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傳最新回應“學生偷拍”事件;IF7.6期刊編輯用假名投稿被抓;科技部通報24起學術不端案例,52人被罰......
學術熱點
01 男生偷拍女生裙底?高校回應。
5月28日,浙江傳媒學院官微發布情況通報,稱對用手機偷拍異性隱私的學生葉某某留校察看處分后,根據有同學反映的新的情況,學校學生處、保衛處和二級學院代表陪同受害學生前往當地派出所報案。
通報由浙江傳媒學院學生處、保衛處發布。通報稱,5月18日,該校教學樓發生一起手機偷拍異性隱私的行為。5月20日,學校保衛處接到受害學生報案,第一時間開展調查核實工作,依法依規啟動違紀處理程序。5月26日,依據調查結果,學校給予違紀學生葉某某留校察看處分。
通報稱,5月28日,根據有同學反映的新的情況,學校學生處、保衛處和二級學院代表陪同受害學生前往當地派出所報案。后續,學校會在前期處理的基礎上,配合公安部門再調查,并根據公安機關處理結果,依法依據做出決定。
02 24年連續7次申請博士點失敗,校長帶頭捐資?校方回應
近日,有網友透露,西北政法大學沖刺申請博士點,校長范九利帶頭捐出了一個月的工資。
5月20日,記者致電西北政法大學,該校教育發展基金會的相關負責人否認了校長捐款與申博有關的傳聞:
“我們要澄清一下,這次的捐款不是申博項目,而是為了支持教育事業,為了學校的長期發展、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
西北政法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相關負責人回應說:“校長捐款是真的,14392.62元是范校長一個月的實發工資,他帶頭來做這件事也是對我們捐贈工作的支持,這是一次完全自愿的個人行為,我們沒有強制任何師生進行捐款。”
公開資料顯示,西北政法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成立于 2019年11月,任務是聚集資金支持本校的教育事業發展,目前已經實施了6個項目,包括書香計劃、校園建設基金等,主要從人才培養、學術氛圍營造、校園的整體改造等方面助力學校發展。
04 6位科學家獲2022年“邵逸夫獎”,每項獎金120萬美元!
邵逸夫獎基金會5月24日召開線上新聞發布會,公布2022年邵逸夫獎獲獎名單,共有6位科學家獲獎。
邵逸夫獎創立于2002年11月,由邵逸夫獎基金會管理及執行。該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項獎金120萬美元。
2022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平均頒予兩位學者,分別為瑞典隆德大學天文學及理論物理系隆德天文臺榮休教授倫納特·林德格倫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物理學院客座教授邁克爾·佩里曼,以表彰他們一生對天體測量學的貢獻。
2022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美國福泰制藥公司圣地亞哥研究部高級副總裁保羅·內古列斯庫和美國艾奧瓦大學內科學系教授邁克爾·威爾士,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囊腫性纖維化是分子、生物化學和功能上出現缺陷所引致,并鑒別和研發新藥物去修復這些缺陷,從而能夠治療大多數患者。
2022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平均頒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諾加·阿隆和英國牛津大學默頓數理邏輯講座教授埃胡德·赫魯索夫斯基,以表彰他們對離散數學和模型論的非凡貢獻,尤其是與代數幾何、拓撲和計算機科學的相互影響。
高校動態
01 副部長級,兩所985高校,迎來新校長
日前,中央批準:龍騰同志任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
5月27日,北京理工大學召開教師干部大會。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編辦主任李小新同志到會宣布中央決定并講話,工信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張云明同志,北京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同志主持會議。
中央組織部、工信部、北京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北京理工大學領導班子成員,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學院、部門負責人代表,教授代表,學生代表等參加會議。
龍騰,1968年1月出生,研究生,工學博士,中共黨員,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常務副校長(正局級)。
日前,中央批準:馬駿同志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因年齡原因,董奇同志不再擔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
5月27日上午,北京師范大學召開教師干部會議。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編辦主任李小新同志到會宣布中央決定并講話,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同志,北京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梅君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同志主持會議。
中央組織部、教育部、北京市委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北京師范大學領導班子成員,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代表,在教學區的中層正職、教代會代表、學生代表等參加會議。
馬駿,1969年4月出生,研究生,哲學博士,中共黨員,教授。曾任中山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務副書記(正局級)。
1990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獲法學學士1995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碩士2002年,畢業于美國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獲公共行政學博士1995-1998年,任教于中山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2002年至今,任教于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先后任副教授和教授2004年至2014年,先后擔任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學系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院長2005年至2019年,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兼任中山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2013年12月,任中山大學校長助理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兼任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管委會主任2014年12月,任中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7年4月,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2019年11月,任中山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2022年5月,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
02 全國首個!985 高校,迎來重磅平臺!
