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發表SCI論文,很多網友都有談到這個話題,再來說這個話題似乎是老生常談。所以,今天將SCI論文發表中大家可能比較感興趣的一些小技巧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SCI論文,并沒有想像中的難寫
1.要熟悉你的專業,實驗方法;要尊重結果,實事求是面對結果,下筆之前多看看文獻,尤其是國外近期文獻。相信只要是正確試驗得來的結果都是可以解釋的,是可以發表的。
2.對于初寫者,“抄寫”不可避免,妙在“抄寫”技巧。同類性質的研究文章,撰寫格式大同小異,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靈活“抄”用。有些描述性、結論性的句子在讀懂的情況下盡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和總結。但千萬不可照抄未讀懂的原句,否則,小者笑話百出,大者斷送文章前程。
3.盡量使用你熟悉的詞匯。不要故意使用華麗、少用或罕見詞匯。
4.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時間。
5.文章寫成后,一定要請導師、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審閱,有必要的話也可以請信譽度高的專業服務公司(比如可以找美捷登免費評估)把關,提高成功率。
二、 如何投稿
論文投向哪份雜志其實還是有學問的。一般視課題的新穎及創造性、實驗結果的完整及可靠性和論文寫作質量而定。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1年以上)等,最好先投比你的目標雜志更高的雜志,哪怕是Lancet, NEJM,JAMA等都不妨一試。這些雜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送審后退稿(及少數直接收稿)。前者一般不到一周完成,后者1-2個月。所以即使拒稿,你不會有任何損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要知道,給這則雜志審稿的全非等閑之輩。他們在一針見血提出里文章的“軟肋”的同時,往往會提出許多改進論文的良好建議。
如果你沒有時間等,想讓論文一次中的,又不愿“下嫁”你的大作,那么就要費心選擇了。首先要正確判斷你文章的內容及水平,在從資料庫ISI Web of Knowledge http://www.isiwebofknowledge.com 查找相關專業的雜志。再根據雜志刊名,雜志內容,IF及年發表量等選擇。進入雜志網站并參考其目錄和發表的文章均有助于會雜志的選擇。
三、 如何選擇審稿人
許多雜志編輯希望你推薦3-4名審稿人,并很可能向你推薦的審稿人發審稿邀請。所以推薦審稿人還是有學問的。
如果你推薦的審稿人太忙或者太“牛”,他們根本不會理睬一般雜志的邀請,你的文章就可能不能及時找到審稿人。其實雜志對審稿人的身份要求不是太高的,但審稿人必須是某專業的專家。因此,許多在某專業發過論文的(我指的是英文SCI)的作者都會收到審稿邀請信。因此,你在推薦審稿人時,不必太“挑剔”。
建議:
1. 推薦國外發過與你結果、結論相似文章的作者;
2. 推薦你論文中曾引用論文的作者;
3. 推薦你或你老板認識的同專業的教授、副教授。在國際有些影響的國內的學者也可以,這些學者在國內不一定是“牛”人,但深受國外學術界尊重。
四、關于撤稿
有作者投稿后因種種原因需要撤稿,但又擔心編輯不高興,甚至會被打入黑名單。
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但需要說明的是,你為什么要撤稿?材料方法不可靠,結果不能重復,還是設計本身有問題?這都是撤稿的理由。
但目前因體制原因國內有許多作者一稿多投,當文章被其中一份雜志接受后,作者就開始要求其他雜志撤稿。此種一稿多投的行為為國外學者所不齒。因為這樣會浪費編輯和審稿人的大量時間。
五、如何請國外SCI雜志減免版面費用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是有點小竅門的,比如可以減少使用的圖片,將彩色變為黑白等等……
六 論文投出后的命運
網上投稿完成后,作者會即時收到稿件通知。如果論文題材(Content)不適合所投刊物,編輯會比較快地回信退稿。如果格式(Format)有問題,編輯部也會即時要求重投(Re-submission)。否則,作者就進入等待期。收到稿件后,編輯會挑選2-3名審稿人(很可能是由您自己推薦的)對論文進行評審。論文評審大多是對作者采用匿名形式。國外審稿人不是專職人員,也無評審費。但他們是已經在本領域建立了地位的“牛人”或者對本領域有相當研究但還不太知名的學者。前者比較忙碌,后者因考慮評審也可給自己帶來聲譽,所以會小心謹慎地進行評審。因此 兩者完成評審可能都需要花較長時間。等待2-3個月是很普遍的。投稿者應對此予以理解,并耐心等待。除按收稿通知建議時間與編輯聯系外,一般應給評審3個月時間。若仍無消息,可以與編輯聯系催促一下。千萬不要投稿一周就開始催促或過于頻繁地催促,這樣不僅不禮貌還會給編輯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記住,也有比你更無耐心的編輯)。好的雜志一般都是按照雜志本身的時間規律去辦事的。
審稿結束,作者會收到稿件評審意見和編輯的仲裁結果 -編輯在審稿過程中是仲裁和最后決策者。一般本質上有四種結果:拒絕(Rejection),修改后再投(Re-submission), 修改(大修(Major revision)或小修(Minor revision),及接受(直接接受(Acceptance)或有條件接受(Conditional acceptance upon satisfactory revision))。
