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先有“國字頭”高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重磅“出手”,重組命名6大學院,并入14個學系;6月28日,西南財經大學對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學院等多個學院做出調整優化,發力下一輪“雙一流”建設。
圖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載體和著力點,許多高校在院系設置方面動作頻頻。在多所高校的院系調整中,我們常常看到在校生感慨,“讀著讀著,把學院讀沒了!”而在這背后,是學校著力以調整院系設置的方式解決學科專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打造“高精尖”學科、破解特色學科建設瓶頸的努力之舉。
新瓶裝新酒,夯實優勢
作為一所誕生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語境下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己任,對國際政治經濟學院、社會與民族學院、文學院、哲學院、歷史學院、政府管理學院6大學院進行命名重組。此次調整,是學校力求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國家隊”的科研優勢全面轉化為辦學優勢的“涅槃”之路,同時也標志著社科大的學科整合階段的完成。
事實上,這并非社科大第一次進行院系調整。早在2020年9月,社科大就先行組建了文學院、哲學院、國際關系學院、社會學院等12個科教融合學院;此次命名組建的六個學院,是在2022年2月應用經濟學院組建成立和經濟學院、商學院學科調整的基礎上,重新對學院進行調整,完成向科教融合2.0版的升級。
隨著“雙一流”建設進程的推進,為整合各類資源、夯實大學之基,學校學科布局的調整成為順時順勢之舉。許多高校大刀闊斧地進行院系調整,以培育新的學科生長點,發揮學科整合與學院調整的“核聚變”功效。
作為我黨最早創建的醫科院校,中國醫科大學是我國培養高級醫學專門人才的主陣地之一。為在學科發展中穩中有進、實現內涵式發展,2018年9月,中國醫科大學召開重組基礎醫學院、成立生命科學學院大會,通過學院調整重組以優化學科布局,加快基礎醫學和生物學一流學科的建設步伐。成立的生命科學學院致力于研究“醫學中的重大生物學問題”,近五年來,本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含青年基金項目)90項,在國際雜志上發表SCI論文105篇;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展現了極高的學科建設水平。
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量。為服務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建設一流信息學科,華東師范大學于2019年7月全新組建信息學部。在對學校原有學科資源進行整合的基礎上,全新的信息學部,下設實體建制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工程學院、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成為學校信息學科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此次院系調整促進了學科交叉平臺的構建,推進了新工科的發展。
圖片來源:華東師范大學
2017年重慶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機械工程學科”成為學校三個“雙一流”建設學科之一。為持續發揮學科優勢,乘勢而上,2021年2月,重慶大學對機械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整合,合并成立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這是重慶大學在理順實驗室與學院的關系、加強科研團隊的建設的同時,以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相關學院的重組優化,推進學科水平進一步提升之舉。
同樣對院系進行積極調整的還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高校,這些高校瞄準國家前沿戰略需求,以院系調整促進了學科之間相互賦能,以學科建設成果彰顯高校為國家解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時代重任。
質與量并進,爭創一流
“雙一流”建設最重要的任務是一流學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在于,能否打造一批在國際上有話語權、能否培養拔尖人才、能否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的特色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雙一流”建設高校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提升學科實力成為各大高校努力的方向之一。
在我國高校的學科布局優化中,院系的調整,也是有的放矢。各大高校面對國家需要、時代需求,力求實現學科新突破,以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在本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院系調整中,新組建的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可謂“集各家所長”,整合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學部八個研究所院的教學力量,在學院成立后,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國別研究將與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和世界經濟等相關學科進一步深度融合,促進學科建設一體化的同時,提高學科覆蓋的全面性;新哲學院的組建與融合,在對哲學一級學科下設的八個二級學科進行有效整合的同時,讓哲學院的學科門類也更為完整、實力更為強大。在全國博士后工作綜合評估中,社科大有五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被評為“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獲優學科占全國人文社科類優秀博士后流動站近四分之一,人才培養碩果累累,學科發展實力雄厚,進一步強化了學校在學科建設中“獨樹一幟”的地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于2018年7月重組計算機學院與軟件學院,成立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這一舉措發揮了計算機學科基礎性、交叉性強的作用,將交叉領域作為突破點,建設新的學科方向,積極推進學科融合。在2021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位列全國前5%,在特色領域有力地占據一席之地。2021年12月,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的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名單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成功入選國家首批33所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作為建設學院,圍繞關鍵基礎軟件和嵌入式軟件兩個重點領域建設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這集中體現了西電在院系調整后,在計算機與軟件學科建設浪潮中的巨大優勢。
圖片來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為需要培養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浙江大學對人文學院進行調整,分成文、史、哲三大學院,形成文史哲協同發展的新模式。從1999年四校合并后成立人文學院,到學院成長壯大,再到如今文、史、哲學院自立門戶,三大學院育人不分家、學術不分家、思想不分家,彰顯了浙江大學獨具特色的“新文科”建設。近年來,浙江大學人文學院4項研究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承擔國家級重大項目15項,年均發表論文350余篇,SSCI和A&HCI收錄論文數逐年提高,三大檢索論文收錄總數逾百篇。深耕特色學科領域,在此深厚基礎上建立起的文史哲三大學院也定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騰飛,形成學科建設成果涌現的浙大學派。
由于種種原因,高校在院系設置上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傳統的院系設置可能帶來學科壁壘和學術資源的碎片化。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高度依賴大跨度的學科交叉融合,院系調整帶來跨學科的會聚也將成為學科融合與特色建設的重要法門。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當前,利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機遇,在第五輪學科評估即將到來之際,高校也應根據國家亟需、學科前沿,以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態度和決心,布局交叉學科,力求在一流學科建設上不斷有新突破。學科發展水平數據監測平臺正在為上百所一流高校提供一流學科建設動態監測服務,助力中國高校砥礪前行,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強大學科為發展愿景,取得更加輝煌的建設成就。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4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