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鋼鐵產業專題
隨著新興經濟體國家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發達國家不再獨占鋼鐵生產大國的地位,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鋼鐵生產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全球鋼鐵工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其發展戰略做出了新的調整,如大型鋼企實施跨國合并、關閉低效率產能、在環保和成本的壓力下改變生產流程等。本專題將刊登涵蓋新興經濟體國家、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鋼鐵產業在宏觀經濟、政治環境、產能、產量、需求、成本、貿易措施等方面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饗讀者。
1 概述
日本鋼鐵工業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經歷了一段低迷時期,其走出低迷時期的成功經驗對后發國家發展鋼鐵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日本鋼鐵工業在1948-1973年的25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增長,粗鋼產量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2%。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粗鋼產量首次超過1億噸,隨著新煉鋼廠的建立和提高生產率的不懈努力,日本鋼鐵工業的生產體系達到了歐洲、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水平。然而,自1973年生產達到峰值以后,日本鋼鐵工業經歷了一段艱難的長期低增長時期,包括70年代的石油危機、80年代《廣場協議》之后的日元升值、90年代初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的破裂、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盡管鋼材需求持續萎縮,但日本的粗鋼產量一直維持在1億噸左右,這是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事實。為了克服經濟停滯,日本鋼鐵制造商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主要鋼鐵企業,包括新日鐵和JFE均在海外建設下游鋼材加工服務企業,并向國內上游行業提供原材料。他們還與日本客戶一道進入國外市場,以增加鋼材出口。由于這些原因,日本鋼鐵工業一直能夠維持1億噸的規模。
2 日本鋼鐵工業的特點
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日本鋼鐵工業在增加鋼材出口和保護國內市場方面沒有懈怠。日本國內鋼鐵市場有其特點,就是日本鋼鐵生產者與消費者長期以來形成了緊密的關系,具有相當穩定的貿易關系和分銷結構,這很自然地成為一種貿易壁壘。當然,緊密程度在不同的鋼材消費行業也有不同。在建筑行業,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即使一家外國鋼鐵企業產品滿足日本的工業標準JIS,日本項目的建設者在采購時也不考慮進口鋼材。甚至有設計公司在規范說明書上明確說明采用的日本鋼廠標準和產品名稱。在汽車用鋼方面,受高科技壁壘、主要采購日本產品以及苛刻的交貨條件等限制,一些國家的產品很難進入日本市場。
貿易公司在日本鋼鐵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對解決鋼鐵供應鏈上出現的問題,維持鋼鐵企業和鋼鐵消費行業之間的貿易發揮著重要作用。日本的貿易公司與鋼鐵企業和鋼鐵消費行業分享市場信息,幫助他們做出理性決策。特別是,貿易公司能夠幫助鋼鐵企業了解鋼鐵消費行業的詳細要求,例如對鋼鐵產品和服務多樣化的要求,包括鋼種、規格、數量等。鋼鐵企業也利用貿易公司的分銷網絡,以保持市場穩定。通過這樣做,鋼鐵企業可以最大程度地關注生產,避免激烈的市場競爭給生產帶來大的波動。鋼鐵消費行業也可以利用貿易公司的網絡和資金來保證高質量材料的穩定供應。
在日本鋼鐵生產和消費行業之間,存在著一個長期形成的規則。為了節省成本,他們不改變現有的供應商或尋找新的供應商,傾向于盡可能地排斥新進入者,建立一個自己封閉的圈子。任何企圖破壞這一規則的人都被逐出市場。很明顯,在短時間內模仿日本的做法和政策以抵御鋼鐵進口,是不可行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做法一直頑固地堅持著,許多日本鋼鐵企業在一段時間內要承受相當高的成本結構,但是他們能夠從長期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從而提高了自身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在與現有的供應商和客戶的密切合作下,他們能夠克服挑戰,保持高質量和高服務。
3 日本應對貿易沖突措施
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鋼鐵業成為與美國貿易沖突的焦點,因為日本向美國出口了高質量的鋼材,而進口很少。因此,美國對日本進口產品的擔憂,與對中國和韓國進口產品相比,并沒有那么嚴重。40多年來,日本一直承受著美國的貿易壓力,似乎已經有抵抗力了。其中,日本政府和鋼鐵工業進行了密切配合,研究日本如何克服美國貿易壓力,可以為當前尋求制定全球企業戰略和應對特朗普政府政策的鋼鐵企業提供借鑒。
一個例子是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美國對日本鋼鐵行業的貿易壓力達到頂峰。由于成本競爭力遠遠低于日本競爭對手,美國鋼鐵企業面臨嚴重虧損,將日本鋼鐵產品視為威脅。當時,對美國鋼鐵制造商而言,唯一的解決辦法似乎是對日本進口產品采取攻勢。美國鋼鐵行業迫切要求政府和國會加強對日本鋼鐵進口的貿易限制。他們認為日本對其鋼鐵行業進行補貼,并聲稱日本人為壓低日元,導致不公平的鋼材低價格。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和八家鋼鐵公司敦促政府采取貿易措施,如美國貿易法案301條款,以保護國內市場不受日本進口鋼鐵產品的影響。最后,美國政府要求日本限制其鋼鐵產品在美國市場的比例低于5.8%。
