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里,河北科技大學發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千呼萬喚始出來。
一天不到,這條本該置頂的消息迅速被領導班子召開民主生活會、本科暑期招生錄取、教師黨支部培訓班等新聞覆蓋,沉到下面。
要知道,當年公布“一鳴驚人”好消息的時候,可是聲勢浩大地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啊!
這個報告有必要如此低調嗎?
在我們以字句為單位對這份語焉不詳的處理結果做分析時,發現了這四個大問題:
1、科學問題到底是什么?
2、撤回韓春雨基于論文的所得是否合規合法?
3、除了韓春雨之外,其他人在這件事上的獲利,又應如何追回?
4、調查報告沒有涉及的事件,河北科大與諾維信的合作,然后呢?
1科學問題到底是什么?
原文:“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按照我們的理解,發表論文的基礎首先要實驗是真的、數據是真的,還需要前人沒有研究過,也就是說有創新性。
NgAgo當然是創新成果,那么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問題就出在真實性上了。
“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那么,真實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學術上的調查結果是什么?
據此前《中國科學報》報道,針對韓春雨論文的質疑集中在論文中的第四部分結果上,即證明NgAgo能否編輯內源人類基因組。
2撤回韓春雨基于論文的所獲是否合規合法?
原文:“在調查過程中,韓春雨主動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并收回了科研經費,收回了韓春雨團隊所獲校科研績效獎勵。個別社會任職正在按法定程序辦理。”
也就是說,韓春雨在論文發表之后獲得的一切和這次發表牛論文完全掛鉤?撤回合規合法嗎?
根據此前的公開報道(“校科研績效獎勵”我們尚未獲得公開資料),在NgAgo論文發表后,韓春雨得到了這些:
(1)河北“最美教師”(2016年8月)。
按照河北省教育廳、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關于印發〈“美麗河北?最美教師”評選展示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中稱,“存在弄虛作假、失職瀆職、借機牟利等違法違紀行為的,將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撤回“最美教師”,到底是哪類行為呢?
(2)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工程項目(2016年8月)
這是河北省發改委批復的項目,總建筑面積2.52萬平方米,包括科研用房、大型儀器設備公共用房、管理及保障用房及公用配套用房等。
是否已經動工?經費如何追回?
(3)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采購進口儀器設備項目(2016年8月-9月)
有報道稱,這次招投標存在評委故意讓高價公司中標和明顯圍標現象而遭到競標公司質疑。
這筆已經花出去買了儀器的錢,怎么追回來?
當然,上述兩項可能會被認為不屬于學校公告中所謂的“科研項目”。
(4)任河北省科協副主席(2016年7月)——“個別社會任職正在按法定程序辦理”。拭目以待吧!
今天,韓春雨發布公告致歉:
在國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領域,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后,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后,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對此,韓春雨表示了歉意,并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3除了韓春雨之外,其他人在這件事上的獲利,又應如何追回?
上述分析中我們看到,在2016年5月論文發表后僅僅兩三個月時間,“韓春雨論文”事件就不再是韓春雨一個人的事,主角隊伍不斷擴大,學校、地方政府悉數登場。
鬧劇落幕,賬要怎么算?
4調查報告沒有涉及的事件,河北科大與諾維信的合作,然后呢?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丹麥諾維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術的應用與開發達成合作,并簽署協議。
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積極推進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及其相關知識產權的轉化和應用。
2017年8月3日,諾維信公司回應《中國科學報》: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我們將繼續關注包括NgAgo技術在內的,任何對我們的工作有潛在積極影響的技術發展。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嗎?
重要事件節點
2016 05.02《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韓春雨團隊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被媒體以“甘坐冷板凳、十年憋大招”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故事原型炒作,而一炮走紅。
2016 05.20原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論文結果可重復性的問題,受小范圍關注。
2016 05.26“未名空間”論壇上出現了“純從科學角度分析韓春雨的文章”的帖子,認為韓春雨的論文從Ago理論上看行不通。
2016 06.07韓春雨在北京參加主題為“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的香山科學會議,做了會議報告。面對國內基因編輯大咖們的面對面質詢,他未直接回應,并提前離會。
2016 07.06《中國科學報》報道該事件。記者調查結果顯示,針對韓春雨論文的質疑集中在論文中的第四部分結果上,即證明NgAgo能否編輯內源人類基因組。一名不愿具名的院士表示“不能重復不能證明作假”。
2016 07.31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科學家陸續在其社交平臺上指出,無法重復韓春雨NgAgo的基因編輯結果。
2016 08.03《中國科學報》發表評論《科學結論應得到理性討論》(點擊閱讀),針對事件進程中相關領域科學家匿名發表質疑的現象,批評“專業意見的沉默助推了此次爭議變味”,而鼓勵科學家公開討論此次爭議。“無論韓春雨的實驗最終被證明能夠或者不能重復,都是基因編輯領域的一次重大進步。前提是科學家用實驗來充分論證其中的科學問題,而不是以人身攻擊、惡意揣測對科學家本人開展‘口水戰’。”
2016 10.10由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組織和發起,來自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13位科學家實名發布聲明,“沒能”重復“韓春雨的實驗,呼吁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11月17日,實名質疑的科學家團體增加到20人。
2017 05.09《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發布聲明,韓春雨論文的調查還在繼續中。
2017 08.03《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并宣布撤回韓春雨團隊于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