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國青年報》公示了2019年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入圍的個人與集體。經過嚴格的評審,88名候選個人中入圍人選30名、32個候選集體中入圍集體11個。
其中,中國科學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立平;天津大學教授,齊俊桐;昆明理工大學復雜機電系統智能控制研究所所長,那靖;清華大學物理系長聘教授,周樹云等多位來自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學家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入圍個人榜單。
此外,還有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團隊、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的“匠心聚合、質量極限”核聚變大科學工程創新團隊等來自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多個團隊入選集體榜單。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旨在樹立政治進步、品德高尚、貢獻突出的優秀青年典型,反映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
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入圍集體(共11個)
“月宮一號”團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團隊是一支由骨干教師和碩博研究生組成的科研團隊,39名成員中35歲以下青年35人。團隊自2004年成立以來,突破30余項關鍵技術,研制出我國第一個、世界上第三個空間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綜合實驗裝置“月宮一號”,累計發表SCI論文100余篇,主編專著3部,已授權發明專利35項。
團隊于2014年5月率先完成我國首次長期高閉合度集成實驗,于2018年5月完成為期370天的“月宮365”實驗,創造了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密閉生存實驗紀錄。
2014年,研究生“月宮一號”黨支部成立,四年來支部先后獲得全國高校“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北航“五星黨支部”等榮譽。

四川航空劉傳健機組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319/B-6419號機執行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在成都管制區域巡航高度9800米駕駛艙右側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導致座艙失壓,機組成功處置,在成都雙流機場安全備降,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安全。
劉傳健機組先后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授予的“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稱號,共青團中央、應急管理部授予的“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稱號,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等榮譽。機長劉傳健同志獲得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總工會授予的“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等榮譽。

中國航發動力所研發設計團隊
中國航發動力所研發設計團隊共有11名成員。
團隊成員涵蓋航空發動機性能、結構等多個專業。
團隊以“嚴慎細實 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連續攻克多道技術難關。青年同志務實創新、不辱使命,面臨艱巨的任務,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
團隊在項目研究過程申請專利20余項、發表論文5篇。
受該團隊影響,該團隊所在部門掀起了專利的申請熱潮,近一年來共申請專利50余項,為我國制造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
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我國自行設計建成的大型海上醫療救護平臺,是我國目前唯一一艘制式遠洋醫院船,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入列以來,該船先后完成7批次“和諧使命”、2批次“環太平洋軍演”以及中俄聯合海上軍事演習、軍地聯合海上維權演練、醫療服務萬里海疆行、西沙遇險漁民應急救援、赴菲律賓人道主義救援等20多項任務,航程23萬余海里,航跡遍及3大洋6大洲,到訪43個國家和地區,服務民眾23萬余人,接待國外元首20余人次上船參觀,舉辦外事接待100余場次,被國外民眾譽為“上帝派來的光明使者”,為展示大國海軍形象、拓展軍事外交、錘煉遠海衛勤能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海眼” 系統項目組
以“水聲遠程探測技術創新團隊”為基礎組建的“海眼”系統項目組,歷時五年,成功打造出被業界譽為“中國海眼”的國之重器。項目組平均年齡約30歲,在1800多個日日夜夜,200余名項目成員攻克數項世界級難題,實現多個國內創舉。
項目組共計突破關鍵技術約60項,攻克世界級難題6項,對外發布技術需求10項,推廣應用至其他領域技術10項,有效推動了多個專業的有機融合。
第七一五研究所黨委在項目組成立臨時黨支部。臨時黨支部成立至今,開展座談、現場黨課、主題黨日等活動計40余次,項目研制過程中25名科研骨干主動遞交了入黨申請書,5名同志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50余名黨員成長為科研骨干。

FAST工程調試團隊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為國家“十一五”重大科學工程,《Science》曾四次報道FAST進展,《Nature》則把FAST落成列為2016年全球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事件。在FAST建設期間,調試團隊的人員就已經作為主要核心骨干參與FAST的建設工作。在調試階段,調試團隊攻克多項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團隊近年來榮獲2017年度“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第十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三十二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中國鋼結構協會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1項,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獎1項,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1項等,授權專利58項,發表論文188篇。