七 如何對待編輯來信
1. 拒絕(Rejection)
國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5分以上的雜志拒稿率可高達80%,一般雜志拒稿率在30%以上。所以,如果收到這樣的答復,應根據評審意見修改文稿,然后根據修改質量再投其它雜志。通常是投到影響因子更低的雜志。但是,如果審稿人提出了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而你又感覺已充分合理地回答了這些意見和建議,你完全可以投向更好的雜志。
2. 修改后再投(Re-submission)
十幾年前似乎沒有修改后再投的情況。現在也不是所有雜志有這個類別。
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往往表明論文競爭力不夠,甚至有缺陷。通常需要補試驗或資料。多個審稿人之間意見也不一致,褒貶參半,編輯無法定奪。所以會退回作者修改。這時,作者應該認真閱讀編輯和每個審稿人的意見和建議,至少補充審稿人建議的一個試驗(能全部補充當然更好),然后有理有據的回答審稿人的每一個問題。修改后再投的論文被當作新投稿件,會重新編號,往往會給原審稿人重新評審,甚至送另一批審稿人評審。但只要認真回應了編輯和審稿人的意見和建議,論文大多是會被接受的。
3. 修改(大修(Major revision)或小修(Minor revision)
修改與修改后再投不同的是,修改后的文章不會重新編號,只在原編號后加R1。
其實,許多雜志的“大修”其修改程度不亞于上述的“修改后再投”。不易輕視。同樣,修改后的文章很可能會送原審稿人評審。一般被接收的機會很大。“小修”的文章一般原則上已被接受,但有少量地方需作者確認修改,故與有些雜志的“有條件接受”差不多(見下)。
4. 接收(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
除少數雜志外,絕大多數雜志,尤其高質量的雜志,不會“直接接受(Accept as it is)”第一次投稿的論文。最好的情況是“有條件接受(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也就是只要作者同意做某方面的修稿或補充,論文即被接受。
但大多收論文經過第一次修后接收。有時需要第二次修改。一般修改兩次還不能讓審稿人滿意,編輯往往會拒稿。
八,如何回答審稿人
如何回答審稿人(或寫回復信Reply Letter)是一門藝術,我們將會另辟專貼,詳細舉例介紹。
國外審稿人是義務的,可以根據文章質量和自己的看法自由地提出意見和建議。國外審稿人絕大多數治學嚴謹,很注重reputation,可以說拿信譽當生命。當他們接到審稿要求時,如果很忙或不懂你的專業或領域,他們會decline。但只要答應審稿,一般都是盡職盡責的完成審稿任務。因此,當你接到審稿人的意見時,首先要擺正心態,保持冷靜。不要用“偏見”的心態去斷定審稿人有“偏見”、“歧視”。做研究的確很辛苦,發表文章也確實很不容易。但審稿人同樣也很辛苦,也很不容易。他們認認真真地閱讀你的文章,給你提出中肯的意見,甚至很好的建議。如果還被你措辭強硬的怪罪一陣,換著誰也會生氣。要知道,找理由拒絕一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此,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好好的靜下心來,好好分析理解審稿人的意見,找出問題的所在。
1.所有問題必須逐條回答;
2.盡量滿足意見中需要補充的實驗;
3.滿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說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4.對于你不認同的意見,也要委婉有技巧地回答,做到有理有據有節;5. 審稿人推薦的文獻一定要引用,并加以討論。
九、論文被接受后的事項
論文被接受后,就會收到印刷編輯寄回的校樣。校樣不容許大幅改動,除非有原則錯誤。校稿時主要查看基金號是否寫錯,作者名字是否寫錯(大部分雜志是不允許投稿后增減作者的),圖表中的數據是否有誤。有的雜志清樣校正后的稿子是不允許再改動的。再改動要收費,并且延誤出版。校樣一般需要盡快寄還給印刷編輯。寄校樣時,出版商會要求填寫版權轉讓書(Transfer of Copy Right),并告知支付版面費的辦法和訂購單行本的方法。以往絕大多數雜志不收版面費,現在,隨著Open access流行,收版面費的雜志多了,但至少半數以上的雜志仍然不收版面費。
是否需要單行本,需要多少單行本?以往網絡不發達,許多同行會寫信或明信片索要論文,郵寄單行本是很通行的辦法。但目前向作者索要論文的已經不多,而且作者很容易從網上得到自己論文的pdf文本,電郵給索要者即可。
一般用個人信用卡(Credit Card)或單位的(Purchase Order)支付版面費。很多雜志容許你選擇論文發表后寄Invoice給你。讓你在論文發表后再付費。信用卡在國內外已很普遍,非常方便、可靠。所以,不必擔心資料“被盜”的情況。
十、論文被發表后的事項
論文一旦發表,不宜撤稿。在許多人眼里,“撤稿”幾乎等同“學術不端行為”。所以,一稿多投或一稿多發亦涉及誠信問題,應在發表論文之前慎重考慮。
另外,論文發表后,你有可能收到來自不發達國家或國內學者的論文索要信。這表明,你的論文有人感興趣,其次,有人可能會閱讀并引用你的論文,從而增加你的知名度。許多大學按論文所在雜志的影響因子和被引用次數來評價論文水平。對此,你應抱積極態度,盡量用電子郵件發給他們你在網上下載的pdf文本。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韓鑫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