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均在各自的信息公開官網中公布了2018年度部門決算信息。
7所學校過百億,北大決算經費顯著下跌
從目前已公布的數據看,2018年共有7所高校決算總經費過百億,比2017年增加一所高校,即華中科技大學。75所高校中,有3所高校(北京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決算經費負增長,其余72所高校2018年決算經費均有增加,其中南開大學增長率最高,達到了95%。
清華大學2018年度決算經費遙遙領先于其他高校,經費高達276.44億元,是唯一一所決算經費超200億元的高校;而且相比2017年決算經費也大幅增加,增長率11.57%。
浙江大學、北京大學2018年度決算經費分別排名第二、第三,其中北京大學的決算經費明顯下降,比2017年減少24.65億元,跌幅達11.53%。
據北京大學決算報表顯示,2018年北京大學經營收入減少1,480.02萬元,其他收入減少395,581.62萬元,總計約39.7億元。其中,其他收入減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年收回教工住宅建設成本發生了非經常性其他收入43億元。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4所高校2018年度決算總數也都過百億元。特別是中山大學,2018年度決算總經費大幅度增加,增長經費高達23.13億元,這項數據直接體現了中山大學近年來的迅猛發展。
為什么北大的決算總經費比清華和浙大都低?
高校的錢從哪兒來?根據《高等學校財務制度》,高校收入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下涵蓋了捐贈收入。其中,財政撥款、事業收入、其他收入等項目是主要經費來源。
從三所高校公布的數據來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財政撥款相差不大,清華大學為52.3億元左右,北京大學為54.2億元左右,而浙江大學則為36.7億元左右。
這三所頂尖985大學相差最大的是事業收入(包括教育事業收入和科研事業收入)。清華大學為108.7億元左右,浙江大學為64.4億元左右,而北京大學僅為48.3億元左右。
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跟三所學校的學科設置有關,不同學科的科研課題經費差距很大,由于自然科學課題有的要大量資金購買設備、材料,因此,自然科學課題經費就往往高于人文社會科學課題,北京大學以理科和人文社科類學科見長,獲得的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相對較少。
以下是教育部直屬高校2018年決算數據(其中華北電力大學數據為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區的總和):
4.6億,清華奪得科學技術支出榜首
從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共有12所高校科學技術決算總支出經費過億,分別為清華大學(45920.76萬元)、浙江大學(17620.39萬元)、北京大學(34622.3萬元)、上海交通大學(27050.61萬元)、復旦大學(16363.88萬元)、吉林大學(14055.59萬元)、武漢大學(12976.99萬元)、華中科技大學(19823.22萬元)、南京大學(16864.32萬元)、西安交通大學(10263.82萬元)、中國農業大學(11085.63萬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1171.97萬元)。
從科學技術支出決算總數來看,在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中,清華大學以4.6億元左右的支出經費拔得頭籌,排在第2位的是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三。
從科學技術決算支出占比來看,在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支出占比最高,為3.77%;其次為南京大學,占比3.17%;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大學,占比2.93%。
整體而言,理工科院校科技決算支出多,文科院校相對較低,部分文科院校沒有科學技術支出,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林業大學2018年度科學技術決算總支出為零,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科學技術決算總支出分別僅為0.24萬元、0.41萬元。
以下是教育部直屬高校2018年科學技術決算支出數據(其中陜西師范大學相關網頁無法打開,未能找到數據;華北電力大學數據為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區的總和):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