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國工程院簡介
中國工程院于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同時設立院士制度。中國工程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
截至2017年11月,中國工程院共有院士882人,其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28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26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11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118人,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111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55人,農業學部77人,醫藥衛生學部123人,工程管理學部58人(其中跨學部院士25人);此外還有外籍院士66人、已故院士188人、已故外籍院士16人。
02中國工程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科院士名單
小編對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中的冶金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科的院士進行統計,共計102位,包括已故的21位院士,其中資深院士34位。當然其他學部也有材料相關的院士,如黃崇祺院士(金屬導體)、艾興院士(刀具材料),本次暫不納入統計。大家可以留言補充。
中國工程院冶金與材料工程類院士名單(按出生年份排序)

注:(1)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2)已故陳國良院士的本科學習期間由于高等學院院系調整,先后進入天津大學(1年)、清華大學(1年)、北京科技大學(2年)學習,因此以北京科技大學作為陳國良院士的本科院校進行統計;(3)部分院士出生地與籍貫不同,此處以籍貫進行統計。
03統計與分析
增選年份統計截止2017年冶金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科的院士共計102位。其中,1994年院士增選11位,1995年院士增選21位,1997年院士增選12位,1999年院士增選12位,2001年院士增選7位,2003年院士增選5位,2007年院士增選3位,2009年院士增選4位,2011年院士增選5人,2013年院士增選4人,2015年院士增選6位,2017年院士增選7位。


籍貫統計


經統計可知,冶金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科院士的籍貫主要來自于江蘇、浙江、河南等省份,來自西南和西北地區的院士較少。其中有5位院士來自浙江杭州,3位院士來自福建福州,3位院士來自湖北武漢,3位院士來自江蘇海門。
當選年齡統計

截止2017年,冶金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科院士中最小的當選年齡為44歲(徐南平院士),最大的當選年齡為82歲(已故的邵象華院士),最年輕的院士為毛新平院士(1965年)。冶金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科院士的當選年齡主要為55歲至67歲之間。
本科學習院校統計

截止2017年的統計數據,冶金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科院士中在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以及北京大學中進行本科學習的人數最多。其中本科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習的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類別比較分散。本科在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以及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學習的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金屬冶金及材料。值得一提的是,有6位院士本科分別就讀于前蘇聯的6所高校。
在冶金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科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中,金屬冶煉及材料研究所占比重較大,這與社會發展需要和材料學科的發展過程相關。
04結語
從民國初年至今,泱泱中華飽受瘡痍卻孕育了如此之多的國之棟梁。各位院士艱苦卓絕的努力讓貧弱的祖國擠進大國行列,其師者風范又孕育了中華新的棟梁。社會與環境的晦暗絲毫不能影響院士們精神的光輝,其風雨一生的奮斗正是指引后來者的燈塔。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韓鑫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