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近研究結果顯示,2020年全球防腐蝕涂料市場規模約69億美元,2025年預計達到89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5.3%。隨著下游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總體上推動了防腐蝕涂料市場的發展。
12月8日,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11月3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經164個成員國投票通過批準,正式向全世界發布由中國主導、引領制定的ISO 23123《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ISO 23222《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風險評價》及ISO 23221《管道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的三項國際標準。
這是中國在國際腐蝕控制領域又一次具有里程碑式的創舉的重大事件。
三項國際標準的發布,表明中國為解決腐蝕對人類社會長期造成的資源浪費、財產損失,甚至大量人員傷亡等重大安全、環保事故的問題,立足于全球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領域全局的高度,集當代全球腐蝕控制領域中所有相關的專業科技成果、專業技術、專業管理、專業標準等研究和實踐之大成,進行優化配置,通過統籌、協調性的總攬,制定出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相互協調優化性、全面綜合程序性的標準,對腐蝕進行科學精準的控制,使其全面轉化為生產力,從根本上解決腐蝕問題,發揮腐蝕控制在安全、環保、資源和節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舉標志著我國腐蝕控制行業由此一舉邁上腐蝕控制領域全局性的協調總攬、研究制定國際標準、建立共同語言的頂層國際引領地位,取得了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制高點。這是中國在國際腐蝕控制領域第一次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它的意義將在未來歷史中日益凸顯。
01 防腐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腐蝕是人類社會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廣泛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極易引發安全、環境污染等重大事故。可以說,腐蝕在地球上時刻都在發生,凡是使用材料的地方,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腐蝕。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當年GDP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約為7000億到10000億美元,通過有效的防腐蝕技術和措施,每年至少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腐蝕損失。
由于腐蝕存在的普遍性、隱蔽性、依附性和其破環的漸進性、突發性潛伏于主體工程上的各個方面,實施作業控制分散存在主體工程的各個不同階段,并且由不同的人分別進行相應相關的作業、實施、執行,即便是一個點、一個針眼的腐蝕沒有按照標準得到應有控制或任何一個控制因素缺控、失控或控制不當,就有可能形成事故隱患,給主體工程造成較大的安全事故和經濟損失。
隨著腐蝕問題的越來越突出,防腐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防腐蝕已經逐漸擺脫過去作為功能性、附屬性的地位,而發展成為完整、獨立、系統的應用學科,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自成一體的理論基礎,但在實際應用中有越來越多的內容需要統一和規范。國際上,工業發達國家對腐蝕危害認識較早,制定了相應的法規和標準,達到阻止和控制腐蝕的目的。在我國,雖然在工業發展中已經注意到腐蝕危害的嚴重性,但由于防腐蝕在工業生產中處于輔助性、附屬性、服務性地位,其效益滯后、間接、隱性,因此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主要是缺少政策法規支持,標準化基礎工作相對薄弱,防腐蝕效益得不到最大發揮。
02 防腐蝕標準體系缺乏通用性
防腐蝕作為工業生產中的重要支撐技術,隨著工業生產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腐蝕源呈現多樣化、腐蝕程度深入化、腐蝕效應多元化等問題,這就要求防腐蝕在充分發揮阻止和控制腐蝕功能的基礎上延長防腐蝕壽命,提高防腐蝕效率,達到最佳防腐蝕效果,從而實現節約資源,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環境和安全的目標。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如何以標準作為抓手,充分發揮在行業轉型升級上的支撐、引領作用,將是防腐蝕標準化面臨的新問題。
為解決腐蝕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各種危害,包括裝置設施損壞、人身傷亡、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重大安全、環保、資源事故的發生,世界各國各行各業都從不同角度,針對不同腐蝕源進行了專題攻關,開發出了具有相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的單項、一物降一物的、以防為主的科研成果以及相應的專業技術標準。
