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里最容易被忽視的作死操作是什么?
“吃東西”值得被大家投上一票.....
來源:知乎
有人曾用裝過氯化鋇的燒杯沖泡咖啡,喝完這杯成分特殊的咖啡后,當事人惡心嘔吐、呼吸衰竭、陷入昏迷,送到醫院的重癥監護室搶救良久,卻也無力回天。
燒杯沖泡咖啡
那個沒有洗干凈、殘留著氯化鋇的燒杯殺人于無形,瞬間令一條年輕的生命隕落。
而日常生活中,因為實驗室一待一天的關系,在實驗室里解決飲食的研究生絕不在少數,很多人也直接利用實驗儀器,比如烘箱烤起了紅薯,或者是加熱外帶的飲食。
隨手一搜就能搜到很多
而更多的實驗室烹煮食物行為,更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拿實驗室最常見的燒杯舉例,因為帶刻度的關系,有不少研究生都干過拿它喝水的事。
可這也只是基操,更有甚者,搭配加熱爐,直接開始了食物DIY。
比如,有拿燒杯煮方便面的.....
有拿燒杯煮粽子的...
有拿燒杯煮湯圓的...
有拿燒杯煮雞蛋的....
還有拿燒杯沖黑芝麻糊的....
煮熟的東西怎么吃?也直接用燒杯解決了...
而這看似為了圖方便的舉動,卻往往隱藏著巨大的隱患,因為你永遠無法保證這些器具原來盛裝過什么,就算是由你親自洗刷干凈,可是否有微量試劑殘留卻是肉眼無法辨別的,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錯。
實驗室吃東西引發的悲劇
實際上,從歷史上到現在,因為在實驗室飲食而發生的悲劇,數量并不少!
最常見的就是誤食。
2006年,京華時報就報道過類似事件。因為實驗室經常有人帶水杯進來喝水,演變到后來變成很多人圖方便用干凈的新燒杯喝水,一次,小孫將火堿溶液放到喝水杯旁,因中途有事出去了一下,結果回來后搞錯了燒杯,直接誤喝了火堿溶液。導致口腔、食管等燒傷。
那么我不用實驗室的儀器,只是在做實驗的間隙吃外帶飲食,會有問題嗎?不要心存僥幸,單純吃外帶飲食引發的慘劇,也有很多。
1949年,美國醫學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他們首先指出,自1894年首次制備重氮甲烷以來,除了1938年有篇文章提及了重氮甲烷造成中毒以外,未曾有人強調過這種物質的極端的毒性。然后,他們報道了這樣一個病例:
1948年11月25日,一名28歲化學家H. W. 使用五氯化磷,鹽酸,乙酰氯和重氮甲烷做了一些合成反應。隨后在12月2日,他將反應的劑量擴大了許多,重新做了一遍。為了不離開他正在進行中的蒸餾過程,他就在實驗室里把他的午飯(漢堡)吃掉了。
盡管H. W. 是在通風櫥內進行的反應,但實驗過程中他仍可能在不經意間吸入了實驗產生的氣體。
不僅如此,因為重氮甲烷良好的脂溶性,那個很油的漢堡在溶解重氮甲烷這一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隨后的幾天內,H. W. 發展出了一系列類似于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并被給予青霉素G普魯卡因治療。醫生們明白五氯化磷,乙酰氯這些物質的刺激性,但因為當時缺乏對于重氮甲烷的毒性的報道和警示,直到6日早上他們才確定重氮甲烷是癥狀主因而開始針對治療,但H. W. 仍在幾天內不治身亡。
即使我們做了完全的防護、但空氣中,或者是各種儀器上殘存的微量化學物質是防不勝防的,而這些,都可能讓你在實驗室準備吃的食物被污染,甚至送入到你的嘴中。
實驗室禁止飲食要牢記
實際上,實驗室的規定里都會有不可以攜帶食物和水進去 ,但這卻常常被大家所忽視,比起飲食會破壞實驗室的衛生,飲食的殘存危險是很多研究生所不知的。
危險常常是在不注意的時候發生,實驗室的安全防護無小事,拒絕實驗室飲食,更是為自己,為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