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所大學,它只存活了八年,卻被稱為“中國最好的大學”;它位于中國西南,位置偏僻,卻大師云集;它建校時間短暫,卻走出了172位院士;8位「兩彈一星」元勛;2位諾貝爾獎得主……
它就是西南聯(lián)大。
雖然它早已成為歷史中的大學,但江湖上從不缺少它的傳說。
01. 亂世中的奇跡
1937年7月30日,南開大學遭遇日軍的空襲,校門及大部分校舍瞬間成為廢墟。
然而,這只是一個開端,從此之后,各大高校屢受劫難。
為躲避戰(zhàn)火,南開大學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一起,前往長沙合并組建了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然而,開課僅一個學期,長沙告急,臨時大學,不得不再次搬遷。
這一次,他們選擇去云南昆明。
1938年4月2日,三所高校的大部分師生抵達昆明,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改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校長一職由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出任。
自此,西南聯(lián)大在云南度過了八年艱苦歲月。
02.西南聯(lián)大
當年的昆明畢只是一座邊陲小城,遠沒有現(xiàn)在繁華。大量的師生涌入,學校宿舍一時難以安排。
雖然已有搭建新校舍的計劃,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陸續(xù)抵達的師生必須先有地方安置。
于是,當?shù)氐牟簧僦袑W主動向師生們開放,借出宿舍。
也有很多廟宇暫時放下顧忌,讓聯(lián)大的實驗室搬進廟宇,與供奉的神明共處一室。
國學大師錢穆,在昆明的巖泉寺完成了《國史大綱》的寫作,而費孝通的社會實驗室,就安置在昆明的鼓樓魁星閣。
一路奔波,缺衣少食,宿舍簡陋,設備稀缺。
但這所有的客觀條件,都抵擋不住聯(lián)大人對學術的向往。
03. 一心向學
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當時的西南聯(lián)大,就是美、強、慘的典型。
慘,說的是學習環(huán)境。
“教舍很破,一面墻,圍著一塊荒地,后面都是墳;鐵板蓋著的房子,有門有窗,但窗子上沒玻璃,誰遲到了就得站在窗子邊上旁聽吹風。”
“走進食堂,大家站著吃飯,挑著米飯里的沙子、小石頭和稗子。所謂蔬菜都是很清的湯水漂著幾根菜,肉是不常見的。”(出自《回望我的西南聯(lián)大》)
強,說的是學術態(tài)度。
即使四處逃難,西南聯(lián)大人依舊隨身帶著書和儀器,依舊不忘對學術的追求。
朱自清是當時圖書館的館長,運書的過程,比步行團更道阻且長,但正因為有了這些書,才有了后來,無數(shù)大師徹夜看過書的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
聯(lián)大學生必須修滿132個學分,其中約五分之三為選修;所有學生必修中國通史、西洋通史、大一國文和大一英文;大考小考不斷,涉及基礎理論的課月考一次,工學院、理學院月考兩次。
校長梅貽琦托人從歐美購來大學教科書的樣本,在上海的商務印書館成批復印,又輾轉香港運到昆明,使得西南聯(lián)大的教學一直與國際一流大學接軌。
04. 云南師范大學
1946年,抗戰(zhàn)勝利后,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重新拆分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員北歸。
三校聯(lián)合成立的師范學院,作為獻給云南的禮物留在昆明,成為了今日的云南師范大學。
西南聯(lián)大舊址及博物館如今依舊坐落在校園深處。
留存于舊址的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紀念碑、西南聯(lián)大原教室、“一二·一”運動四烈士墓等遺跡,依舊提醒著人們,那段存在于歷史的過去。
如今的云南師范大學,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和藝術學10大學科門類,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15個學科排名全國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學進入前20%,教育學進入前40%。
15個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點,16個省級一流學科建設點,3門國家一流本科課程,43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它繼承了北京大學的兼容并包,清華大學的厚德載物,南開大學的允公允能。
而未來,它將會走向更遠,更寬廣的世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刪除。
-
標簽: 西南聯(lián)大, 南開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