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教育部正式發(fā)布了全新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相比2011年公布的版本,新一版的長江學者管理辦法有諸多亮點,包括明確退出機制、學術性榮譽性稱號使用必須注明入選年度等。這份管理辦法一經發(fā)布就引發(fā)了熱議。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長江學者外,兩院院士、萬人計劃、千人計劃等重要人才計劃在今年都迎來了政策方面的重大調整,包括院士開始實施退休、同一類高層次人才不再重復入選、人才計劃向中西部地區(qū)傾斜等。上述政策的實施,將對廣大科技人員產生重要影響。
院士正式開始退休
院士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稱號”,當選者基本上都在各自領域取得公認的標志性成果,在業(yè)界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院士”從誕生之日起,就沒有退休機制,有的院士即便自己想退,所在單位也難批準。不過,院士不退休的現象在今年將得到改變。
2018年5月28日,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zhí)行主席白春禮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的工作報告中透露,國辦已印發(fā)的《關于做好院士退休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出穩(wěn)妥有序推進院士退休工作。
自兩院院士大會后,各校院士退休工作得到積極推進。浙江大學在今年7月26日發(fā)布了一份《關于2018年7月退休人員名單的通知》,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禎祥和陳子元出現在退休名單中。此外,在8月份公布的退休人員名單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楚南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槱生也出現在退休人員名單中。據悉,上述四位院士均已經在80歲以上,達到了院士的退休年齡。
除了浙大外,貴州大學同樣了發(fā)布了院士退休的消息。2018年7月30日,貴州大學發(fā)布《關于馬克儉同志退休的通知》,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克儉達退休條件,經研究同意退休。
此外,北大、華東理工大學等校也傳出本校院士開始辦理退休手續(xù)的消息,這也意味著兩院院士退休制度今年開始逐步落實。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李依依在接受記者采訪,曾表示“分批辦理退休手續(xù)”是指根據年齡層次,以5歲為間隔,即先80歲,再75歲,最后70歲,分批依次辦理院士退休手續(xù)。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印發(fā)的相關文件,院士年滿70周歲退休。
李依依院士說,等當下這些年屆80歲、75歲、70歲的院士都辦理完退休手續(xù),以后院士年滿70歲即可直接辦理退休,“當然,如果還有能力,可以繼續(xù)做,按相關規(guī)定申請延長退休年齡”。
千人、萬人和長江學者政策大調整
隨著雙一流建設的啟動,近幾年高校人才爭奪越來越激烈,各大高校的競爭已然日趨白熱化,其中競爭最為激烈的是千人計劃入選者、萬人計劃入選者、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高層次人才。近幾年,這幾類人才計劃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今年比較特殊的是,這幾類重要人才計劃也都迎來了政策方面的重大調整。根據中組部發(fā)布的《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關關于開展2018年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申報推薦工作的通知》和最新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具體的政策調整主要主要集中在幾方面:
突出政治和師德要求。政治和師德要求是高校教師和科技人員的基本要求。不過,近幾年高校教師中已經連續(xù)出現多例違反政治標準和師德師風的案例,政治和師德要求也將成為重要人才計劃的首要條件。特別是長江學者,明確違反政治標準和師德師風,將予以強制退出。
同層次人才計劃將不再重復入選。高層次人才計劃種類繁多、相互重復的現象是最近幾類人才計劃調整的重點。比如《“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千人計劃入選者將不能申報長江學者;2018年萬人計劃申報通知中,規(guī)定獲得青年長江、國家優(yōu)青,資助期內不得申請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此外,也有消息稱,青年千人在2019年也將不能申報國家優(yōu)青。
從上述幾類人才計劃申報新規(guī)來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千人計劃創(chuàng)新人才、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幾類重復性較高的人才將只能其中一種,四青人才(青年千人、青年拔尖、國家優(yōu)青、青年長江)也同樣如此。
人才計劃向中西部高校和東北高校傾斜。不同地區(qū)高校人才差距過大的現象一直存在,而且近幾年還有逐步擴大的趨勢,這對中西部高校和東北高校未來發(fā)展非常不利。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近幾年幾類人才計劃也加大了對中西部高校和東北高校的支持,今后這種支持力度肯定會越來越大。
具體包括長江學者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qū)傾斜申報條件放寬;千人計劃創(chuàng)新人才短期項目原則上只允許西部和東北地區(qū)用人單位申報。
人才計劃向人文社科領域傾斜。相比于自然科學領域,人文社科領域人才計劃較少,獲得支持的人數也少得多,因此增加人文社科領域人才計劃數量也成為幾大人才計劃調整的一大趨勢。本次千人計劃項目中將“新聞傳播學”納入人文社科項目支持專業(yè)范圍,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增加專門名額,長江學者中明確向哲學社會科學傾斜也體現了這點。
青年人才項目將獲得更大支持。相對已經成名的高端人才,青年人才數量多、潛力大,將是我國科技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他們更需要獲得支持。從幾類人才計劃來看,國家將會加大對青年人才的支持,包括青年長江學者名額由前幾年的200名左右增加到300名,萬人計劃也將適當擴大遴選規(guī)模。
明確人才計劃的榮譽性質,避免與物質掛鉤。近幾年,隨著人才爭奪戰(zhàn)的打響,各類人才計劃獲得者的待遇也越來越高,而且出現了無序競爭,對科技發(fā)展不利。避免人才稱號與物質利益直接掛鉤也將是幾大人才計劃調整的重點。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tài),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殷鵬飛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