云南省怒江州獨龍江邊境派出所
自1952年怒江邊境管理支隊獨龍江邊境派出所進駐獨龍江以來,歷代干警始終秉承“扎根獨龍江、一心為人民”的獨龍衛士精神,全力克服惡劣自然環境和艱苦生活條件,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扎根邊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一心為民”的誓言,用青春和忠誠守護著獨龍江的和諧與安寧。該所先后有8名同志為獨龍江建設獻出了寶貴生命。該所先后2次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被國務院民政部、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授予“獨龍族人民的貼心人”榮譽稱號,2次被評為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被云南省委授予“愛民為民模范邊防派出所”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三等功14次。
青藏鐵路安多段通天河護路大隊
西藏安多縣通天河護路大隊是一支常年駐守在海拔4900米的青藏鐵路專職護路隊伍,擔負40公里鐵路段的守護任務。成立12年來共出動人員44.9余萬人次、徒步巡線90余萬公里,確保了青藏鐵路安多段的安全暢通。黨團支部后,團隊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認真踐行和弘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傲立在生命禁區,日夜守護青藏鐵路的安全暢通,為青藏鐵路通車十周年安全無事故做出了突出貢獻。通天河大隊多次評為區、市、縣三級鐵路護路聯防“先進集體”,2015年榮獲第十一屆“西藏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獎,2016年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匠心聚合、質量極限”核聚變大科學工程創新團隊
該團隊平均年齡34歲,先后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自主設計研制并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個全超導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自主發展68項關鍵核心技術,建成20個國際先進的平臺和系統,創造100.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的世界紀錄,實現高約束,高密度高比壓的完全非感應先進穩態運行模式和1億度高溫等離子體運行。團隊代表中國參加ITER計劃,承擔的科研任務100%國產化。團隊開展“以我為主”的國際合作,與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交流關系。全面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研制國家十三五大科學裝置,同時積極推動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項目建設。

中航通飛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研制團隊
2018年10月,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航通飛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完成水上首飛。中航通飛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研制團隊于2009年9月創建,由865人組成,其中大多為青年人。針對“急難險重”的工作,團隊成立了二十多支青年突擊隊,攻堅克難。9年里,團隊攻堅克難,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完成各類設計以及首飛前百余項大型試驗、三千余項設備安全性試驗,探索研究并確立了水上飛機適航審查方法,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陸兩棲飛機設計研發技術體系和適航體系,全面提升了我國水面飛行器的設計、制造和適航能力,推動了水面飛行器水動力設計技術的發展,為新型水面飛行器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瓊中女足
2006年2月,瓊中女足正式成立。成立初期,由于經費緊張,肖山夫妻倆常要自掏腰包補貼費用。同時肖山還向學校申請菜地,帶著學生們種菜;裝備不齊,他四處找贊助給孩子們添置衣物;沒有專門的宿舍,孩子們就在一間教室里搭起了床;沒有場地,肖山夫妻倆每次訓練前就帶著孩子們除草。球隊不輕言失敗,堅持不懈,奮力拼搏。
2009年,瓊中女足在全國U16足球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2010年,獲得全國U18組第四名。球隊成員都來自國家貧困縣。如今,瓊中女足第一批隊員十三人全部走進大學校門。2015~2017年,瓊中女足先后問鼎2015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冠軍和2016-2017哥德杯(中國)世界青少年足球賽冠軍。
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入圍個人(共30人)

王中美
女,漢族,1981年10月生,中共黨員,中專學歷,中鐵高新工業九橋工程有限公司電焊工,特級技師,黨的十九大代表。作為公司“首席焊工”,她以技立業,默默堅守一線,曾參與完成了武漢天興洲、南京大勝關等40多座國內外知名橋梁鋼梁制造,攻克了無數焊接技術難題。她勤奮執著,苦練焊工本領,由她創新得出的多項焊接工藝填補了我國多項技術空白,她勇于創新,不斷突破,目前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技師學習工作室”。

