會(IES)會員、美國化學會(ACS)會員。
2001年畢業于中南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1年聘為講師,2003年晉升為副教授,200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9年聘為博士生導師;2005年入選“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3年獲“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鋰離子電池三元材料及新型正極材料產業化技術”成果轉讓1.5億元
“鋰離子電池三元材料及新型正極材料產業化技術”成果由中南大學杜柯副教授課題組完成,受讓方為寧夏中化鋰離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轉讓方為中南大學。本次技術轉讓的具體內容如下:
由于“鋰離子電池三元材料及新型正極材料產業化技術”涉及的專利權(專利申請權)及專有技術是其產業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并使用是其產業化的基礎。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南大學共同成立產業化公司(暫定名為“寧夏中化鋰離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最終名稱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的名稱為準),由產業化公司具體負責專利技術及專有技術的產業化和生產。
此次成果轉讓費用包括現金和股權兩部分,共計人民幣15000萬元,其中現金為2000萬元,股權為13000萬元。由杜柯副教授代表課題組持有所有屬于課題組的股權。
杜柯副教授簡介
杜柯,工學博士,博士后,中南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有色金屬的分離利用。
現已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SCI收錄論文29篇。申請專利12項,其中第一發明人獲得授權專利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湖南省科技計劃1項,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學業務專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各1項,參與校企合作攻關課題8項。
科研方向為電解鋅所用鋅溶液中較高含量的氟會在電解析出過程中對陰極板有嚴重腐蝕,同時使陰極鋅片難以剝離,通過新技術在低成本的基礎上完成除氟。
近三年還有3項成果技術轉讓費過億元
除了正在公示的賴延清教授團隊和杜柯副教授團隊成果技術轉讓金額過億元外,中南大學近三年還有3項成果技術轉讓費過億元。
2016年,中南大學周宏灝院士的一項“個體化醫學基因檢測技術”成果成功實施了轉讓,一次轉讓7件發明專利和40項應用技術,技術轉讓費2.2億元,其中每件專利轉讓費2600萬元,共計1.8億元。
2017年9月,中南大學趙中偉團隊的“電化學脫嵌法從鹽湖鹵水提鋰”技術,獲許可使用費1.048億元。
2018年3月,中南大學劉楚明團隊的“變形鎂合金及制備技術”獲轉讓費1.068億元。
據悉,中南大學科技成果轉讓(或許可)獲得貨幣凈收入的70%獎勵給科技成果完成人所在課題組和為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其他人員;以科技成果技術入股(作價投資)實施轉化的,獲得股份的70%獎勵給科技成果完成人所在課題組和為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其他人員。這也意味著,中南大學上述五個研究團隊都將獲得7000萬以上的科技成果轉讓費。
有媒體報道,歐美日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率在30%以上,而我國高校雖然擁有大量專利,但其平均轉化率不足10%。中南大學多項科研成果成功轉讓無疑可作為其他高校科技成果的重要參考。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