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海外)項目,旨在引進優秀海外人才。在函評本子過程中發現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希望能引起相關學者和依托單位的重視,增加命中率。
我發現不少申請人不了解海外優青項目的定位,或者說評審的要點。與國內其他國基相比,海外優青項目函評最大區別在于打具體分數(并不是ABCD),評價5個方面:
1. 教育、學術與科研工作經歷,分值15(打分不超過15分)。
有的人是名牌大學畢業,有海外一流科研機構博士后或者科研工作經歷,且負責過相關科研項目,我想15分基本是拿到的,至少14分吧。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光鮮的經歷。出身不好且海外博后或工作經歷又一般,怎么辦?我想就需要從負責或參與的科研項目上多下筆墨彌補;
2. 已取得科學研究及技術創新的成果及貢獻,分值30分。
該項是占比最大的,而且大部分人都應該會寫這部分。不過,從今年的本子來看仍然有一些人沒有看重,僅是把文章的結論或者創新點拿來。這樣是不合適的。
這部分是申請人多年來的學術的一個總結和凝練,同樣是申請人的標簽。
建議寫2點創新成果,每一點里面包括不超過3個小的創新點。需要從成果攻關的背景與意義、成果或技術的特色、成果的應用和他人評價、對社會經濟和科學貢獻幾個方面來寫。
3. 學術見解及技術成果獨特性和原始創新性評價,分值20分。
評審人對于該方面的評價主要是從申請書成果或技術特色及應用方面來提取信息。現在來看,不少人的工作屬于別人重復性的內容,發了不少論文,但是原創性的東西沒有。我想這也是基金委重視原創工作的導向。
4. 發展潛力的評價,分值20分。
這部分一般看申請人的前期成果是否符合國家重大需求,擬開展的工作是不是前期的延續。另外,我還特別看重申請人的成果是不是集中,有的申請人成果比較分散,換方向比較多。此外,還需要看申請人前期發表文章的水平。
5. 申請回國后的工作設想和國內依托單位支持情況,分值15分。這部分應該最容易拿到,但仍然不少申請人丟分。
一方面回國后的工作與前期成果沒有延續性,或者科學問題提煉不好,研究意義不夠重大,思路不夠清晰,技術、方法創新性、獨創性不夠。另一方面,依托單位支持比較含糊,比如說提高待遇和必備的實驗用房,開放學校實驗平臺。不能定量化,沒有具體數字。
現在不少學校玩套路,青椒們深有體會。作為過來人,不多說,希望依托單位重視青年人,青年人是單位的未來!
地學部人才項目近日也發出了答辯通知,幾家歡喜幾家愁。回顧基金申請的經歷,我并沒有一次命中的經歷。在這里預祝接到通知的高中,沒有收到答辯通知的再接再厲,多從創新性上入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