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科學、技術和工程的區別和聯系
由于漢語使用中將詞語縮略的習慣,現在人們將“科學技術”往往簡化為“科技”一詞,而不注意科學與技術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有必要對科學、技術和工程的概念加以定義,以求得正確的認識。
周光召
科學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所創造的,是正確反映客觀世界現象、物質內部結構和運動規律的系統理論知識。
科學理論內容必須符合客觀實際,要邏輯嚴謹,沒有矛盾,能夠指導實踐。它由已知的觀測和實驗事實總結而來,又必須具有預測的能力,能夠在其適用的范圍內預測可能發生的新現象,并通過科學實驗驗證其預測。預測與驗證是確立一個新理論和其適用范圍時必須采用的方法。
科學還提供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態度和方法,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處世的科學精神。因此,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是強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美學等同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
技術是在科學的指導下,通過總結實踐的經驗而得到,在生產過程和其他實踐過程中廣泛應用的,從設計、裝備、方法、規范到管理等各方面的系統知識。
在生產實踐活動中,人類對技術,也就是“怎么做?”不斷積累了經驗。幾千年前,在農業、醫療、建筑、陶瓷、金屬冶煉等方面就已經發展了高度的技能。
技術直接指導生產、服務生產,是現實的生產力,也是一種商品。簡言之,一切能夠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獲得市場承認,推動市場發展的知識都可以稱為技術。
科學產生技術,技術推動科學,二者相互促進,密切相關。
工程是人類有組織地綜合運用多門科學技術進行的大規模改造世界的活動,它除了要考慮技術的先進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成本和質量,做到經濟、實用、美觀,要考慮對環境的影響,以避免污染。
它的成功有賴于多種科學技術的綜合集成和科學的管理。
白春禮:科學、技術、工程的概念
從本質上講,科學、技術和工程三者是不同類型的創造性活動,有著不同的發展規律,體現著不同的價值,需要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支持政策。
“科學”源于拉丁文scientia,本義是知識和學問的意思。通常認為,科學以探索發現為核心,主要是發現、探索研究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
科學發現,特別是純科學的原始性創新突破,也就是純基礎研究,在于人們對科學真理的自由思考和不懈探索,往往不是通過人為地計劃和組織來實現的。
“技術”由希臘文techne(工藝、技能)和logos(詞,講話)構成,意為工藝、技能。一般認為,技術以發明革新為核心,著重解決“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
“工程”一詞,最早產生于十八世紀的歐洲,其本義是兵器制造、軍事目的的各項勞作,后擴展到許多領域,如制造機器、架橋修路等。一般認為,工程著重解決“做出了什么”的問題。從世界科技革命的發展進程看,在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強大需求和知識與技術體系內在矛盾運動兩大驅動力量下,一系列重大科學發現和深刻技術變革,根本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其間,每次重大科學發現,往往成為后來重大技術突破的基礎;每次技術革命都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基礎,反過來也影響和推動著新的科學理論的探索與發現。
根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試驗三者的不同特征和發展規律,世界各國都有適當比例的經費投入。
根據《美國科學工程指標2014》的統計,2011年按購買力平價的總研發、基礎研究投入及比例、企業和政府投入占總研發的比例,美國、中國、日本、韓國、法國、英國六國中,我國總研發投入穩居第二;但是基礎研究投入占總研發投入的比例其他各國均超過10%,大部分科技發達國家平均為20%左右,只有我國僅僅4.7%;況且我國有73.9%的投入來自企業,來自政府財政的只有21.7%。
根據國家2012年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2年我國研發經費(R&D)達到10298.4億元,其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占比分別為4.8%、11.3%和83.9%,基礎研究投入差距仍然很大。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