防腐蝕本身是一門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并不是單個行業、單一專業的問題,需要多行業、多專業、多學科的共同合作。事實上,由于防腐蝕涉及行業多,過去相關標準主要由與防腐蝕產品直接相關行業或腐蝕問題突出的行業或相關單位,根據自身生產和安全的需要,制定相關標準,防腐蝕往往只是作為性能要求之一在標準中體現,并沒有將防腐蝕作為獨立的標準化對象進行研究,因此沒有建立起統一、完整的防腐蝕標準體系,標準的制定主要是從行業需求的角度出發,缺乏通用性。
03 全面解決腐蝕難題
為了有效控制腐蝕,減少腐蝕損失,防范化解腐蝕風險,防控腐蝕污染,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對國內外發生的類似事故和幾十年間經歷或處理過的3000多例因腐蝕引發的質量安全案件進行了反復解剖、分析,并結合腐蝕行業100多年來的發展情況,應用經濟學、系統工程學等現代管理學說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論研究、應用和標準化”創新成果。
這項成果從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整體著想,并以企業的經濟安全、生態環境、最佳效益為出發點,制定出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相互協調優化性、全面綜合程序性的一套普遍適用且實用的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論和方法,從而藉此實現對腐蝕的科學精準控制。在標準層面,該成果提出立足全局高度,總攬、引領、統籌、協調、制定出腐蝕控制領域國際標準,建立共同的行業語言。在應用層面,研發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應用平臺(大典),通過數字化技術和大數據對既有技術方案進行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從而可為解決世界各國的工程項目、裝置、設施中共同存在的腐蝕問題,快速優化配置出科學精準的控制方案。
該成果的主要貢獻者,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名譽會長任振鐸表示,該成果的提出,可從源頭上對腐蝕給各種裝置、設施上的材料隱蔽性的、漸進性的減薄,以至于破壞,造成泄漏、爆炸——發生人命關天的安全、財產、大氣環境污染、土壤污染、地上地下水污染等重大災難性的重大事故,進行上述標準的科學控制、精準的因情施策、強化專業技術的監理、適時風險的評估、大數據智能化的運作,使其全面轉化為生產力,實施事前、事中的預控、預調、預警,就可以避免、減少或杜絕此類事故發生,從而解決目前包括石油化工行業在內的工業制造業面臨的安全環保問題,助推綠色發展,為打贏“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和三大保衛戰(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保駕護航。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成果的提出,顛覆了以單一傳統的一物降一物為主的被動防腐蝕解決腐蝕問題的舊思維,開辟了以整體性、系統性為主的主動控制腐蝕解決腐蝕問題的新境界,開啟了全面開展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論研究、應用和標準化的新時代,行業從此踏上了全面開展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新征程。結合腐蝕控制行業的自身特點和當前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好中國擔任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化委員會秘書國的有利契機,實施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論研究、應用和標準化工作,這對所有包括新建、在役等裝置設施中的腐蝕風險進行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全面控制、監視、預警等,從而為杜絕各種突發性特別是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維護民生安全、公共安全,發揮關鍵作用。
這一成果的提出,表明人類對解決腐蝕問題的認識有了突破性飛躍:從防的單一性、被動性邁向了事前、事中、事后實施主動性的整體性、系統性、相互協調優化性、全面綜合程序性控制的統籌、協調性解決腐蝕問題的新階段。它是我國腐蝕控制行業對如何減少腐蝕造成大量損失和資源浪費這一問題上尋找到的更好答案。
這一成果的提出,預示著長期分散并依附于各行各業,主要扮演輔助、服務角色的的傳統防腐蝕專業,將形成以“腐蝕控制”為詞頭的統一綜合性的整體板塊專業、行業或產業種類,納入到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大盤中,適應國民經濟協調建設、發展的需求和保證,揭開了歷史性的、前所未有的腐蝕控制業的新篇章。
這一成果的提出,也意味著我國在從長期底層緊跟轉變為腐蝕控制領域協調性的總攬、研究制定國際標準、建立共同語言的頂層國際引領地位。中國智慧,撐起了腐蝕控制領域的頂層設計。正像十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總結的那樣,協會在落實國家領導人關于在經濟發展中彎道超車的指示時,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在行業發展史上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是世界防腐蝕界的一個創舉!