王立平
男,漢族,1980年1月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他帶領青年創新團隊在極端環境材料的研制與工程應用方面攻堅克難,研制的系列特種功能防護材料成功應用于航天動力、航空傳動、核電反應堆以及海洋工程與裝備等苛刻環境下的關重件和構件。先后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對象。
王勇
男,漢族,1980年9月生,中共黨員,肢殘3級,醫學博士。先后榮獲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中國創業創新新聞人物”、中醫藥創新創業大賽最佳風采獎、“中國殘疾人事業助殘新聞人物”特別提名等稱號。他現任8家企業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殘疾職工有50余名。2017年他主持研發的“博覽醫書”中醫大數據平臺,填補了國內產業空白。他組織策劃100余場助殘活動,累計捐款500余萬元,做120多場勵志報告,受眾數萬人。

龍周才加
男,藏族,1989年6月生,共青團員,高中學歷,現任可可西里管理處索南達杰保護站副站長。十六歲起他就常年堅守在可可西里生態保護一線,并在十多年如一日的磨練中,成為一名優秀巡山隊員。因工作原因,他長期與家人不能團聚。2006年至今,他先后被評為玉樹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可可西里專項巡山行動先進個人、年度先進工作者;2017年,被玉樹州委宣傳部評為“第三屆玉樹好人敬業模范獎”、2018年,被評為青海省青年五四獎章。

田豐
男,漢族,1982年9月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三級警督,重慶市公安局禁毒總隊三支隊支隊長。他長期扎根緝毒一線,先后參與偵辦重特大毒品案件300余起,繳獲各類毒品1100余公斤。作為重慶市公安禁毒情報部門的領頭人,他創新性地在云南邊境建立工作站,破獲特大毒品案件230余起。他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個人三等功2次、個人嘉獎5次;2015年榮獲重慶市青年五四獎章;2017年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

劉冬
女,漢族,1984年11月生,中共黨員,現任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紡織分公司職工。在十幾年中,她苦練技術,看車效率始終達到90%以上,高出車間平均20%,她創新操作法,生產效率高,質量好。她重視帶徒傳技,把帶好徒弟也當作一種貢獻,在她的努力下,幾位徒弟都成為輪班生產的新生力量。曾獲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五一巾幗標兵、青年五四獎章、中國棉紡織行業“傳承大工匠”、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中國紡織大工匠等榮譽。

齊俊桐
男,漢族,1981年9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主持國家項目等40余項。獲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等稱號。他創立并發展了無人機自主行為及集群控制產業化方向。帶領團隊被國際權威媒體評價為全球前十大有影響力的飛行機器人研發和應用團隊,中國唯一入選。

次仁曲巴
男,藏族,1986年8月生,中共黨員,初中學歷,現在山南市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從事郵遞員工作,他放棄多次調到縣城工作的機會堅守一線,每天的行程平均為50公里,有一半路程只能徒步行走。多年來,他的投遞里程達23萬公里,投送報紙上百萬份,信件近2萬封,包裹在萬數以上,從沒發生一起誤投和漏投。曾獲得2014年西藏自治區第四屆勞動模范稱號、2014年西藏自治區十佳郵遞員榮譽稱號。

那靖
男,白族,1982年8月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現任昆明理工大學復雜機電系統智能控制研究所所長。作為少數民族青年典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學成后多次放棄國外和發達地區優厚工作機會,返回家鄉投身西部地區教育和科研事業。扎根西部高校,潛心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領先科研成果,為我國核聚變、汽車以及巡飛器等領域突破部分關鍵技術做出了貢獻,并為西部邊疆地區培養了一批優秀科技人才。

嚴克美
女,漢族,1983年4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現任重慶市巫山縣當陽鄉黨政辦主任(掛職巫山縣團委副書記)。她先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等稱號。扎根基層10余年,在她的帶領下,兩個特級貧困村648戶2100余人全部脫貧,為縣整體脫貧摘帽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深山里飛出的金鳳凰、把青春奉獻給鄉村振興的第一書記典范。
李慶昆
男,漢族,1987年4月生,2005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65426部隊500分隊分隊長。2013年參加全軍特種兵比武,獲3金1銀1銅。2014年報名赴馬里參加維和行動,任首批維和警衛分隊快反中隊副中隊長,多次處置恐怖襲擊等突發情況。2018年再次主動報名,赴馬里參加維和行動。被原四總部聯合表彰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被陸軍表彰為“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被原沈陽軍區表彰為學雷鋒標兵,榮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