作為對美國貿易壓力加碼的回應,日本貿易主管部門和鋼鐵行業在表達憤怒的同時,采取了迅速和解的行動,通過談判達成了自愿限制協定,通過該協定,出口國自愿同意通過立法或其他執行方式限制出口。當時日本貿易政策的基本方向是承認并適應美國主導的貿易秩序,在與美國的自愿限制協定談判中,日本政府和鋼鐵行業選擇接受美國的要求,但卻盡可能尋求多的好處作為回報。
為防止與美國發生貿易沖突,日本政府一直積極參與國內鋼鐵企業的協調行動。日本國際貿易及工業部(MITI)是美國和日本自愿限制協定談判的一個中介,他們聽取了鋼鐵企業的意見,并在政策上反映了他們的訴求。MITI定期與鋼鐵企業和出口貿易公司舉行會議,以溝通談判的進展情況。日本政府實施了控制鋼鐵企業產量和出口量的政策,并通過出口授權系統和出口協會協調對美國的出口,盡其所能防止貿易沖突。
日本鋼鐵制造商的反應也值得關注。他們沒有進行個人抗議,而是遵守了政府的政策并采取了有序的行動,避免了對出口的不計后果的競爭,并針對美國市場制定了中長期戰略。盡管對美國的要求不滿意,但日本鋼鐵企業認為,應盡量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因為從長遠看,在利潤豐厚的美國市場生存是有利的。
20世紀80年代,日本實際上減少了向美國的鋼鐵出口量,而且比要求的水平還要低。鋼鐵企業將出口目標多樣化,從集中在美國轉為分散到東南亞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其追求的是美國市場的質量增長,而不是數量擴張,將向美國市場出口的產品轉向了高附加值產品。日本鋼鐵企業沒有放松對汽車用鋼等長期業務拓展市場的努力。他們還通過與美國鋼鐵企業進行并購或進行技術轉讓,強化了當地的營銷網絡,并與之建立了友好關系。簡而言之,日本通過一些措施,樹立了日本鋼鐵進口產品普遍高質量、有助于美國鋼鐵行業和消費行業發展的形象。
日本政府和鋼鐵行業過去的反應,不能完全與當前鋼鐵業面臨的形勢相提并論。然而,對鋼鐵企業和政策制定者有所借鑒的是日本政府優先考慮避免貿易沖突、通過政府和企業合作進行系統性反應,以及日本鋼鐵制造商從長期角度考慮問題,以保障自己在美國市場的份額。
4 日本鋼鐵業的重組特點
日本鋼鐵業重組模式隨著時代的不同而發生著變化。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重組經歷了兩種不同的方式:設備改造和勞動力合理化。日本鋼鐵企業主要是擁有高爐的聯合鋼鐵廠,通過降低生產能力來提高產能利用率。從轉爐鋼產能的變化來看,1977年達到1.41億噸的峰值,但在2003年跌至8100萬噸,而產能利用率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約60%上升至2003年的90%。新日鐵采取了激進措施,在需求低迷時期關閉了低效設備,但也試圖提高產品質量。他們不遺余力地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如汽車用鋼、電工鋼、優質結構鋼,并為這些產品尋找新市場。通過設備改造和人力資源合理化,提高人均生產效率成為必然。他們采取了積極措施,以減少勞動費用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在日本,要進行大規模的勞工重組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保障工作崗位被認為是最重要的。通過對非鋼鐵企業的多樣化經營,進行人員重組,實現了合理化。此外,他們還利用從鋼鐵企業到合作伙伴、貿易公司、分銷公司的鏈條形式進行工作轉移。
2000年以來,日本鋼鐵行業的重組是通過企業間的整合和重組進行的。隨著新日鐵和JFE之間30年的合作逐漸消失,該行業被重組為新日鐵和JFE兩大主要陣營。2002年川崎制鐵與日本鋼管(NKK)合并,之后在2012年新日鐵和住友金屬合并成為日本最大的鋼鐵企業新日鐵住金公司。日本鋼鐵行業試圖通過整合來提高規模經濟,通過重組減少冗余,從而提高其全球競爭力。即使是最近,日本政府也鼓勵該行業繼續重組,例如通過新日鐵住金整合日新制鋼。總體而言,兩家主要鋼鐵企業的重組戰略涉及規模擴大,但對整個行業而言,則意味著裁員和精簡。
鋼鐵行業的重組不應僅僅著眼于產能削減,而應著眼于行業的不斷進步和成熟。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鋼鐵行業應該抓住機會轉變自己,而不是自滿于穩定的業務。重組的理想方向是縮小規模,尤其是在缺乏競爭力的低質量鋼鐵領域,同時鼓勵追求質量的增長,這意味著鋼鐵供應鏈更具競爭力。從長遠來看,考慮未來鋼鐵消費行業的變化趨勢,鋼鐵行業可以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并創造需求。同樣重要的是,要繼續努力為環保汽車、能源、建筑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優質鋼材。
在經濟增長緩慢的時期,鋼鐵企業為了維持運營速度,往往會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而用鋼行業往往傾向于采用更廉價的材料,以降低成本。然而,這可能會損害整個鋼鐵行業的競爭力。而且,在貿易保護主義趨強的形勢下,出口環境變得具有挑戰性。在這種情況下,鋼鐵企業需要從中長期角度將其出口目的地、產品和投資組合分散開來。大型鋼鐵企業不應過度關注短期利潤,而應將持續穩定的貿易關系作為其營銷策略的一部分加以鞏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保持一致的定價和交易量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在客戶之間建立信任。鋼鐵企業還應努力促進與消費企業的合作,比如聯合開發和股權投資,以便更好地克服挑戰。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殷鵬飛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