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的關鍵基礎材料32%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高檔數控機床、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上超過95%制造及檢測設備依賴進口。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在2018中國新材料資本技術秋季峰會上表示,新型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創新體系是制造業強國的三大基礎要素,發展高端新材料對于我國制造業強國具有不可小覷的意義。
干勇院士強調,中國制造中的9大任務、10大重點領域和5項重大工程里面,高端裝備占了10大領域中的7項,而高端裝備恰恰需要新材料和信息技術的支撐。因此,推動我國關鍵材料產業發展是實現制造強國的基礎。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戰略轉型期,其中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環境承載能力為我國新材料產業的大力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期。
干勇院士表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創新體系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而創新驅動發展則需要強大的新材料支撐。因此,就目前來看,新材料的發展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新材料,另一個是轉方式、調結構的產業化改革。
那么,如何實現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產業化改革?有專家認為,未來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發展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也是工業自動化的發展方向。
智能制造最大的目標是提質增效,提高制造系統的運營效率,最終為企業盈利和市場獲取訂單服務,而不是為了自動化改造。但是,每個行業在工藝制造過程中,產品性能、特點都不一樣,智能化必須因地制宜,制訂相應的智能制造方案,而不是照抄照搬。
對比國外新材料國際巨頭,國內新材料企業呈現出小而散等明顯特點,新產品開發周期長、研發費用高、技術風險大,使得企業投入謹慎,產品創新和更新速度慢。我國新材料產業目前仍高度依賴進口,快速推進新材料產業健康成長與發展,與資本的對接將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因此,融資或許是國內新材料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
對于新材料產業的未來,業內人士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背后都離不開新材料,新材料產業是未來重要的一大投資方向。當前,新材料產業正在加速洗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正在促進行業推陳出新。因此,新材料產業絕不能單一地談創新,而是要圍繞多要素整合、上下游結合、協同創新聚合等方面來展開。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韓鑫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