5月23日,我國首個海洋領域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海洋碳匯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廈門舉行。廈門大學為基礎科學中心的領銜承擔單位。
海洋碳匯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基礎科學中心由廈門大學焦念志院士牽頭,聯合廈門大學戴民漢院士、張銳教授、同濟大學翦知湣教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曉雪研究員共同申報。中心以“應對氣候變化、支撐碳中和需求”為出發點,瞄準海洋碳匯形成過程與調控機制基礎科學國際前沿,以原創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論為交叉核心,通過生物、化學、地質等學科的深度融合,深入系統地研究海洋碳匯的形成過程、調控機理與環境效應,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反饋。
03 山大85后教授任哈工大(深圳)計算機學院執行院長,曾獲青橙獎
近日,據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網站“學院領導”一欄更新顯示,“85后”學者聶禮強任該學院執行院長,負責學院全面工作。
據了解,聶禮強于2013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后以博士后研究員身份在該校計算機學院開展研究。他于2016年回到山東大學任教,擔任山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此后組建了山東大學的智能媒體研究中心。2018年初擔任山東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聶禮強35歲時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0年中國區榜單,獲獎理由為“深耕多媒體內容分析與搜索,致力于解決關聯模態的顯性融合、數據模型的知識引導等關鍵科學問題”。他于同年獲得2020年達
學術輿論
01 “監守自盜”新玩法遭撤稿,客座編輯竟用假名投稿!
著名“科研打假”網站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近日報道了一起“監守自盜”的撤稿事件。
4月11日,愛思唯爾撤回了兩篇發表在《工業計算機》(Computers in Industry,IF:7.635)上的??撐模犯逶蚍浅?ldquo;別致”:
其中一名文章作者在投稿時故意用了假名字,發表時又改回了真名。更令人驚訝的是,經查驗,此人正是該期刊的一名客座編輯。
對此,撤稿觀察網站主編Ivan Oransky日前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表達了他對??涂妥庉嬒到y漏洞的擔憂。
愛思唯爾經審查確認,2篇文章的作者之一,正是《工業計算機》的執行客座編輯M.Abdel-Baset。
在被接收的投稿版本中,作者姓名寫的是為“M.Metwalli”。但正式發表的論文出來后,通訊作者就變成了“M. Abdel-Baset”。
這番操作,導致無法保證相關論文同行評審過程的可靠性。因此,這兩篇論文于近日被正式撤稿,期刊也為程序漏洞向讀者道歉。
截至發稿,該期刊的編輯經理Nick Szirbik沒有作出回應。因此,Abdel-Baset如何更改了稿件上的名字,為什么在論文發表3年后才被撤稿,這些問題還未可知。
02 科技部通報吉林大學、西安交大等高校及附屬醫院24起醫學科研不端案例,處理52人
5 月 24 日,科技部通報了部分高校醫學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結果情況。此次共通報 24 起科研不端案例,主要涉及代寫代投、實驗數據和圖片造假、不當署名、偽造通訊作者郵箱等科研不端行為,涉及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 20 所高校和附屬醫院,共處理 52 人。涉事學者受到取消科技計劃項目(專項、基金等)申報資格,取消各類評獎評優、職務職稱晉升申報資格,扣發崗位津貼,取消研究生導師資格等處罰和處理,其中 3 人被永久取消招收同等學力研究生資格,6 人被撤銷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職務,4 人被取消博士學位申請資格。還有 3 人作為在籍研究生,給予留校察看處分等處理。
03 曾在多所“雙一流”任博導的他,被查!
