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之后,科技部再次批準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
今天(11月12日),科技部發布《關于關于批準建設媒體融合與傳播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通知稱,為適應全媒體時代發展需求,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強化科技支撐,經專家評審,科技部決定批準建設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本次4個實驗室獲批建設,意味著我國社科領域也將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科領域也將有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組織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具備先進科研裝備的重要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含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較多,不過主要集中在地球科學、工程科學、生物科學、醫學、信息科學、化學、材料科學、數理科學等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領域。
4個新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獲批,意味著社科領域也將有含金量十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實驗室依托單位除剛剛迎來65周年校慶的中國傳媒大學外,均為中央新聞單位或下屬機構,包括人民日報社人民網、新華通訊社新媒體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獲批,將極大推送媒體融合的發展。
作為獲批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之一,中國傳媒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擁有一批實力學科,其中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等學科在國內具有領先優勢。
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54個
2018年5月,科技部網站發布了《2016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報告對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含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運行情況進行了披露。截至2016年底,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54個。
國重領域分布
25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8個學科領域,其中,地球科學領域44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7.3%;工程科學領域43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6.9%;生物科學領域40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5.7%;醫學科學領域34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3.4%;信息科學領域32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2.6%;化學科學領域25個,占實驗室總數的9.9%;材料科學領域21個,占實驗室總數的8.3%; 數理科學領域15個,占實驗室總數的5.9%。

依托單位分布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分布在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其中教育部131個,占51.6%;中國科學院所屬部門分布78個,占30.7%;其他部門和地方45個,占17.7%。
國重地域分布
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全國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北京市79個,上海市32個,江蘇 省20個,湖北省18個,陜西省13個,基本反映了我國基礎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福建、廣西、貴州、新疆、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河南和云南等10個省國家重點實驗室都在4個以下,西藏、青海、海南、寧夏和內蒙古等省份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沒有,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和科技實力比較落后的省份。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地域分布也反映了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技實力之間的巨大差異。

圖 國家重點實驗室地域分布
國重主要集中在各大著名高校和中科院
從各大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的統計結果來看,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25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集中在各大著名高校和中國科學院。
高校方面,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各有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位居第一。北京大學共有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排名第三。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各有7個。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也有5個國重實驗室。其他高校國重實驗室都在4個以下。
下面看看各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統計(數據來源于科技部發布的報告;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按各共建單位各有一個進行統計;科技部發布的報告中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包括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統計數據時未去掉2017年評估未通過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

國家重點實驗室名錄(截止到2017年底)(下一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