04 多行業聯合主導制定國際標準
腐蝕具有普遍性,存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而各行業的具體環境、工況條件千差萬別,對腐蝕控制實施的要求、規定就需因情施策。因此,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國際標準的制定,特別是頂層標準制定必須立足各行業實際,具有科學性、通用性、適用性。
此次獲批的三項國際標準均由我國自主研發提出的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這一新領域的國際標準,旨在保障現有腐蝕防護相關科技成果及標準能夠充分發揮本身應有的或更好的效果,主動從根本上解決腐蝕問題,全面杜絕因腐蝕造成的安全、環境、資源等重大事故的發生。
腐蝕問題由于涉及行業眾多,各行業腐蝕工況條件的差異又是決定或影響腐蝕能否控制得住的重要因素,為了確保通用型標準的制定合理、科學,三項標準均由腐蝕問題典型、突出的若干行業(綜合腐蝕控制行業、火電行業、輸變電行業、核電行業、管道行業、涂料化工行業、裝備制造行業等)單位聯合主導制定完成。任振鐸透露,這也是本次三個國際標準能被國際所接受的關鍵之一。
其中,《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由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發電技術研究院、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蝕國際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超高壓輸電公司等單位聯合主導制定。參與單位包括北京碧海舟腐蝕防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永逸舒克防腐蝕技術有限公司等。
《管道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由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超高壓輸電公司、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發電技術研究院、北京碧海舟腐蝕防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沈陽中科腐蝕控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主導制定。參與單位包括南通山劍防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永逸舒克防腐蝕技術有限公司等。
《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風險評價》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有限公司、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中蝕國際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超高壓輸電公司、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等單位聯合主導制定。參與單位包括北京碧海舟腐蝕防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永逸舒克防腐蝕技術有限公司等。
05 建立行業國際語言任重道遠
“我們雖然取得了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領域中的國際引領地位,但作為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委會的秘書處承擔國,也只是剛剛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任振鐸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更何況如今萬里長征也不過邁出了第一步。
為此,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制定了分3步走的“三十年規劃”,并分別與“十四五”“2035年遠景目標”“2049年第二個百年目標”等國家戰略目標相呼應。“要走向世界、引領世界,必須履行、擔當和發揮好秘書國的職責和引領作用,運營好由中國主導的國際平臺,這需要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任振鐸說。
據介紹,未來協會將重點發力標準建設工作,并加快開展腐蝕控制與互聯網、大數據的深度融合,研發建立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大典。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深入研究、論證、完善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理論,將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體系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二是持續改進實施運作體系,開展標準實施、驗證工作。
三是籌建腐蝕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四是開展腐蝕控制全生命周期工程的專業技術的監理。
五是加快開展腐蝕控制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的深度融合,建立起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應用平臺(大典)。
“我們實現了彎道、突圍的超車,從長期底層緊跟,邁上了腐蝕控制領域全局性的協調總攬、研究制定國際標準、開始建立共同語言的頂層國際引領地位,取得了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制高點!”任振鐸動情地說,“一個不起眼的協會能夠引領行業一步步發展壯大,走向世界又引領世界,十分難得也十分不易。經過幾十年摸爬滾打,我們實現了創新發展。”
“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論研究、應用和標準化成果的提出,為中國在腐蝕控制領域的國際競爭中創造了‘彎道超車’的難得機遇,但要把握住這個機遇,仍然需要深入研究、論證、碰撞,不斷完善,將這一跨學科的重大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實現工程化、產業化。其中,最迫切的是參考國際通行做法,對多種設備強制實施陰極保護進行立法,而這離不開國家在法規、政策、財政、機構等各方面的支持。”任振鐸強調。
協會為此提出,應將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標準、主導標準列為強制性標準,并實施相關立法,以推動安全生產和綠色生產。同時,盡快在國家的所有在建、在役項目中特別是油氣管道、市政管網、核電設施、海洋工程設施、化工裝置設施等領域內開展腐蝕控制全生命周期工程專業技術監理的試點和試行工作,并開展從事陰極保護單位及人員水平評價標準的立項、制定、試點工作。
最后,在人才培養方面,協會建議:恢復大專院校被撤銷或合并的防腐蝕專業,改為腐蝕控制專業,培養高層次的腐蝕控制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國家職業工種“防腐蝕工”已由人力資源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更名為“腐蝕控制工”,亟需開展教材的編寫和培訓工作;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也應盡快更名為中國腐蝕控制技術協會,目前全國防腐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經國標委批準更名為全國腐蝕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希望民政部也能給以支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