5月1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人民銀行紀檢監察組、天津市監察委員會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原司長孫國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孫國峰是央行歷史上首位落馬的貨幣政策司司長。據媒體報道,5月18日當天,央行召開貨幣政策司干部任免大會,免去孫國峰職務,新任司長鄒瀾官宣上任。
公開資料顯示:孫國峰,男,漢族,1972年7月出生,黑龍江黑河人,博士研究生學歷,1996年8月參加工作,200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的博士生導師。
記者梳理發現,孫國峰一直在中國人民銀行內部供職,直到今日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1996年8月至2016年10月,孫國峰先后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干部、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副司長;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2018年8月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2022年5月免職。
國際視野
01 “狩獵”多名中國女學生,英國名校博士后被投訴2年后離職
2020年8月4日下午,英國愛丁堡大學畢業生蘇蘇在校園郵箱發現一封匿名郵件,標題是“Truth hurts”(真相殘酷)。
這封只有幾句話的郵件,讓她意識到,自己異國戀的男友Quentin,在法國波爾多有一個交往十年之久的女朋友,同時還在愛丁堡大學“玩弄”別的亞洲女孩。
而郵件的發送者,正是這場“戀愛騙局”的另外兩位受害者:在愛丁堡大學就讀的印尼女孩和中國女孩。
其中一位“戀愛騙局”受害者小緣介紹,“據我們掌握的線索來看,受害者至少有10人,都是在愛大的女性亞裔學生,其中1位是印尼籍,剩下的都是中國人。”
經過受害者們近兩年的聯名投訴、當事人審查以及處理程序,2022年4月22日,校方向投訴者通報,涉事人員(Quentin Rouxel)已違反3項校規:尊嚴和尊重政策、親密關系披露政策以及員工使用社交媒體政策。
當地時間5月14日,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Frank Keller向投訴者通報稱,依據處分程序,涉事人員已不再為該校工作,此后將從嚴審查該校實施的員工培訓政策。
截至發稿,Quentin本人及其實驗室共事者尚未就此事回應。
02 “蘇媽”樓!麻省理工首次以華人名字冠名科研樓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在納米科學與技術中心(MIT.nano)的所在地12號樓外舉行重要儀式,宣布將這座樓命名為“Lisa T. Su大樓”,以表彰校友——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AMD)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在科研領域的杰出貢獻。
在MIT這座科技殿堂,以一位華人校友的名字命名一座建筑作為贈送禮物,尚屬首次。
03 杜克大學采用新冠陽性死者的器官進行移植手術,稱不會導致傳染,已有 4 例成功
2022年5月26日,澳大利亞科學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公布新增22名院士名單和2名外籍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江雷當選澳大利亞科學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教授趙惠軍當選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科研進展
01 10分鐘內分離出“致敏”細胞!斯坦福團隊在開發最快、準確率最高的過敏檢測方法
近日,發表在《Lab on a Chip》上的一篇封面研究中,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微流控裝置的新方法,可以在10分鐘內從全血樣本中分離出產生過敏反應的嗜堿性粒細胞。這種微流體系統改進了原有的嗜堿性粒細胞活化測試,并有望徹底改變目前緩慢而痛苦的基于皮試和口服食物測試的過敏診斷方法。
過去的研究已經證明,已有10多年歷史的嗜堿性粒細胞活化測試比其他過敏測試的準確性更高,但目前僅能用于研究環境。
該研究團隊認為,嗜堿性粒細胞活化測試是過敏診斷的未來,該方法能避免患者不適,以及潛在的嚴重不良反應,同時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他們希望改進原有的方法,以更快地產生結果,從而實現臨床應用。因此,從少量血液中分離出嗜堿性粒細胞是關鍵。
