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昌緒院士
2018年11月15日是師昌緒先生百年誕辰,我們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緬懷先生的高風亮節和偉業功勛,并以此文寄托、傳承他忠于黨、忠于人民、熱愛祖國、熱愛科技事業的風范。
師先生是中國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中功績卓著、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師及學術領導人,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所尊敬與熱愛的科學家,是2010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獲得者。
師先生早期研究的飛機起落架用鋼M300至今仍是全球的主要選用材料。他研究的FeMnAl和CrMnN無鎳不銹鋼以及808鐵基高溫合金都是為解決國家缺乏鎳資源而進行的,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解決了國家燃眉之急,應用于化工等部門。
1964年,當時航空六院的榮科先生與李薰所長、師先生商量要研制鑄造空心渦輪葉片裝備我國軍機。在師先生和陸炳昌黨委副書記的領導下,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成立了AB-1任務組,包括高溫合金組、冶煉組、鑄造組、強度組、超聲波X射線定位組、化學分析與相鑒定組、防護組等,調動了全所力量,謂之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成為在國際上第二個做出九小孔鑄造渦輪葉片的國家。后來國家急需提高我國飛機的戰斗力,九小孔葉片的生產轉到貴州170廠。他帶領小分隊住在深山老林的三線,生活十分艱苦,不僅攻克了難關,還制定出評價標準,至今已生產出數十萬件九小孔葉片,使用良好。
在確立將鍛造葉片工藝轉為鑄造空心葉片的同時,他提出將研究金屬的凝固過程作為學科方向,發現最后凝固區富集的微量元素比平均值高達幾十到上千倍,不但降低了固相線,還可促進脆性相的生成,通過控制微量元素含量可以降低合金中主元素的偏析,稱為低偏析技術。這一發現在國際上為首次,1998年在華盛頓國際材料聯合會上獲實用材料創新獎,被大不列顛《大百科全書》收錄。為發展航空用發動機,他還在國內最早組建接近使用條件下的疲勞強度研究。
他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任職期間,我國重點工程急需能夠耐壓很高的抗氫鋼以及導彈再入時的燒蝕機理研究,但是國內無人承擔這兩個項目,師先生親自前往接受下來并交給年輕人,鼓勵他們勇于承擔難題,兩位負責人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倡導并帶頭實踐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并重的思想一直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辦所方針。師先生一貫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認為做推廣技術工作要一竿子插到底,到工廠去直到最后解決問題,為金屬研究所的務實作風起到了示范作用。他在材料界、在許多重大場合建議國家要對傳統材料和新材料并重,不可偏廢,既注重新興產業材料發展,又關注我國重大工程用材料的高質量。他重視研究生及人才培養,共培養百名研究生及百名高級科技人才,包括3名院士。他在北京任職期間,仍然關注、指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領導班子的團結與工作方向,關注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并重,關注研究生及年輕人才的培養。每次回到金屬所從家里到辦公室5分鐘的路程,他要用一小時以上,因為一路上都會有不同人向他匯報工作、聊家常。在他的領導與關注下,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生機勃勃,成為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的重要基地、國內外知名的研究機構。2008年12月13日胡主席視察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師先生匯報了研究生培養工作,胡主席給予了高度贊揚。
師昌緒先生提出注重材料在自然環境中的腐蝕行為研究及相關數據積累,在三峽工程、寶鋼、西氣東輸工程、油氣田開發、核電站等多項重大工程選址中應用,解決了國家急需。他制訂了一系列金屬與合金腐蝕國家標準。當時,腐蝕材料的年消耗量占國民經濟GDP的比重達到4%,中國科學院決心建立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但是合肥、杭州、上海都因害怕污染而無果,師先生主動提出與遼寧省政府商量建在沈陽,經過他的周旋獲得了成功,數年間這個所在院內已經被評價為“A” 以及有“五朵金花”的美名。
師先生沖破美國的重重阻擾,不懼危險、不為利誘,將在美國留學生簽名要求回國的信函通過印度駐美國使館,轉到在日內瓦開會的周恩來總理手中,據此,中國以美軍戰俘換得中國留學生回國。回國后,他在艱苦條件下與李薰組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三年困難時期,關內攻關人員全撤回,他義無反顧地奮戰在工廠試制高溫合金,因勞累過度患腎盂腎炎仍未下火線;“文化大革命”期間,他不顧險些喪命的迫害,“解放”后夜以繼日地為金屬所內開辦的技術人員培訓班撰寫了70萬字的金屬學講課教材,其內容豐富,既有基礎知識,又有國內外的最新動態,極受學生們歡迎,使所內技術人員的工作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師先生注意到我國人才斷層的現象,積極爭取世界銀行支持,選派人員到國外學習,為我國的快速凝固微晶以及非晶、納米晶的發展起到引領推動作用。在他的督促下,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在20世紀90年代初,對全所約10名青年人進行考核、提拔,送到國外替代老科學家作學術邀請報告等等,這批年輕人一度在全國有很高的知名度。
1983年,師先生向國家總理提出制造大推力發動機的建議。該建議在1991年立項,2006年定型并批量生產,為我國發展大飛機創造了條件。2001年,他大聲疾呼中國要搞大飛機,多次召開發展大型飛機方案論證會,一些人認為這是很難成功的,但他堅定不移,最終得以實現。先進飛機的渦輪盤制造需要大型鍛壓裝置,在他主持下,8萬噸鍛壓機落戶德陽二重,2008年汶川大地震前兩小時他還在德陽二重討論鍛壓機問題,汶川地震時他還在成都召開資深院士會議,在劇烈的地震搖晃中,他鎮靜自如渡過難關,所里當時十分緊張,得知他平安無恙才松了一口氣。
上世紀90年代,基于全球金屬資源多則幾百年、少則數十年就會枯竭,而鎂在地殼、鹽湖,特別在海洋中的儲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實際情況,師先生與其他4位院士建議把鎂的研究與開發列為國家重點攻關計劃,推進了鎂的健康發展與應用。
針對國內包羅各國材料現狀,2010年,他向總理建議對我國現有的材料生產進行梳理,強調自主化、標準化,提煉出更高的新材料攻關目標。他曾不無憂患地說,先進材料是一切高技術的基礎,特別是高端制造業,新材料不發展,不可能成為制造強國。可惜先生2013年生病未能完成他的新材料產業意愿。
在剛剛住院期間,他還不時地要去寫對國家的半導體材料自主研發的建議,他多次遺憾地說他應該早些提出建議。
師昌緒先生品德高尚、為人正直、謙誠寬厚、樂善好助,終生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孜孜不倦、不辭辛苦地辛勤工作,是挺起祖國脊梁的科學家。今天我們紀念師先生百年誕辰,既是激勵后人,同時也是表達我們對先生的崇高敬意!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韓鑫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