楊會芳
女,漢族,1994年11月生,共青團員,專科學歷,現任河北省邯鄲市曲舟縣幼教特教中心康復班教師,河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曾獲全國最美中職生、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自強之星、河北省優秀共青團員、河北省三八紅旗手、河北省孝女星等榮譽。她是家里的獨生女,母親先天性癡呆,父親在她6歲時突發腦梗塞,生活不能自理,小小年紀便擔負起了照顧雙親的重任。她中斷上學堅持自學,2012年考入大學,帶著父母繼續她的求學之路。

楊曉玲
女,滿族,1982年4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內蒙古自治區“青年五四獎章”、“青年創新創業創優標兵”、“技術能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她帶領團隊救護孕26周出生體重600g早產兒,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她在醫院領導、同事的支持下創建了西部地區第一家母乳庫和早產兒診療中心。

吳云波
男,蒙古族,1979年11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兼村民委員會主任,養牛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等稱號。他帶領鄉親成立新型農牧民合作社組織,形成黨支部+合作社+牧戶的經營模式,帶動132戶精準扶貧戶全部脫貧。

宋彪
男,漢族,1998年11月生,共青團員,大專在讀,現為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學生。作為一名學生,他不懈努力,通過學校、全省及全國的層層選拔,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代表中國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賽場上, 他作為中國隊工業機械裝調項目選手,以所有參賽選手最高分獲得大賽唯一最高獎——阿爾伯特·維達爾大獎,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選手。曾獲全國技術能手、江蘇省政府一等功、江蘇省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張玉滾
男,漢族,1980年12月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河南省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他先后榮獲“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201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等稱號。2018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中宣部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2001年師范畢業后,他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17年來他相繼資助了300余名兒童。
張芳
女,漢族,1986年5月生,群眾,大學本科學歷,現任黑龍江省和糧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五一巾幗獎章、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2005年輟學回鄉創業,10余年來,帶領企業資產總額增長206倍。利用“互聯網+”的新營銷模式,季節性用工2萬余人,帶動6700余農戶增產增收3530萬元。每年為1500余名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先后拿出200余萬元用于公益事業。

張超
男,滿族,1988年6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一級警司,現任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刑偵支隊中隊長。他為保衛“兩會”安全勇斗嫌犯、左胸中刀、命懸一線。他經過長期的線索摸排和上千個小時的數據比對,成功偵破13年前的涉車殺人案。他負傷后收到的5萬愛心款悉數捐給山村小學,并連續7年為學生購買學習用品。曾獲得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獎、2018北京市青年榜樣·時代楷模,并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阿合爾以
男,彝族,1990年1月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簸箕梁子鄉覺普村村民委員會主任。曾獲四川省脫貧攻堅奮進獎。他21歲當上村主任,采取信用賒賬補缺口,解決村民飲水難題。他吃住都在工地,2.2公里的通組路盤旋絕壁。他白天在彝家新寨建設工地奔忙,晚上回家照顧生病臥床母親。他帶領全村種植核桃6萬多株、養殖山羊1200只,50%以上的村民掌握了1門以上農村實用技術,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陳建新
男,漢族,1979年12月生,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曾任嫦娥二號熱控分系統主管設計師等職,現任嫦娥四號熱控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等職。針對月球背面復雜熱效應,他努力探索最終突破“月背生存難題”,為人類首次揭秘月背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創新設計相關領域技術體系,確保實現國際首次獲取月背月壤晝夜溫度。他帶領團隊實現了3項國際首創技術,填補了3項國內空白。2014年起,他帶領團隊促進我國深空探測熱控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周樹云
女,漢族,1979年9月生,群眾,博士研究生學歷,現為清華大學物理系長聘教授,2012年歸國任教,從事凝聚態實驗物理研究。回國后,她從一個空白的實驗室開始,帶領學生搭建儀器、做實驗。經過幾年的摸索,在新型外爾拓撲半金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國際矚目的研究成果。作為老師,她言傳身教通過前沿科學問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創造機會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曾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