研究通訊作者、機械工程系副教授Sindy Tang說:“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已經建立起一個分離嗜堿性粒細胞的篩子,這有助于我們獲得遠超目前的診斷讀數。 這種方法分離出的嗜堿性粒細胞純度和回收率超過95%。”
02 今日重磅Nature!老樹開新花!不僅僅是催化,還可以合成
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過渡金屬氫化物(TMHs)的研究和應用,一直是化學研究的活躍領域之一,通過還原質子生成氫,它可用于能量儲存,與此同時,它也可用于有機合成和不飽和C-C、C-O和C-N鍵的功能化。在前一種情況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使用電化學手段驅動這種反應已經很普遍,但在合成化學中使用外源化學計量的有機和金屬還原劑,來利用TMHs的力量仍然是常規的。特別是,通常通過凈氫原子轉移(HAT),鈷基TMHs已被廣泛用于復雜分子結構中烯烴和炔烴的衍生化。
在此,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Hector D. Abruna、猶他大學的Shelley D. Minteer & Matthew S. Sigman、加州理工學院的Sarah E. Reisman以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Donna G. Blackmond & Phil S. Baran等研究者展示了,電催化方法如何受到幾十年的能量儲存研究的啟發,可以在現代有機合成的背景下使用。相關論文以題為“Cobalt-electrocatalytic HAT for functionalization of unsaturated C–C bonds”于2022年05月25日發表在Nature上。
03 科學家實現容錯量子計算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University of Innsbruck)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功地在兩個邏輯量子位上實現了“容錯量子計算”的基本模塊構建,發展出了一套通用門,可適用于所有量子計算算法。相對普通計算機,量子計算機本質上更容易受到干擾,錯誤將在系統中不受控制地傳播,導致信息丟失,因此總是需要糾錯機制。研究小組在一臺具有 16 個俘獲原子的離子阱量子計算機上實現了這個通用門組。量子信息被存儲在兩個邏輯量子位中,每個比特分布在七個原子上。在編碼的邏輯量子位中,存儲的量子信息被保護起來不出錯。研究人員通過基礎物理操作引發錯誤的檢測和糾正方式,在邏輯量子位上實現了第一套通用門的容錯操作。與非容錯操作相比,容錯的實現需要更多的步驟,復雜性增加,但運算質量會更好。相應論文 5 月 25 日發表于《自然》(Nature)。(University of Innsbruck)
04 《柳葉刀》子刊:一種天花藥物可能對猴痘患者有效,可縮短患者癥狀持續和排毒時間
5 月 25 日,《柳葉刀-傳染病學》(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了一篇由英國學者領導的小樣本量回顧性分析,比較了英國過往猴痘患者對兩種天花藥物 brincidofovir 和 tecovirimat 的反應,發現 tecovirimat 可能縮短猴痘患者的癥狀持續時間和傳染性持續時間。
這項研究回顧了 2018 年至 2021 年間在英國收治的 7 例猴痘病例,所有患者在醫療機構隔離治療后都已康復?;颊弑憩F出的明顯癥狀包括病毒血癥、上呼吸道猴痘病毒 DNA 持續檢出時間延長、反應性情緒低落,一名患者在病毒陽性組織深部出現膿腫。其中 3 名患者接受了 brincidofovir 治療(每周口服一次,每次 200 mg),但因為肝酶升高(提示肝功能異常)而停止。還有 1 名患者接受了為期 2 周的 tecovirimat 治療(每天口服兩次,每次 200 mg),未出現副作用,癥狀持續時間和排毒時間相較其他 6 名患者較短(住院期為 10 天)。此外還有一名患者出院 6 周后經歷了一次輕度復發。
人類感染猴痘較為罕見,目前缺乏針對性藥物。brincidofovir 和 tecovirimat 分別于 2021 年和 2018 年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治療天花,已被證明對患猴痘的動物有效,但缺乏針對天花和猴痘的人體試驗數據。研究作者警告稱,由于該研究的隊列規模較小,迫切需要進一步研究抗病毒藥物在治療猴痘時的表現和效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4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