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公布了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和5名候補人選。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教師博士后王磊、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教師博士后黃菲、數(shù)理學院教師博士后董浩文獲得資助,土資院教師博士后周毅獲得候補資格。北京科技大學是本年度獲資助人數(shù)最多的院校,是北京科技大學獲準申報該項目以來的最佳成績,標志著博士后隊伍培養(yǎng)向國際化、深層次、高精尖方向不斷地邁進,為培養(yǎng)世界科技前沿的優(yōu)秀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拓展了渠道。
“香江學者計劃”是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xié)會于2010年12月19日簽約舉行的內地與香港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是內地與香港高層次人才交流的品牌項目,旨在培養(yǎng)基礎研究、生物醫(yī)學、信息技術、農業(yè)、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等專業(yè)領域的具有全球視野的戰(zhàn)略型高端人才。在赴港前,如有獲資助人選放棄資格,候補人選可以依序遞補。資助經費為每人30萬元人民幣(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和30萬元港幣(港方)。
我校本次申獲“香江學者計劃”資助及候補人員情況如下:

王磊個人簡介:
2018.04-至今,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博士后
2013.03-207.12,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
2009.09-2012.07,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
2005.09-2009.07,華僑大學,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
光交聯(lián)多糖水凝膠構建及其組織工程應用,凝膠基生物粘結劑,可降解生物醫(yī)用金屬材料,熒光碳納米材料設計等。
近期科研業(yè)績介紹:
王磊博士于2018年4月進入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王魯寧教授課題組擔任教師博士后,主要從事可降解生物醫(yī)用鋅金屬材料優(yōu)化設計及生物相容性評價工作。博士期間開展了光交聯(lián)多糖水凝膠的合成、功能化及水凝膠可視化降解等課題的長期而持續(xù)的潛心研究,獲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別在Biomaterials(IF=8.806),Biosensor & Bioelectronics(IF=8.173)和Acta Biomaterialia(IF=6.383)等生物材料權威期刊發(fā)表5篇SCI論文,累計影響因子超過30,撰寫英文著作2章,與他人合作發(fā)表SCI論文3篇。
在科研工作的同時,喜歡與同領域的研究學者進行交流,參加過4次國際國內會議,并曾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美國匹茲堡大學/McGowan再生醫(yī)學研究所學習交流4個月,合作導師是Acta Biomaterialia主編William R Wagner。
在校期間獲博士國家研究生獎學金,國際水資源協(xié)會(IWA)最佳墻報獎以及多次校級獎學金等榮譽。

黃菲個人簡歷:
2017.09至今,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教師博士后
2014.10-2016.10,華盛頓大學(西雅圖),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
2012.09-2017.06,東華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博連讀
2008.09-2012.06,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及器件(量子點敏化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期科研業(yè)績介紹:
黃菲博士于2017年7月進入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在田建軍教授課題組擔任教師博士后,主要致力于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包括量子點敏化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在Nano Energy (IF=13.12),J. Mater. Chem. A (IF=9.93) 等國際權威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10篇,其中第一作者累計影響因子44.26。
曾獲上海市優(yōu)秀畢業(yè)生,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東華大學優(yōu)秀學生,東華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等榮譽。

董浩文個人簡歷:
2017年7月至今,北京科技大學數(shù)理學院,教師博士后
2011.09-2017.06,北京交通大學,土建學院,博士
2010.07-2011.08,北京交通大學,土建學院,攻讀碩士
2006.09-2010.06,石家莊鐵道大學,工程力學系,學士
主要研究方向:
聲/光超構材料的拓撲優(yōu)化設計;非均勻結構和材料中波的調控近期科研業(yè)績介紹:
董浩文博士于2017年7月進入北京科技大學數(shù)理學院,在魏培君教授課題組擔任教師博士后,自2011年以來一直從事超構材料的拓撲優(yōu)化研究,以不同的聲/光波動特性和功能為優(yōu)化目標,對聲/光超構材料的微結構進行了系統(tǒng)的拓撲優(yōu)化設計,并揭示了優(yōu)化結構的典型拓撲特征、反常波動特性、超寬頻帶隙以及超寬頻雙負或雙曲特性的四極子和多極子共振機制。
主持了1項博士后科學基金,2項中央高校基本業(yè)務費項目;參加了1項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1項中德合作科研項目(DAAD-CSC)。已在力學與物理學科的J. Mech. Phys. Solids、Struct. Multidiscip. O、Sci. Rep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fā)表9篇SCI論文(均為第一作者),參與撰寫1篇英文專著章節(jié)。相關成果被2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同行他引近百次。同時非常注重學術交流,先后赴University of Siegen和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訪學2年,參加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15次。
曾獲2014年度博士生國家獎學金,2017年度北京交通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7年度中國力學學會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榮譽。

周毅(候選人員)個人簡歷:
2018年6月至今,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講師
2016年1月-2018年6月,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教師博士后
2008年9月-2015年11月,同濟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yè)碩博連讀
2004年9月-2008年6月,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學士
主要研究方向:
橋梁結構健康監(jiān)測、結構動力學近期科研業(yè)績介紹:
周毅博士于2016年1月進入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在謝謨文教授課題組擔任教師博士后,2018年6月出站留校。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608034)、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6M60092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FRF-TP-16-012A1)的資助,已發(fā)表10余篇SCI/EI檢索論文。
作為項目骨干,參與了蘇通大橋斜拉索減振阻尼器性能試驗、香港昂船洲大橋拉索阻尼器測試試驗、泰州長江大橋中塔阻尼特性測試、無錫直湖港大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與施工、銅陵長江大橋鋼絞線斜拉索阻尼性能測試等現(xiàn)場測試項目。
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榮譽稱號、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工程教育學生獎、第2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等獎勵。擔任第15屆東亞–太平洋結構工程及施工國際會議(The Fifteenth East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簡稱EASEC-15)兩個專題分會場的聯(lián)合主席。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tài),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韓鑫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文章推薦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shù):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shù):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