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正式揭曉,共評出285個項目(人選)。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3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簡⋅迪安⋅米勒等5人。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
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一經公布即引發強烈關注,很多高校學子和校友紛紛為本校教師取得的榮譽表示祝賀。
不過,除了本校教師的獲獎情況外,各大高校校友的獲獎情況同樣也值得關注。今天青塔對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的通用項目(自然科學獎38項、技術發明獎49項和科技進步獎137項)第一完成人的本科和博士等教育背景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來看看表現突出的高校和科研單位都有哪些。
超99所高校本科校友以第一完成人獲獎
鑒于國家科技獎的重要地位,高校校友獲國家科技獎項目的數量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其中本科校友數量尤其值得關注。
從統計結果來看,本年度斬獲7項國家科技獎的中南大學本科校友獲獎數方面同樣出色。共有10位中南大學本科校友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獎,同華中科技大學一起,位居第一位。浙江大學本年度共有9位本科校友以第一完成人獲獎,表現也非常出色。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各有7位本科校友,今年斬獲最高科技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共有6位本科校友,吉林大學共有5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等各有4位。
由于專用項目未能公開,因此統計中只能使用通用項目。如果考慮到專用項目,則工信部高校和國防科技大學等軍校本科校友入選數應該要更多。(如有其他錯誤和遺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博士畢業單位主要來自國內高校和中科院
從數據統計來看,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通用項目第一完成人中約有73%具有博士學位。與本科培養單位不同,國家科技獎獲獎人的博士培養單位較為集中,主要包括國內高校、中國科學院以及海外科研單位等,其中國內高校占多數。
從統計數據來看,至少有17人在中國科學院取得博士學位,至少有15人在國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學位。國內高校中,清華大學共有10位博士校友,華中科技大學共有8位博士校友,哈爾濱工業大學共有7位博士校友。其他博士校友人數較多的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大學、東北大學、復旦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
由于專用項目未能公開,因此統計中只能使用通用項目。如果考慮到專用項目,則工信部高校和國防科技大學等軍校博士校友入選數應該要更多。(如有其他錯誤和遺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韓鑫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