周皓
男,漢族,1980年1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鉗工。他針對進口先進設備與國產設備無法通用的問題,設計制造多種轉換裝置,使進口儀器與國產儀器兼容,最大的發揮科研儀器的應用范圍。在三次馬里亞納遠洋科考航次中,共解決各項海試科研裝備的技術難題156項,對科考裝備合理升級改造58項,使國產科研裝備取得多項國際、國內第一。在國產4500米“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總裝過程中,成功解決水平尾翼安裝技術難題。

孟祥飛
男,漢族,1979年10月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工程師,現任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黨支部書記、應用研發部部長。他長期負責我國重大自主創新、軍民融合創新成果“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發與開拓。他立足“天河”超級計算機,依托技術牽引,為利用超級計算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做出了貢獻,推動中國“計算驅動創新”的新階段,使“天河”超級計算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趙晶晶
女,回族,1982年10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文化,現任安順市關嶺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技術中隊指導員。從警近12年,她堅守在法醫崗位,共參與出勤各類大要案事件現場1200余起,提取生物物證2萬余份,參與故意殺人、交通事故、非正常死亡等尸體檢驗900余具,活體損傷檢驗約1500余人次,共采集違法犯罪嫌疑人DNA樣本8000余份,錄入失蹤、被拐人員DNA樣本100余份。參與許多重特大案件的檢驗、鑒定和偵破工作。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
鐘瑛
女,漢族,1981年7月生,群眾,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岳陽新和美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湖南省青聯委員。曾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湖南省青年五四獎章、湖南省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十大風云人物等稱號。2009年辭職創業,幫助農民實現糧食增產8萬多噸。解決3600多農村人口就業,扶助貧困戶1000余戶,帶動近萬貧困人口脫貧;每年捐款數十萬元幫助受災和困難群眾。

洪潤浩
男,漢族,1985年8月生,中共黨員,大學專科學歷,現任哈爾濱市道外區青春愛心志愿者服務協會會長、洪潤浩志愿者服務隊隊長。榮獲“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全國道德模范提名”“中華助殘陽光獎章”“全國首批五星級志愿者”等稱號。他身殘志堅,成立志愿者服務隊,發展到6800人,服務分隊22支。十三年來,他帶領志愿者先后愛心輔導870多名外來務工子女、貧困家庭孩子。

袁輝
男,漢族,1988年8月生,群眾,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巴東縣清太坪鎮白沙坪小學志愿支教教師。曾獲中國好人、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湖北省先進工作者、荊楚楷模年度人物等稱號。2012年9月來到巴東縣清太坪鎮姜家灣教學點從事支教工作,后進入白沙坪小學,工作至今。支教近7年來,他積極動員各方力量援助本地教育和困境兒童。他每周三次步行或騎車10多公里,無償為患有成骨不全癥而不能到校學習的孩子上門送教。

郭旭光
男,漢族,1982年2月生,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學歷,現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他率領青年科研團隊開展頁巖油富集規律勘探技術研究,豐富了陸相頁巖油富集理論,形成了頁巖油勘探技術體系。他帶領團隊創立凹陷區礫巖成藏新模式、創新配套技術,發現了瑪湖和吉木薩爾兩個10億噸級大油田,參與的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石油資源有效接替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彭星
男,土家族,1987年7月生,2005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武警部隊廣東省總隊某部中隊長。2013年參加武警部隊反劫機干部骨干集訓比武,奪得5個單項科目第一;2014年參加全軍特種作戰青年軍官聯合培訓,奪得2個單項科目第一。2013年參加“雷霆掃毒”專項行動,繳獲成品冰毒100多公斤、半成品300多公斤。2017年參加抗擊臺風“天鴿”任務。被武警部隊表彰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

魏福海
男,漢族,1982年4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碩士學位,現任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考察運行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中國南極考察站昆侖站、泰山站常任站長。他曾9次參加中國南極考察,多次帶隊深入南極高寒、低氧的內陸“生命禁區”,完成昆侖站和泰山站建設;多次帶隊執行南極海冰卸貨高危作業;堅持一線錘煉團隊,培養多名具有豐富南極現場經驗的年輕骨干。曾榮獲中國極地考察先進個人,國土資源部青年五四獎章,國家海洋局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和嘉獎等榮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