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布了“三大獎”初評結果。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俗稱的“國家三大獎”,還包括授予外籍科學家或外國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以及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本年度初評通過5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5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此外,初評通過了2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專用項目和4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專用項目在委托管理單位、提名單位及項目完成單位等進行內部公布。
基于“國家三大獎”的影響力和重要性,本次雖僅公布了初評名單,便引起了廣大讀者們的關注。軟科基于初評結果名單對第一完成單位(注: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僅統計了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科技進步獎僅統計了第一完成單位。高校附屬醫院納入高校進行統計。科技進步科普獎2個初評項目未列出完成單位,未納入統計。)進行了統計,一起來看看,哪些單位初評通過的項目數量最多?
除了企業及科研單位外,我國高等院校歷來作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的主要完成單位,展現了高校在基礎研究,重大原始性創新性研究中的科研實力。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項目通過初評?
“三大獎”初評中高校表現如何?
從初評結果公示來看,高校依然是不折不扣的主力軍,其中清華大學共計獲得初評通過13項,其次是浙江大學共計獲得初評通過8項,上海交通大學共計獲得初評通過6項,其中包括一項含金量極高的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等4所高校(注:北京協和醫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共同計算)分別通過5個項目。
另有多所高校初評獲建議一等獎,南開大學自然科學項目獲得初評建議一等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廣西大學技術發明項目獲得初評建議一等獎。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獲得初評建議一等獎。大連理工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創新團隊獎也已初評通過。
整體來看,高校在全國“三大獎”初評項目中連續保持高比例,充分體現了高校基礎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創新研究在我國占有重要的地位, 體現了對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