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科技領域的最頂峰,一條全新的賽道,正在悄然開啟。
今年1月1日,新修訂通過的《科學技術進步法》正式實施。在這部象征著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最新頂層設計的法典中,國家實驗室首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提到,且居于第一位。
早在2017年,科技部就明確表示“將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在重大創新領域啟動組建國家實驗室”以來,各大省份已相繼以“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為目標,組建省實驗室。
而一批高校,已經參與其中。
國家實驗室“預備隊”,來了!
2020年7月,「啟元實驗室」在北京成立。這一依托清華大學建設、運行與管理的獨立法人實驗室,擁有10萬平米的獨立園區,科研團隊將達到3000人,從規模上看,已經不亞于一所全新的“研究型大學”。
近年來,與啟元實驗室定位相似、規模相當的各類「省實驗室」,正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它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國家實驗室。
作為當前中國實驗室體系中等級最高、數量最少、投資最大的實驗室,國家實驗室已然成為戰略資源高度集中的“兵家必爭之地”。
截至2022年4月,全國各地已有近百家“省實驗室”正式揭牌或啟動籌建,其中有超過50%依托高校籌建,具體如下:
作為中國科研體系中最高級別的存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國已分別建立了三個國家實驗室: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建立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依托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依托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蘭州建立的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
三大國家實驗室分別對應中國第一臺以真空紫外和軟X射線為主的專用同步輻射光源、中國第一臺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中國第一臺大型重離子加速器系統蘭州重離子加速器(HIRFL)等三大“大科學”裝置。
此后,2000-2013年間,科技部又相繼批準了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等7個試點國家實驗室。然而由于經驗缺乏、投入大、管理難和運行復雜等諸多原因,試點國家實驗室在籌建之后遭遇“愁建”,“籌”字遲遲難以去除。
2017年,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有了新的起點。科技部發文《關于批準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的通知》,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外,其余6個試點國家實驗室轉為“國家研究中心”。
去年3月,《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我國已“成功組建首批國家實驗室”,并將引領“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賦予國家實驗室。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一輪國家實驗室建設所對標的,正是美國國家實驗室體系。
使命
美國國家實驗室,既美國能源部所屬的17家國家實驗室。大多都是因二戰時期美國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而組建,目前已經發展成大型多學科研究機構。
作為美國最頂層的科研機構,國家實驗室被視為美國國家科研體系的引領者和重要支柱,是美國科研發展均衡并保持強大實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國家科研體系中的“定海神針”。
美國國家實驗室分布圖 圖源:維基百科
美國國家實驗室聚焦“重要基礎前沿研究、關系國家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高技術研究、未來技術先導性研究、產業通用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重大與關鍵科技創新平臺和基礎設施、顛覆性技術等等”。
它們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排除可由高校和工業界在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只進行需要長期穩定投入的戰略性必爭領域研究,甚至極端到“非需長期穩定投入的領域不建”的程度。
比如,美國研究受控核聚變的“國家點火裝置”就是由LLNL建造,ORNL的“泰坦”、“高峰”超級計算機也進入了世界超級計算機TOP500且多次排名第一。
美國國家實驗室與高校、工業界構成了其科研體系的三大支柱。國家實驗室在穩定性和前瞻性方面彌補了其他兩部分組成的先天不足,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歷史性布局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在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這一重要歷史角色注定將由“國家實驗室”來扮演。
從摸索與革新中一路走來,我國布局和建設國家實驗室的決心愈加堅定。
2018年5月22日,科技部提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先行組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啟動重大領域國家實驗室的論證組建工作”。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強調:“要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推動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大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創新基地的統籌布局和優化”。
2019年1月,科技部強調,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形成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和龍頭”。
2021年3月,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發布。其中,第四章“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第一節強調,將聚焦量子信息、光子與微納電子、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系統等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實驗室體系。
隨著建設國家實驗室正式寫入《科學技術進步法》,各省市愈加干勁十足,紛紛落子布局。接下來,新一輪國家實驗室建設成效如何,下一批國家實驗室又將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909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