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難做,難在發論文和申基金。兩者相比,基金或許更難上一籌。
與發論文相比,基金申報比拼的不僅是學術功底,除了學術上絕頂拔尖的人中龍鳳之外,大部分申報者還需要一定的人脈資源。
剛剛公布結果的國自然無疑是「兵家必爭之地」,每逢「謎底揭曉」,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高中者喜氣洋洋,職稱編制指日可待;落榜者垂頭喪氣,甚至面臨未婚妻的分手威脅。
圖片來源:知乎
科研圈內卷嚴重,基于國自然的同儕壓力,甚至傳導到下一代身上。
最近,一份單位內部的國自然立項統計清單在各大社交媒體傳播。令人費解的是,發布清單的單位竟然不是科研院所,而是某高校的附屬幼兒園。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清單統計了幼兒園小朋友的父母獲得國自然資助的情況,不僅注明父親還是母親,甚至還有爺爺,還把獲資助人所屬系部和項目類型和孩子的名字也一并列出。大概是受學制限制,清單僅統計最近三年的立項,剛好約等于在研項目的統計。
作為高校的附屬幼兒園,做出此項創舉,不知是為了為了側面激勵一下本校青年科研人員繼續奮進,早日榜上有名?還是想宣傳自家小朋友家長的實力,彰顯本園水平,吸引更好的生源?
但將孩子的姓名放在榜單上,后面掛著長長一串國自然信息,是否有引導孩子攀比之嫌?榜上無名的孩子有沒有可能受到歧視呢?
榜單的抬頭,『暖民心聚民力 堅持民生賦能』跟統計清單已經有點驢唇不對馬嘴,末尾還寫著一行小字:幼兒園扎實做好青年教工育兒保障工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學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
科學家助力學前教育?
為了提升競爭力,打造自己的招牌,近年來商家為了抓住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開始把目光轉向學術這塊沃土。
常見的有小區樓盤會掛出業主孩子的中高考成績,其拉升房價的效果不言而喻。
有鑒于此,去年寒假期間,網傳深圳某小區業主為抬高房價,自發組織起來選出名校畢業的業主,分配科目,為成績不好的小朋友補課。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當然學校自然也沒有逃過這場軍備競賽:
2019 年,南京市中山小學火了一把。該校創立『博士家長助學團』,在成立大會上近百名博士家長濟濟一堂。
圖片來源:央廣網
有了博士家長的助力,孩子們的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圖片來源:環球網
今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由江蘇省科協和文明辦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分享會活動也選在南京市中山小學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賁德、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中國工程院院士曹福亮與同學們進行了面對面交流。
圖片來源:江蘇省科協
如此優質的資源,科學家看了都會焦慮。
國自然,降降溫
說回國自然。早年間,網絡上有人將將申到基金比喻為「中舉」,這種說法得到不少青椒的認同:都有一定的難度,成功之前都要經歷很多次失敗,中了以后社會地位驟變,中了以后經濟情況改善,中了以后人都比較癲狂。
申到基金絕不僅僅意味著幾十萬塊的科研經費,往往和青年教師如何在一所高校中立足密切相關。在目前的高校的生態系統里,基金依舊與青年教師的職稱,獎金,工資,學術生涯等等掛鉤,而申請的難度則是只增不減。今年 9 月剛出爐的國自然評審,平均資助率僅 16.73% 左右,也就是說在申請中有 20 多萬個項目是注定陪跑。
圖片來源:學術橋
評審結果出爐前夕,今年生命科學部的會評專家,施煥中教授也曾發文感慨「太卷了!」:申請書都寫的非常漂亮,還不乏很多大咖也下場神仙打架。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申請基金成了青年教師們繼上岸博后,教職后的另外一種「上岸」。
本就被壓的無法喘息的青椒們,現在幼兒園都要在申基金的附加價值上加碼。對此我想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81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99