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華中科技大學萬謙副教授在微博發帖,稱安徽大學歷史學院博士鄧某某多篇論文與他人論文題目一樣,內容雷同,涉嫌學術不端。其后,這位被掛出學術不端證據的鄧某某向新浪投訴讓新浪把帖子給刪除:
在被刪帖后,萬謙副教授又于6月23日重發了相關抄襲證據:
當事人鄧某某,碩士期間就讀于英國曼徹斯頓大學的發展金融學專業。于2019年11月申請到安徽大學歷史系讀博,并于當年12月27日被安徽大學歷史學院擬錄取。而后入學成為安徽大學歷史學院2020級博士生。
本次翻車的論文是鄧某某為了成功申請到在安徽大學歷史系讀博機會而于2019年7月25日到11月15日期間發布的論文。當時鄧某某在這短短5個月內發表了九篇論文,目前已有至少5篇論文是有問題的。其中一位被洗稿抄襲的作者,上海師范大學張劍光教授也就此事于6月23日發布了相關博文:
“開始,我覺得這好玩,你們想抄就抄,想洗就洗吧,因為你們只是一個學生,估計文章是買來的,心想這種一頁二頁的文章,最多能評個獎學金或什么獎,能帶來點好處,但這樣不規范何必呢。
再過一會,有人發過來圖片3,才知道這個洗的人是個高手,一年發這么多文章,隋唐史學術界已沒幾個人能敵,而且這個不在英國,而是在中國安徽的一所大學里20年的博士,這么多洗的文章,是為了一個審核錄取博士。于是我把我在微博上的文章刪了,因為我不想由于我而讓她博士讀不下去,如果她知錯能改,如果她知道學問不是洗搞而是認真做,這事我是不會再吭一聲了。
有朋友在網上就這事發了一通圖片,但說得還是含 含糊糊,只是從知網上拉了一些圖片,今天,他的這篇文章讓微博刪了,因為有姓鄧的舉報朋友誣陷他們。見圖片4.。這樣,這位博士你是硬把我推了出來,我再不說話,對學術、對公平就是侮辱,對我自己也是侮辱。實事求是地說,你這樣洗稿是很不道德的,如果你對導師、對學校、對網上談這事的網友,無論是私底下還是公開,說一聲對不起,這事也就完了。但你不能這樣搞了還一身正氣,你不能將學術當兒戲,你不能將安徽大學的名聲當空氣,你更不能把這些文章的作者當不存在。做人要講基本操守,做學問要講規范。”
張教授一開始以為是某些學生為了獎學金一類的蠅頭小利抄襲了自己一拍腦袋定下的研究方向和論文,為了這個讓學生讀不下去博士不值當。然而,鄧某某后續的做法徹底惹惱了受害人張教授。他選擇發聲支持萬謙副教授對此事追究到底。
實際上公眾號中古史在6月21日曾就此事發布了一篇推送《隋唐五代史不是這么研究的,望廣大學子引以為戒!》,并于第二天撤銷了該推送,概因想給年輕人一個改正的機會。
很明顯鄧某某辜負了前輩們的期待。不僅沒有反省并停止作惡,反而是向新浪舉報曝光其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現者,稱他在侮辱自己的名譽。也難怪有網友評價鄧某某為:
當然肯定有網友會質疑曝光者憑什么說鄧某某是洗稿。首先,當然是文章內容與結構的比對。
以上僅是節選的部分例證,感興趣的朋友歡迎自行繼續檢索探究。
其次,5個月內發9篇論文,哪怕是文史類的論文也絕對不可能是認真研究的產物。然后,這9篇論文中有一篇兩篇的標題與他人一致還能說是巧合,有至少5篇幾乎一樣標題的文章,這就不是單純的巧合可以解釋的了:
最后,有網友對其發表論文的刊物進行了如下科普:
還記得那個熟雞蛋孵小雞的論文嗎?就是那個檔次的期刊。
盡管有報道稱6月24日下午,針對鄧文睿被指抄襲一事,安徽大學研究生院學位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學校已經知道此事,目前學校和歷史學院的學術委員會已經第一時間召開了會議,現在正對其論文進行查重,之后的處理結果會及時向公眾公布。
工作人員并未明確表示校方已經對此展開調查,反倒是能清楚的聽到工作人員說:
“是不是處理還不清楚”
如果有知道校方明確表示將展開審查處理的準確信息來源的朋友,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解螺旋畢竟無法保證已經查遍了所有相關信息。
雖說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校方采取靜默態度,部分被抄襲洗稿的作者選擇給予抄襲的學生改正的機會都是很正常的選擇。但抄襲洗稿能洗得如此理直氣壯,小編也是萬萬沒有想到,我們寫個新聞都是有reference的啊!
還是希望校方可以快刀斬亂麻,不要都到了這個關頭了,再給自己的招生平添波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4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